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现状案例分析
1. 环境影响评价取得的成绩
(1)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中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相对成熟,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执行方面已基本没有障碍。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效地杜绝了设备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项目的上马。
例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共审批火电项目562 个,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削减SO:309.1万t,削减烟尘83.2万t,分别占2OO4年全国工业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13.7%和43.2%。
20O6年,建设单位共报批项目820个,环境保护部对不符合条件的56个项目不予受理,对163个项目做出不予批准或缓批的决定,总投资额高达7746亿元。
对于同意建设的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影响。
(2)规划环评取得明显进展目前,规划环评在中国还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环境保护部拟在两年内完成四批国家规划环评试点工作。
内蒙古、大连、武汉等地作为全国试点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的环评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经过大力宣传,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规划环评地方性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也已经完成编写,于2006 年上报国务院进行审议,可望在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届时,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将大大提高,
介入国家宏观决策的作用将明显增强。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1)规划环评滞后
长期以来,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并未涉及立法、政策和规划层次。
无数经验证明,政策和规划失误带来的环境破坏要远远超过建设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首次引入了规划环评,并对开展规划环评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但至今仍受到一些部门的抵制,没有广泛开展,规划和规划审批部门不按法律要求办事的情况屡见不鲜。
即使是开展了规划环评的行业和区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难。
对于立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还很难纳入法律程序。
(2)不充分的专业机构和人员
我国没有大量经验丰富的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士。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常是被大学和研究机构承包的。
专业顾问不能被利用来帮助进行这类工作,而且外国环境顾问也只有在一个项目得到像世界银行这类的发展机构赞助时,才被咨询。
黑龙江绿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环境科技服务机构,龙江绿网自2013年起开展项目立项咨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竣工环保验收、节能评估咨询、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环境修复等环境科技服务业务。
公司以解决客户实际问题为使命,协助客户在项目立项备案、环保审批、竣工环保验收、污染治理、环
境修复、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提升效率与成功率,充分保障客户投资项目的顺利完成。
专家团队由相关评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人员构成,与省内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区县发改委和环保局保持良好沟通协作关系。
优势:专业技术过硬,报告质量优等;项目均由评审专家进行过程指导与把关,疑难问题全部在会前妥善解决,编写质量完全符合评审要求;在审批沟通上存在便利条件,可加速审批进度,提供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竣工环保验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黑龙江哈尔滨环评、环评报告书、环评影响评价报告表、环评报告书范本、环评报告表模板、环评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环评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做环评报告需要多少钱
环评报告书多少钱
环评报告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