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6-心理测量学 ★★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理论6-心理测量学 ★★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第六章心理测量学第一节心理测量学概论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测量的定义:----(选择题)测量定义的三要素:事物(要测量事物的具体的属性或特征),数字(代表事物的某一属性的量),法则。

二.测量要素: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1.参照点(零点):绝对参照点(长度),相对参照点(温度)2.单位: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量表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斯蒂文斯(S.Stevens)划分的四种水平:(1)命名量表------最低水平(如车牌号,相对的零点,不可运算)(2)顺序量表------次低水平(海底捞排队吃饭。

相对的,有等级大小)-----心理测量量表属于顺序量表(3)等距量表------较高水平(温度。

相对的,可以加减)(4)等比量表------最高水平(长度。

绝对,可以加减乘除)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依据心理学理论(法则),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事物)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数字)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3测量要标准化;4测量要有常模。

二.心理测验的性质1间接性(通过测行为推心理)2相对性(只有先后顺序)大多数的人格测验是显示性的测验。

受应试动机影响小的是投射测验。

不受时间限制的测验方法是:典型行为测验。

客观测验的严谨程度高,投射测验的严谨程度低。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一.错误的1测验万能论;2测验无用论;3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二.正确的1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较多用的三类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评定量表;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1.三个重要的人物高尔顿(F.Galton)----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卡特尔(J.M.Cattell)----卡特尔16PF比内(A.Binet)----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比内-西蒙量表WAIS最早由韦克斯勒于1955年编制。

2.20世纪心理测验的主要发展----“团体操能人”1操作测验的发展;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4人格测验的发展;3.我国现在心理学的发展源于1914年前后20世纪20-30年代两次修订了比内-西蒙量表;1979年后,协作修订国外智力和人格测验工具;近年来致力于编制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测验工具;第二节测量的常模第一单元常模团体一.常模团体: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

这种工作包括:确定一般总体;确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二.常模团体的条件1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3样本的大小要适当;(最低不少于30-100个,全国性2000-3000人为宜)4标准化组(常模)是一定时空产物。

----具有新近性三.取样取样是指从目标人群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

借助群体随机样本研究,是因为科学家希望避免研究偏见。

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发展常模,百分数常模,标准分常模一.发展常模(年龄量表)1发展顺序量表2智力年龄(心理年龄)---生理发展速度和心理发展速度并不是对应的。

计算方法:基础年龄+较高年龄组通过的题目数折合的年龄;比率智商也有缺陷,因为智力的发展随年龄的变化并不是直线关系。

3年级当量二.百分位常模三.标准分常模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

比率智商也是一个标准分常模,四.智商以及其意义比率智商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离差智商平均数是100,标准差为16(中国比内)/15(韦克斯勒)。

离差智商的优点: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较理想的指标;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1.转换表表示法:一个转换表显示出一个特定的标准化样组的原始分数与其相对应的等值分数----百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或其他任何分数。

因此测验的使用者可以利用转换表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剖面图表示法:剖面图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从剖面图上可以很直观看出被测试者在各个分测验上的表现及其相对的位置。

常模构成要素包括:原始分数;导出分数;对常模团体的描述;第三节测验的信度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也就是测验的稳定可靠一致性。

2.信度指一个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信度不受系统误差的影响,只受不确定的随机误差的影响。

3.信度的指标:信度系数:信度指数的平方。

信度指数:真分数标准差与实得分数标准差的比值。

测量标准误:测量标准误分布的标准差,就是测量的标准误。

4.信度的作用:1信度的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一.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litiy)又称稳定性系数。

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进行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最适宜的时距:随着测验的目的、性质、被试者特点而异,一般是2~4周较适宜,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6month。

二.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1.用两个等值但是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者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2.如果两个复本施测相隔一段时间,则称稳定与等值系数。

