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水平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水平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编版

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水平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案例分析题一位美国小学教师来我国访问。

一天,他向一所小学的校长提出由他来上一堂课,这可难住了校长:美国教师一句汉语都不会说,我们的学生一句英语也听不懂,如何交流?这位美国教师表示不需要说话,也不需用翻译,于是,课便开始了。

教师走进教室后,示意同学们先离开教室,然后把课桌拼为四个同学一组,每组放了一个蜗牛,一盘牛肉,一盘粮食,一盘蔬菜和青草,一杯有盖的热水,一杯带盖的凉水,做好准备后,他示意同学们进来。

同学们走进教室,惊喜地发现桌上有这么多东西,特别是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蜗牛,高兴得忘了讲台上还站着一位外国老师。

他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做示范:先把蜗牛放在热水杯的盖子上,蜗牛爬来爬去,烦躁不安。

再把蜗牛放在凉水杯的盖子上,蜗牛一动不动,静静地趴着,不用说话,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蜗牛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温度。

然后,把蜗牛放在盛肉的盘子里,蜗牛不吃,放在盛粮食的盘子里,蜗牛也不吃,放在盛蔬菜和青草的盘子里,蜗牛慢慢地小心地吃了起来,同样不用说话,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蜗牛吃的食物是蔬菜和青草。

一节课教师没有说一句话,同学们明白了蜗牛需要的温度,蜗牛所吃的食物,而且,气氛活跃、参与热烈。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谈谈这位美国老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案例1]答案:启示(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和基础。

这位美国小学老师虽然语言不通,但他通过“示意”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围说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并且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启示(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

本案例中,虽然学生听不懂老师的教导,但能看到老师的“示意”和“示范”,再通过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明白了蜗牛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温度和食物。

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

启示(三):课堂总是趣味和知识味并存、新意与效率同存,知识的深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兼顾。

在课堂中如果学生能带着好奇与疑问,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中,老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的观点来生成新知,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小学生乔治把喷水壶放在教室外面窗台上的时候盛满了水。

过了几天,喷水壶里面几乎什么都没有了。

他觉得很奇怪,因此,科学课一开始,乔治就问道,“是不是有人把喷水壶里的水喝了还是有人把它倒了”这时,乔治的老师格林小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学生们:“水跑到哪里去了”玛丽认为,如果没有同学去动喷水壶,那一定是他们的宠物仓鼠威利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把水喝光了。

全班同学决定检验玛丽的看法对不对,他们把喷水壶盖上,第二天早晨发现水位没有下降。

孩子们认为这已经证明了玛丽的看法是对的。

格林小姐却问道:“你们能够肯定威利在夜里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吗”学生们几乎都对此表示肯定。

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妙主意来证明给老师看。

他们把笼子放在沙盘中间,将沙抹平。

过了几天之后,孩子们看到沙上没有脚印,水位没有变化,此时孩子们认为威利夜里没有跑出来。

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水被盖着,威利根本看不到水。

”于是全班同学决定把笼子放在沙盘的中央,并把喷水壶的盖子拿走了。

第二天,他们发现水位下降了,然而沙子上没有留下一个脚印。

现在学生们肯定仓鼠没有喝壶中的水。

格林小姐建议孩子们把一个盛水的容器放置在窗台上,每天测定和记录它的水位,然后把这些纸条标上日期后贴在一张大纸上构成一个图表。

几天之后,孩子们发现水位一直在下降,但是每天降低的尺度不一样。

经过对“不一样”的讨论后,一个叫帕特里克的学生联想到烘干机烘衣服的情况,他就得出结论说:温度较高时水就消失得较快。

此后,他们还进行了两项研究:一项是盛水容器口径大小如何影响水消失快慢的实验,另一项是用一把扇子在盛水容器上扇动是否会使水消失得更快。

问题:这位美国老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结合学科教学谈谈你的理解。

[案例2]答案:其实这就是我们初中物理所说的热现象之一(蒸发),想起了自己以前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对学生讲授其知识要点,为了加强记忆还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异同,但有些学生是课堂上明白,课后就糊涂了。

而国外这些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得到这些知识,我相信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下面就以这则案例为契机简单谈谈新课程下教与学的关系。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物理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物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物理思维习惯。

由此,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角色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物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现代物理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可谓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教师要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全部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没有这个必要。

再者,现在又是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教师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物理教学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小学五年级“分数意义”的教学,临近尾声——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自认为比较满意的请站起来,让老师认识一下!(10多位学生站起)师:数一数,他们相当于全班的几分之几(生争相回答)师:告诉大家,你哪里最满意生1:我听讲认真,回答积极,比较满意。

