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整本书阅读——《蒲柳人家》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整本书阅读——《蒲柳人家》导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一、设疑导入留悬念二、出示目标明重点三、细读文本赏人物四、讨论探究说特色五、未完待续引兴趣本堂课作为《蒲柳人家》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最根本的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小说《蒲柳人家》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无论哪个环节我都会留下疑问,引导学生以语言为抓手,细读文本,赏析人物,讨论探究,品评特色,体会作者情怀。

期望能以此为起点,激发学生对小说《蒲柳人家》的阅读兴趣,走入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世界。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留悬念今天我们来学习《蒲柳人家》。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中篇小说,课本节选了前两章。

这节课就让我们以这两章为起点,看看能不能走进京东北运河畔的蒲柳人家,能不能走进作家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世界。

二、出示目标明重点1、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2、讨论探究,了解特色,体会作者情怀三、细读文本赏人物(一)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刻画了哪几个重要人物?明确: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人称“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人送外号“何大学问”)(二)朗读赏析——一丈青大娘1、评书形式示范朗读一丈青大娘出场,品析评书式语言特色2、细读文本,品析语言,把握一丈青大娘人物形象明确:1、语言特色:评书式语言,短句、讲究对仗、有节奏感;运用口语、俗语,充满乡土气息;动作、语言生动传神,修辞手法更添神韵。

2、人物形象:既是大胆泼辣、豪气冲天、热情善良、勤劳能干的女中豪杰,也是宠溺孙子、爱孙如命的平凡农家老奶奶。

(三)默读批注——何大学问浏览第二部分,选择精彩段落,抓住外貌、行为、外号等信息,精读批注,把握何大学问人物形象。

明确:既是一位拥有关公相貌、关公脾性(多情重义、爽朗豪放、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的传奇英雄人物,也是疼爱孙子的平凡爷爷。

总结:通过分析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我们感受到了北运河畔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同时我们发现作者在塑造人物时会借助传奇故事,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智取生辰纲”“大闹野猪林”等传奇故事,想起我们民族多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

但刘绍棠的传奇又与我们的民族传统略有不同,是一种平凡中的传奇,展现了京东北运河畔人民质朴的人情美,赋予了民族传统以新的生命力,内地里暗合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四)跳读分析——何满子何满子虽着墨不多,却必不可少,跳读文章分析何满子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选文核心事件“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反复出现三次,贯穿全文。

第一次出现,引出对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描写;第二次出现,引出对爷爷何大学问的描写;第三次出现即将引出他的“救命星”——望日莲。

何满子在整部小说中作为线索人物串起小说情节,引出章节人物,沿袭了传统小说“单线贯穿”的结构方式,还能帮助学生代入角色,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四、讨论探究说特色出示改写片段,与原文比较,讨论作品特色。

片段一: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

宴请乡亲,还为孙子做了许多事。

(第9段)片段二:那就是儿媳妇不能把何满子带走。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何满子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还是请来邻居,进行了一番说和。

婆媳才算讲定。

(第11段)明确:“洗三”“小宴”“满月大宴”“百家衣”等乡土风俗、习俗;“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等乡下特有的职业和名字;还有,“天灵盖上的木梳背儿”“花红兜肚”“阎王爷勾魂索命”“赤身露体的纤夫”以及运河畔的秀丽风光、农家小院的瓜果飘香……全都让读者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这也是刘绍棠乡土文学的又一特色。

五、未完待续引兴趣1、总结刘绍棠乡土文学特色(人情美、乡土气、语言妙、结构巧),完善板书。

2、留下疑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布置任务,课下阅读小说《蒲柳人家》。

情附板书: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对小说这一文体有一定的认识,脑海中也有学习思路——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感知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构思的特色。

但故事的时间是抗日战争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故事的地点在京东北运河畔,很多风俗习惯、乡土语言学生未必了解,年代距离、地域跨度、迥异的乡土风格语言特色和民族风格特色体味都是学生读文章、读懂文章的拦路虎。

不过由于文章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从一个六岁男孩的眼睛来看世界,教学时多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很多场景和故事应该不难理解;小说本身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传统,人物、故事情节都深具传奇色彩,语言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准确传神,又继承了说唱文学语言的押韵和爽脆,读来朗朗上口。

教学中加强诵读,适当提示,做好问题设计和语言引导,这些难点也可突破。

效果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各个环节提供了一个方向,包括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策略方法的确定,媒体的选择,评价的实施。

而课上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表明教学目标应该是生成的,它应该随教师和学生课堂信息交流的内容而变化。

比如: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是由表及里,课上对刘绍棠乡土文学特色的鉴赏就成了一个动态目标。

二、教学环节课堂板块设计清晰,课堂活动的设计层次分明,环节紧凑,层层深入。

三、教学组织形式本节课教学组织形式多样,朗诵、默读、浏览、跳读、精读各种方式相结合,批注、评析、讨论探究相结合,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自主学习。

把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接受的心理顺序合理呈现,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独立探究。

四、学生参与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

五、信息技术应用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从开始的引入到结束语,多媒体技术运用熟练。

教师板书重点内容,也起到了提示性作用。

本课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教态、课堂语言教师教态亲切和蔼,课堂语言简洁。

教学方法多样,教法自然,但课堂上的激情投入不足,应该从文章的诵读、理解、感悟等方面调整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

七、教学效果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静心思考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教师耐心的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品味文字,将思考引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八、多媒体效果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声画同步。

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12节,人物众多,但主线故事只占不到两节,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课文节选了小说的前两节。

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爷爷何大学问。

六岁的何满子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了整个故事,为我们勾勒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则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语言、动作、外号等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品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的传统,情节、人物的传奇色彩,单线贯穿的结构方式,评书艺术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刘绍棠乡土文学作品的独特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2、讨论探究,了解特色,体会作者情怀。

期望能以此为起点,激发学生对小说《蒲柳人家》的阅读兴趣,继而走入刘绍棠的乡土文学世界。

评测练习一、开篇词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令人荡气回肠。

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

阅读《三国演义》,那鬼斧神工的智慧、那叱咤风云的场面总叫人心驰神往。

尤其是其中的英雄关羽,他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挂帅封金等传奇故事至今仍令我们津津乐道。

那么,现代生活中有没有如此的英雄豪杰?有!请看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反映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的小说《蒲柳人家》。

它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一丈青大娘”形象,并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还塑造了一个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爷爷形象。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完成下列题目。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烟囱.()擀.()面杖梆.()他纤.()夫腌.臢.()捯.()气唿哨..()拗.()不过到了.()儿荣膺.()嘬.()着嘴剜.()肉勒.()令(2)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荣膺:隐匿:一气呵成:妙手回春:断壁残垣: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影影绰绰:望眼欲穿:2、作者链接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

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

擅长乡土文学的创作,作品反映农村的浓郁历史和风土人情,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

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

作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秋节》;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二等奖);长篇小说《春草》《京门脸子》等。

3.背景链接《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

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

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