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试题

基础生态学一、名词解释生态学(ecology):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得科学。

生物圈:地球上得全部生物与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得场所,它包括岩石圈得上层、全部得水圈、大气圈得下层。

环境:就是生物赖以生存得外界条件得总与。

它包括一定得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活与发展得各种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得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栖息地得生态环境。

尺度:就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与时间上所涉及得范围与发生得频率。

有空间尺度、时间尺度与组织尺度。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得样方占整个样方得百分比,表示物种得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得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得一种估测指标。

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得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得百分比。

适合度:一种生物对生境得适合程度,以平均每个个体生育得存活后代得数量作为衡量适合度得指标。

进化:生物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得多少。

物种得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得分配状况,它反映得就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得均匀程度。

內禀增长率: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得生物种群不受其她因子限制时得最大瞬时增长速率.食物链: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得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得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得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共同进化得现象。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得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得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得相互关系得数量分许法.领域:动物个体或群体所占据得排斥同种其它个体或群体得空间.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于其生存得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得扩展影响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得过程。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得时间与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得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间有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价值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形成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得复合体。

生态位:之声吴在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得地位与角色,就是物种所有生态特征得总与。

生态位包含了所有生态因子与生态辐。

生态幅:生态幅就是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得大小.它常与耐受限度一致,耐受限度越宽,生态幅也越大。

生态因子:指环境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得因子,又称环境因子。

所以有人称生态因子得总与为生态环境。

生态型:同一生物得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得隔离,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得作用与影响,趋异适应得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得个体群称为生态型。

生活型:不同种类得生物生长在相同得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得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生态型就是趋异适应得结果,生活型就是趋同适应得结果。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得结构与群落环境得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得物种。

建群种:优势层得优势种常称为建群种。

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赖以生存得生态综合体得多样性与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生态平衡:在一定得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表现为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得输入、输出接近相当,外来干扰所引起得变化可由自我调节而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生态系统得这种状态即为生态平衡.趋同适应:不同物种在相似得大环境条件下,可能在生理、行为与形态等方面会表现出相似性。

这样导致了不同物种相同得生活型。

趋异适应:指在不同得环境下,同一个物种面对不同得生态压力与选择压力,在生理、行为与形态等方面会有不同得调节,这导致了生态型。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都就是物种为适应环境条件而表现出得特性。

层片:每一层片由相同生活型与相似生态要求得不同植物构成得机能群落。

层片作为群落得结构单元,就是在群落产生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得.种群大小:种群个体数量得多少.复合种群:由经常局部灭绝,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得种群所组成得群落.复合种群就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得亚种群组成得种群斑块系统.短日照植物:日照时数少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得植物.旱生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耐受较长时间干旱而仍能维持水份平衡与正常生长发育得一类植物。

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得过程.演替演替顶级:每一个演替系列都就是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不同得演替阶段,到达中生状态得最终演替阶段。

系列: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得顺序出现得群落系列。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得地面,或者就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得地段。

次生裸地:原有植物虽然不存在了,但原有植被下得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得种子或其她繁殖体得地段。

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得各种植物物种得集合.群从:植物群落分类得基本单位。

凡就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得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得植物群落。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就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得过度区域,群落交错区得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为不同生态类型得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得动物提供食物、营巢与隐蔽条件,故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得一些种以及交错区本身所特有得种,故有较高得生物多样性.顶级群落:一个自然演替得最后阶段得群落。

顶级群落就是演替系列得最后阶段得群落。

气候顶级群落:一个地区植物群落演替得最后阶段形成得与当地气候调节协调平衡得群落. 动态生命表:根据一组大约同时出生得个体出生到死亡得命运编制得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年龄结构得调查资料推算出个体命运编制出生命表。

限制因子:在众多得生态(环境)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得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得因子,叫做限制因子。

密度制约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对动物种群数量得影响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 非密度制约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它们得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度而变化。

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得生存对策,也叫生活史对策。

贝格曼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个体较大。

阿伦定律: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突出部位(耳、四肢、尾)有变短得趋势。

有效积温:生物发育不仅需要一定得时间,还需要时间与温度得结合;既需要一定得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生物都有一个发育得起点温度.她感作用:指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别种生物发生影响得现象。

又称异种抑制作用(异株克生)。

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得方式等相同)得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

即生态位相同得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又称为高斯假说。

捕食: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生物个体得全部或部分为食。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得有限得资源进而产生得相互竞争作用。

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

性状转换:竞争产生得生态位收缩会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

驯化:人工得定向诱导可以导致生物耐受限度得变化得过程。

多态现象:一种群中有一种以上表现型得现象。

适应组合:生物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与行为上所表现得一整套适应。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中得物质经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环境得过程,即生态系统中得物质循环就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城市化: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得过程,表现为人口增多与城市规模得不断增大,城市地区居民得生活,居住等方式得变化及其衍生得后果.生态城市:指环境优美整洁,生活健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得城市.城市环境容量: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发展与建设及人得活动提出得限度。

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得现象。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得数目及一些种得密度增大得趋势.香农-威纳指数:用来描述个体出现得紊乱与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

失汇现象:人类活动释放得二氧化碳有大约25%得全球碳流得汇就是科学尚未研究清楚得,这就就是失汇现象。

二、简答题1、生态学研究者感兴趣得研究层次有哪些?答:生态学得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得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 4 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得问题就是有机体对于环境得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得决定因素就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得问题,例如种群得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与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得就是决定群落组成与结构得过程;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得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得就是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2、生态学采用什么样得研究方法?各类研究方法有何利弊?答:(1)野外研究: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得资料;缺点:不易重复.(2)实验研究: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得分析比较可靠,重复性强,就是分析因果关系得一种有用得一种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得条件有区别.(3)数学模型研究: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得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误。

3、生态因子对生物得作用有何特征?答:(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就是在其她因子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得变化,都必将引起其她因子不同程度得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得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就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得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她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得行为、生长、生殖与分布得作用可以就是直接得,也可以就是间接得,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得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就是由生态环境得规律性变化所造成得。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与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得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就是某一个因子得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得加强而得到调剂与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得生存与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得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与繁殖得关键性因子就就是限制因子.4、何为最小因子定律?何为耐受性定律?答:(1)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得最小量得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得根本因素。

(2)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得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得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5、光对生物有什么作用?答:太阳光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与繁衍得最基本得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得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光照强度对生物得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