生2:我比较满意是因为我知道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为单位“1”。

生3:我知道了什么叫分数,以及怎样读写。

生4:我最满意的是,我能创造出分数1/2、1/4、3/4、1/8、3/8,……师:那么对自己不满意的请站起来,告诉老师哪里不满意?生5:我发言不够积极,不敢说。

师:既然你认识到了,相信你会进步的!那么大家说说,今天谁发言最积极(大家一致评定为一位女生,老师请她站了起来)师(真诚地):她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分数,结合这位同学说一句话,好吗生1:她是我们班总人数的1/52。

生2:她占女生人数的1/24。

生3:她相当于我们组人数的1/7。

生4:她是我们这排的1/8。

生5:她占全年级组的1/350。

……师:同样是这一位同学,为什么大家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生:因为把她放在不同的范围下,单位“1”不同,平均分成的总份数也不同。

问题:请你对于这一匠心独运的结尾,作一简要评价。

[案例3]答案:对于这一匠心独运的结尾,我们不难发现三个巧妙的作用:一是让学生“对自己满意的站起来”,使其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的掌握程度,产生自我认同,促进自我评价;同时,评选出“发言最积极的同学”,引导学生相互赏识,相互学习。

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二是借学生的嘴说出他们最满意的地方时,学生所述的也正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方法、过程以及知识重点。

这就巧妙地代替了常规的教师总结的环节,通过学生表白,不着痕迹、提纲挈领地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梳理。

三是通过用所学的分数来述说站起的人占几分之几,又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巩固练习的环节,既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强化了应用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有所用。

从凤凰卫视看到一则香港某小学开学的新闻:为了让新入学的孩子消除对学校的陌生和惧怕,校长和老师扮成魔术师,站在校门口,从一只漂亮的大盒子里不断地抽出彩带,抛向第一次迈进校门的小朋友。

刚离开幼儿园不久的孩子对这样的欢迎仪式自然个个乐不可支。

记得去年9月,也是新学期开学。

那是京城一所重点学校。

开学那天,学校为新生准备了专门通道。

门口有老师把守,家长到此止步。

只见前面一个小姑娘高高兴兴地和妈妈道了“再见”,扭头就往校园里跑。

聚在校门口的家长都夸这孩子勇敢、适应能力强。

忽听把门老师一声断喝:“回来!”大家都吓了一跳。

老师对孩子训道:“这儿是学校,进学校要先向老师问好,知道吗!”刚刚还大胆活泼的孩子吓得只用蚊子般的声音说了声“老师好”,刚要往里走,又被喝住:“声音太小,重说!”两番折腾,不光这位小姑娘走进校园时已变得蔫头搭脑,后面的孩子和家长也都领教了学校的“厉害”。

问题:①这篇短文的标题叫“一样开学,两样迎新”。

你认为,从这两样做法中可以看出两校在教师观与学生观上有何不同?②你在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的?[案例4]答案:1.前者是要消除孩子对学校的陌生和惧怕,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信”以及“教育应该是令人愉快的”等现代教育思想,2.后者刻意要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敬畏。

强调“严格管教”、“无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等思想。

缺乏的恰恰是人文关怀的细节。

3.学校的严格管教,是纠正孩子任性、娇气、散漫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严厉的呵斥,生硬的管教,粗暴的态度,或许能使儿童驯服,甚至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是出于“畏惧强势”而强行入轨,其结果往往会带来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自卑甚至谄上欺下等等一系列人格的缺陷。

我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还应为孩子的全名和谐发展考虑,创设宽松、自由、有安全感的教育环境,充分保护孩子的童真、快乐、自尊、自信,激发孩子的潜能与创新能力。

做个“懒”教师从教八年的经历,使我越来越坚定了一个目标:做个“懒”老师。

过去,我也曾努力将课文分析来分析去,但学生在读文章时居然不会有自己的见解;当批改了成堆的作文之后,发现学生仍然没有学会作文,顿感泄气。

现在,我变“懒”了。

作文改了一次,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后,就让他们自己改吧。

会改了,没地方发表,就自己编报发表。

老规矩,第一张我出给你看。

不好看,那好,下次就由你们自己出吧,每个小组出一期,一个月出一张。

课文,我也不再讲来讲去,讲得自己都倒胃口。

我也不勉强你们,你们自己看吧,哪篇好?这篇,就讲这篇吧。

这篇不喜欢,不喜欢也讲一节课吧。

作为补偿,下一堂课我讲一篇课外的美文。

真没想到,一个星期一篇,一不小心,这个学期多讲了二十多篇文章了。

怎么,还嫌我太唠叨了,讲得太多了,那好,你,就这位大声嚷嚷的同学,你来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吧……就这样,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一步步还给了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