3.在计算复本信度时,应该有半数的被试者先做A本再做B本,另一半被试者先B再A,这样可以抵消顺序效应。

三.内部一致性信度1.分半信度:在测验进行之后按照项目编号的照奇、偶数将测验分为等值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者在两半测验上的得分,求出者两半分数的相关系数。

分半法经常会低估信度,必须修正,才能估计真个测验的信度。

2.同质性信度:1同质性:代表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

2当各个测题的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时,不论题目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测验都是同质的。

3相反,即使所有题目看起来好像测量同一特质,但是相关很低或是负相关,那么测验就是异质的。

四.评分者信度1评分者信度:随机抽取若干测验卷,由两位评分者按照评分标准进行给分,然后在根据没分测验卷的两个分数计算相关,即得评分者信度。

2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到0.9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3多个评分者评定多个对象,并以等级法计分时,可以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作为评分者信度的估计。

肯德尔和谐系数:第三单元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1.解释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2.确定信度可以接受的水平;3.解释个人分数的意义;4.比较不同测验分数的差异;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一.样本特征:1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2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二.测验长度1测验越长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越有代表性;2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越小。

三.测验的难度难度与信度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

如果因为难度过大或过小,造成分数范围缩小,可使得信度降低。

四.时间间隔:再测法求信度,间隔时间越短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信度系数越低。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第一单元效度的概念一.效度的定义: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就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

二.效度的性质1.效度具有相对性:任何测验的效度都是针对一定的目标而言的。

2.效度具有连续性:只要程度上的不同,没有“全有”或者“全无”的区别。

测验效度是测验结果的有效性程度。

第二单元效度评估的方法一.内容效度1.内容效度: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从而确定测验是否是所欲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2.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1)专家判断法:(2)统计分析法:(3)经验推测法:二.构想效度1.构想效度: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思或者特质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的记过是否能证实或者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思解释的程度如何。

2.构想效度的评估方法:三.效标效度1.效标效度:也称实证效度。

反应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

分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2.效标效度评估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命中率法是当测验用来做取舍的依据时,用其正确决定的比例作为效度指标的一种方法。

)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一.预测误差: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

二.预测效标分数三.预测效率指数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一.测验本身的因素:为了提高效度要做到:1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2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3测验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4测验长度要恰当,要有一定的测题量;5测题的排序要先易后难的顺序。

二.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1主试的影响因素:主试乱操作;2被试的影响因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健康状况等;三.样本团体的性质1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异质性越高,分数分布范围大,测验效度越高;2干涉变量: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智力,动机,兴趣,职业等。

注意: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第五节项目分析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项目难度P值越接近0.50,区分力越好。

第二单元项目的区分度-1~1之间。

2.计算方法:鉴别指数;相关法;“优良可必差”3.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注意: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一单元测验的目标分析一.测验的对象:韦式成人智力量表分为城市版和农村版。

二.测验的用途1.显示性的测验;2.预测性的测验;三.测验的目标目标分析以测验不同而异,分三种情况:(一)工作分析(用于预测性测验):1确定哪些心理特征和行为可以使要预测的活动达到成功2建立衡量被试者是否成功----效标;(二)对特定概念下定义(用于显示性测验)必须发现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所包含的维量将通过什么行为表现出来或怎样进行测量;(三)确定测验具体内容编制双向细目表。

第二单元测验的编写涉及从写出、编辑到预试、修改等一个循环的过程。

一.搜集资料----题目来源1已经出版的标准测验;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3临床观察和记录。

二.命题的一般原则(一)内容方面:符合测验目的,取样具有代表性,题目间相互独立;(二)文字方面:准确,简明;一句话说明一个概念,尽量少用双重否定句;(三)理解方面:应有确定答案,题目内容不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题目格式不会被人误解;(四)社会敏感性方面:菲利普提出的几条策略:1命题时假定被试者有某种行为,使他不得不在确实没有改行为时才否定;2命题时假设规范不一致;3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