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习题精选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人教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非洲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石质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土地沙漠化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②减轻流水冲刷③保持土壤水分④增加土壤肥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无【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 )①在茂密的森林下的土壤相当贫瘠②雨林和沙漠的生态环境都很脆弱③雨林和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C、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在无林地区20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B、保持水土C、调节大气成分D、含蓄水源【答案】:无【解析】:第7题【单选题】右图是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亚马孙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大气中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是两组图片,放在一起表达的内容是:A、在这里取纸,需要就取B、这是一种再生纸,要节约用水C、节约使用,重在行动D、消耗纸越多,绿色森林越少【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下列各题。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①盆地边缘地区②河流上游地区③盆地中央④绿洲地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解决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最适宜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B、大规模植树造林C、合理放牧,保护和恢复植被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荒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的破坏【答案】:无【解析】:第12题【单选题】科尔沁沙地原为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处在农牧过度地带,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使之成为今天的沙地。

造成科尔沁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开采地下水【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荒漠化,就是指土质的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

下列人为因素中,对沙漠化形成作用不大的是:( )A、过度樵采B、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C、水资源利用不当D、围海造田【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干旱河谷森林分布的下线主要受水分和湿度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干旱河谷不同坡向森林分布下线高度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东南坡森林分布下线高度较高的原因是( )A、光照充足,蒸发量大B、降水丰沛,气候湿润C、地形平缓,落差较小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与1999年相比,2009年森林分布下线高度有所变化,影响其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开垦荒地B、退耕还林C、土壤退化D、水土流失【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C、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D、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答案】:【解析】:第17题【判断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甚至土地荒漠化。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18题【填空题】森林具有______,涵养水源;保持水土,______;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物种,______;保护农田;______ 等功能。

【答案】:【解析】:第19题【材料分析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如右图所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其主要原因。

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答案】:【解析】:第20题【综合题】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答案】:【解析】:第21题【综合题】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地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答案】:【解析】:第22题【综合题】读三北地区沙漠沙地与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和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地平均斑块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______,加上高大山地以及隆起______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海拉尔附近的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这些荒漠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______。

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答案】:【解析】:第23题【综合题】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植被是( )。

A、高山草甸B、温带落叶阔叶林C、荒漠D、草原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问题是( )。

A、酸雨B、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D、沙尘暴【答案】:【解析】:第24题【综合题】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流域,由长江和汉水形成的冲积平原,盛产粮、棉、油、猪、水产等农产品,为我国南方四大富饶平原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地位突出。

但近几十年江汉平原洪灾频率上升,湖泊的面积大幅萎缩,下垫面“旱化”等使得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材料三:宁夏平原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迭300余亿立方米,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因盛产水稻、小麦、甜菜和瓜果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

简述材料—乙图中AB段铁路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试分析材料二中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并说出针对该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三推测宁夏平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什么?并简述其成因【答案】:无【解析】:第25题【双选题】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

读图回答问题。

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3分)A、甲B、乙C、丙D、丁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3分)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