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遘.( gòu )者 痼.( gù)疾 晷.( guǐ )刻 口呿.( qū ) 渫.( xiè)
有瘳.( chōu ) 梏.( gù)扑 主谳.( yàn ) 舌挢.( jiǎo )
2.一词多义
①作.而言曰 (1)作②此疫作.也
___神__情__激__动____ __兴__起____
方苞以他的文章与文论,被人尊为桐城派的始祖。其实方 苞本人生前并没有自树宗派的想法;不过他的文章与文论,对 以后的桐城派作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就居于桐城派创 始人的地位。
他论文提出“义法”之说。“义”就是要言之有物, “法”就是要言之有序,“义法”就是既要有内容,又要讲形 式,而且形式的变化应该合乎内容的要求。但我们联系他的写 作实践来看,方苞的文论和其他论说性文章,大都缺乏深刻的 内容,倒是他的叙事、抒情的短文,却有一些生动可取的佳 作。
C.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 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作者 的赞赏。
D.作者写这篇序是因为担忧巫祸不除,医道不明,无人 挽救百姓的生命。希望世上的医生都像若虚、伯高,民众都像 “吾里之人”信医不信巫。
【解析】 本题从缩小范围、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 对文章内容的把握。A.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 “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 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学者不 愿行医”在原文中没有任何体现,原文中“学者日以怠”的意 思是“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故A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5.走近作者 方苞( 1668~1749 ),字凤九,号灵皋,亦号望溪,安徽桐 城人。康熙四十三年( 1704 )进士。康熙五十年( 1711 ),因 “《南山集》案”牵连被捕。《南山集》的作者戴名世富有民 族气节,是方苞的同乡旧友,方苞曾给《南山集》作过序, 《南山集》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因此被牵连下狱。后来经过大 官僚竭力营救,才得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下为奴。由于他素来 有文学名气,才得在皇帝的南书房当差。康熙六十一年( 1722 ) 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 1723 )免除奴籍,并升为内阁学 士。乾隆年间,升礼部侍郎。著有《望溪文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 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 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
B.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虚心 好学,努力钻研,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他医术高明, 治病效果显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这类题一般以“选非”的形式考 查,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 或缩小 )其词、以偏 概全、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 时间顺序 颠倒 )、无中生有、添枝加叶等。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掌握重点词; 2.了解作者及其为文主张; 3.了解封建社会狱治的黑暗。
③日出而作. ___劳__动___
①每薄.暮下管键 __迫__近____ (2)薄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_薄__与__“__厚__”__相__对___
③厚今薄.古 _轻__视__看__不__起___
①质.明启钥 __正__ ②每质狱词 __问__,__质__问____ (3)质③ ④必 质.以于长齐安君__为_做__质人.__,质__兵__乃_出 ⑤然犹质.其首 ___抵__押___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级。断句方法:①通文意。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 容,表达了什么意思。②看标志。主要看虚词,虚词往往有固 定的位置,比如发语词“夫、盖、唯、斯”等用在句首;对话 标志词“曰、云、言”后一般断开;表陈述、感叹、疑问、祈 使的语气词,如“也、矣、乎、哉、耳、焉”等常用在句末。 ③辨句式。文言言中的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 句,要熟记固定句式。④明修辞。如利用对偶、排比、顶真、 反复等修辞断句。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 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段短文,大致了 解整个故事。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 虚词“乃”之前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责”是“要求,索 要”的意思,“信”是“相信”的意思,这两个词都是动词, 所以不会同在一个分句里,从而排除A项。“去”是“离开” 的意思,“不顾”是“不回头看”的意思,“自是”是“从 此”的意思,所以“不顾”与“自是”之间应该断开,从而排 除B项。故C项正确。
__人__质____
(4)暴① ②胥 暴.某秦一之欲夕无暴.厌卒
___突__然___ ___残__暴___
3.词类活用 (1)鲜不疫.矣( 疫,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瘟疫 ) (2)必械.手足( 械,名词活用为动词,戴上刑具 ) (3)则械.系不稍宽( 械,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刑具 ) (4)吾生.若( 生,使动用法,使……生 ) 4.特殊句式 (1)此疫作也。( 判断句 ) (2)不问罪之有无。( 宾语前置句 ) (3)狱旧有室五。( 定语后置句 ) (4)行刑者先俟于门外。( 状语后置句 )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路漫漫其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五单元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 第五单元
1 高考导航
2 学习目标
4 课堂互动
3 课前预习
5 随堂练习
高考导航
( 2015年高考重庆卷 )( 原文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上)
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B.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C.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D.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 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