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检测一、选择题(2分×25=50分)2010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蚀B.水蚀C.冰川侵蚀D.海蚀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C.人口增长迅速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B.修建水电站C.增加灌溉面积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
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6.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7.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①改善城市环境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④土地后备资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B.修建道路、桥梁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D.兴建防洪设施田纳西河源出阿巴拉契亚高地西坡……大部分流经阿巴拉契亚高原区……水力资源丰富,仅能通行小汽轮。
下游河谷较开阔,从帕迪尤卡至弗洛伦斯之间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
流域内降水丰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
但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据此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水力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①穿行于崇山峻岭中,落差大②流域内降水丰沛③下游河谷较开阔④水位季节变化较大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0.田纳西河的汛期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A.夏秋B.秋冬C.春夏D.冬春11.图中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12.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D.土地盐碱化13.造成乙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破坏植被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国际金融报》(2009年5月14日):新塘(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在3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改革开放之初,这里诞生了国内第一条牛仔裤。
30年后,这里聚集了几十万外来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牛仔布生产基地和华南摩托车、汽配产业重要地标。
每天,这里有250万件牛仔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
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08年新塘仍完成工业总产值797亿元。
据此完成14~15题。
14.新塘诞生国内第一条牛仔裤时,珠江三角洲( )A.城市化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B.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增强C.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群体系D.城市化向城市群模式转变15.30年来,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新塘得以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靠近港澳和东南亚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③改革开放的政策④海运便利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某地开始大规模种植加工番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近90%,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
据此完成26-28题。
16.该地最可能为我国的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 D.安徽17.番茄加工产业已成为该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该①抓好对外宣传,以拓展市场②扩大外延,增加种植面积③抓好龙头企业建设,以带动品牌④抓好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质量⑤加大原料出口能力,增加收益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18.该省区适宜种植的经济作物还有A.棉花、甜菜B.油菜、长绒棉C.花生、甜菜D.甘蔗、油菜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19~21题。
①a——石质戈壁②b——盐化戈壁③c——绿洲④d——砂质戈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0.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①气象灾害少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③水源较丰富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21.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有()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漠化③土壤盐碱化④酸雨危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信息反映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多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23.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A.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B.城市化发展迅速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改革开放30年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三驾马车”: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
据此回答24-25题。
24.关于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土地价格低廉B.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水能资源丰富C.京津冀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D.三地的共同优势是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25.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有①发展核电②西气东输二线③西电东送④南水北调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一、选择题(2*25=50)二、综合题(共3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1: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2: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年输沙量(108 m3) 占入湖总沙量(%)长江来沙 1.094 82.0四水来沙0.241 18.0入湖总沙量 1.335 100出湖总沙量0.351 26.3湖内沉积量0.984 73.7时间(年) 1949 1958 1974 1977 1984湖泊面积(km2) 4350 3141 2820 2740 2691湖泊容积(103m3) 293 228 188 178 174(1)长江在A。
请用地质作用的原理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3)长江在________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
原因是什么?(4)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试分析湖北省的江汉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的有利条件。
2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7分)材料1:我国某能源基地示意图。
材料2:该能源基地某地区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该区主要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评价该区域工业结构。
(3)该能源基地有哪些发展方向?28.读“广东省地形示意图”,结合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1: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
构成比例行业名称增加值构成(%)1998年2001年2004年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35.4 40.1 41.1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23.8 20.6 15.24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材料2: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主要输入地区之一。
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枝、龙眼、花卉等生产和出口基地;粤西形成了6.7万公顷早熟荔枝、3.3万公顷香蕉、2万公顷菠萝、10万公顷蔗糖、10万公顷北运菜基地;粤东的名茶、沙田柚也有几万公顷之多;粤北则大规模种植烟草、杂粮、药材等。
(1)阅读材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简述广东省目前种植业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述其产生的理由。
(2)从自然角度简述粤西地区发展香蕉、菠萝种植的有利条件。
(3)阅读1998~2004年广东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表,描述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地区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