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说课稿三篇《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藤野先生》说课稿,欢迎阅读。
《藤野先生》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及学情】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
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文章的把握也会相对容易些。
【说三维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藤野先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理解描写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学来往之间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藤野先生无私的精神,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说重难点】我将理解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和我之间交往的句子并受到感染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说教法学法】结合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主问题法、关键词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讨论法、圈点勾勒法的学法,最后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重点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要说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如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让你敬佩的老师,请同学们上讲台来谈谈你的感受,从而顺势地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藤野先生》。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请同学们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去预习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写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句子画出来,同桌进行讨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为下面的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研读课文,分析内容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读的形式朗读本篇课文。
接下来顺势抛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还有帮助我学习解剖学的句子找出来仔细品味。
全班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用时5分钟。
老师再进行适时点拨与总结。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生能够体会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继续播放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小视频。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五、作业布置说课即将接近尾声,作业布置如下。
观察身边让你感触最深的事,先和朋友进行交流,明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与讨论。
【说板书设计】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考官!《藤野先生》说课稿2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
本文属于记事比较零散的散文,因此在散文线索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此作为授课重难点。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熟练的程度,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不陌生了,但对散文的理解仍存在难度,对于散文线索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归纳,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因此我将散文线索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分别设计为授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此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请他们说说自己记忆中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在互动中顺势引题。
在导入环节就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首先,请学生回忆关于散文线索的定义,即作者对散文语言材料的梳理及组织方式。
在此铺垫下,请学生对于本文的材料进行归纳,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概括出文中四件详写的事。
在事件找全的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归纳出两件关于藤野先生,另外两件关于作者的爱国情感。
此时再进行方法的重申叙事性散文的线索分析方法,即归纳事件大意再分类。
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关于藤野先生的事件做梳理,同时找出详写和略写的部分。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找出这些事件,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对象即找出。
之后,我会围绕“改讲义”这一事件重点讲解,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出这件事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即1、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
2、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又一次回顾。
接着,我会请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剩余的几件事中,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可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熟悉并巩固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四)延伸作业在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本文中的另外两件事谈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认识到,本文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其中。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层次的,对于散文情感的研读,应该把握文本中的各种材料,结合背景深层挖掘,给之后的散文学习及分析以观念及方法上的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藤野先生》说课稿3一、说教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频繁跟换篇目的语文教科书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3、情感目标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从而培养自己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三、重点难点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
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
所以我设计的本课重点为: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难点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四、课时安排这篇课文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课时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第二课时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并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法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
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
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
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六、学法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七、教学过程一、听一段故事1、多媒体播放小提琴曲《思念》教师饱含情感的讲述: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为什么在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
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