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健康危害岗位劳动防护用具法规规定及其使用说明事宜
A、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
2、第五十四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第九十二条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和劳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未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劳动保护设施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产整顿;对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劳动者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对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3、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4、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5、第七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二)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四、《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1、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二)未提供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劳动者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或者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劳动者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3、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八)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
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1、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下列措施:
(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六、《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1、第十四条中小微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年末安全费用结余分别达到本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的5%和1.5%时,经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商财政部门同意,企业本年度可以缓提或者少提安全费用。
B、目前存在的职业危害及采取防护举措
危害
1、依据《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及《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标准,目前我司存在的化学和物理有害因素有:苯系物、粉尘和噪声等
职业危害防护举措
1、职业健康体检,并把体检结果告知员工
2、安全宣传:加强安全宣传,内容涵盖职业健康防护等方面内容,使员工了解更多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知识
3、安全培训:加强安全培训,在厂级安全培训课程中涉及比较多职业健康方面的内容,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今年度针对工全厂班组长、技术员和主管级别的干部开展此类安全培训
4、安全警示标示:车间内外张贴有安全警示标示
5、配发劳动防护用具:工厂按照要求为特殊工位员工配发劳动防护用具,并督促特殊工位员工正确佩戴,具体发放事宜由车间执行,安全卫生部监督。
6、防护设施及器材:职业危害岗位均配备有抽风系统,以及手提式洗眼器
7、化学品安全管理:张贴MSDS、管控存放量、有安全警示标示、有防泄漏槽等
8、安全检测和安全评价:每年度委托第三方对我司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进行职业接触限值检测,浓度均低于国家管控标准;每三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依据评价报告提出的改善建议,落实整改。
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危害告知、体检报告、个人信息等),一人一档,永久保存,不泄漏员工个人信息给无关人员。
10、除上述法规外,关于职业病预防工作方面参照《GBZT 225-2010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标准依法开展。
11、现场安全检查等等
C、劳保用品发放成本分歧问题
分歧点
1、客户不来厂审查,所有职业健康岗位员工是否可以不佩戴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具,还是部分要戴;
2、那个客户来厂审查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具就安排发放并佩戴,不要求则不佩戴,能不能达到规避法律的风险和预防职业病发生之效果
3、职业健康岗位每天发放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具,发放量大、成本高,难管控发放(具体发放事宜,由各部门车间自己管理,安全卫生部监督)
预防职业病发生和杜绝违法为上策,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
1、劳动防护用具必须发放到特殊工位员工,并有发放记录
2、无论客户来不来厂审查或要不要求,我司依然要遵守法规规定,为特殊工位员工发放合格劳动防护用具
3、如果成本发放量大、成本高,各部可以增加年度经费预算,委派专人负责管理和发放,并保证安全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