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的三大方法以及名人的读书法介绍

读书的三大方法以及名人的读书法介绍

读书的三大方法以及名人的读书法介绍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短短一句话道出了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兴衰的重要。

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在这儿我想谈一谈读书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书分三读——大意、细节、重点
第一读是快读,读大意,但求知道所读的一章究竟是关于甚么问题。

快读就是翻书,跳读;读字而不读全句,务求得到一个大概的印象。

翻得惯了,速度可以快得惊人。

读大意,快翻两三次的效果要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第二读是慢读,读细节,务求明白内容。

在这第二读中,不明白的地方可用铅笔在页旁作问号,但其他底线或记号却不可用。

第三读是选读,读重点。

强调记号是要到这最后一关才加上去的,因为哪一点是重点要在细读后才能选出来。

而需要先经两读的主要原因,就是若没有经过一快一慢,选重点很容易会选错了。

在大学里,选择书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

好的书或文章应该重读又重读;平凡的一次快读便已足够。

古往今来,不少因读书而成功的名人创造和积累了诸多读书的好方法,现向大家介绍一些。

李白的读书法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研究一下他的读书法,对我们不无启发。

李白家庭条件较好,藏书颇丰。

自云:“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他在自己的诗文中,非常熟练地引用古人古事,可见他扎下何等深厚的根基。

读书是件苦事,也是件乐事。

李白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中写道:“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从这些诗句中间,可以看出,李白是如何认真钻研,具有一种不达“妙境”绝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作者与读者的思想能交流,能给你新知,道你之所未道,能令你惊喜;……难怪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了。

“掩卷而笑”也罢,“欣然忘食”也罢,都是读书的快乐。

读书的方法很重要,必须讲究,但这点因人而异,又不拘于一途。

“孔明披书,每观于大意。

”(《送孟赞府兄还都序》)这是李白对诸葛氏的赞语。

“观其大意”,并非草草,而是分清轻重、主次,求其精义,得其神蕴,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然后融会贯通,结合实情,再加创造。

李白说自己:“尝览千载百家之书”,想亦是效仿诸葛氏之法。

也有饱学之士,兀兀穷年,苦吟不缀,咬文嚼字,背诵如流,但毫无创造,顶多是个书篇而已。

何足道哉?
提起李白,人们便想到天才。

诚然,他生性聪敏,异于常人。

但“天才”是不可以模仿,而他的勤奋刻苦,讲究方法,讲究实效的学习精神,则是可以学习的。

朱熹的读书法
朱熹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家,又是著名的教育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和教书,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

他死后不久,弟子们将他的读书经验归纳为“朱子读书法”
第一,循序渐进。

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

就是说,读书要有个先后顺序,读通一书,再读一书。

就读一书而言,则要逐字逐句逐段按顺序读,先读的未弄通,
就不能读后面的。

这样才不会生吞活剥或杂乱无章。

朱熹还进一步指出,读书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

“所谓急不得者,功效不可急;所谓不可慢者,工夫不可慢。

”这是在告被读书人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松松垮垮,而要进度适当,方能见效。

第二,熟读精恩。

他认为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下功夫不够。

他还批评那种读书贪多的倾向,一再讲“读书不可贪多,且要精熟。

如今日看得一板,且看半板,将那精力来更看前半板”。

第三,虚心涵泳。

朱熹曾批评当时普遍存在的两种毛病:一是“主私意”,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书中的道理,穿凿附会,歪曲了古人本来意思。

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就是先前接受的观点不肯放弃,从而排斥接受新的观点。

为了纠正以上这两种不好的毛病,朱熹主张读书必须虚怀若谷,静心思虑,悉心体会作者本意。

朱熹强调读书要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行中的旨趣。

第四,切已体察。

未熹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

”什么叫“体之于分”?就是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从读书法的角度来看,朱熹强调读书必须联系自己,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行动,这个观点是可取的。

第五,着紧用力。

“着紧用力”.包含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间上要抓紧,要“饥忘食,渴忘饮,始得。

”二是指精神上要振作.要有刚毅果决,奋发勇猛的精神。

“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第六,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持志,就是读书必须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顽强的毅力。

这也是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

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的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苏步青的读书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

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

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

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

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

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大文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