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幕墙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1672021版幕墙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为确保本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及其实施细则和市消防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依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立足自救”的原则,制定本工程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重庆市江北嘴金融城3号项目幕墙工程(二)工程地址: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内A02地块(三)建筑规模:约263412.89m2(四)工程造价:1.9亿(五)建筑层数:38层、30层、26层(六)建筑高度:188米、147米和134米(七)结构质式:单元体幕墙二、准备工作(一)本工程开工时,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消防、防火领导小组”及“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做好工程消防安全工作的保障;(二)编制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依照管理制度要求将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各相关责任人;(三)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并定期检查责任制落实情况,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消防工作考评及奖罚;(四)依照相关规定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消防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消防设施、设备的设置,并做好通水,通电试验,检查通水效果是否满足规定要求;(五)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技术交底;(六)编制施工现场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开展施工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七)建立施工现场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台帐及验收记录;(八)定期组织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针对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出具整改通知单。
实行“三定一落实”的措施对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整改,并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三、临时消防设施(一)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CBD内A02地块,周边均为在建工程,场地狭小。
为保证施工现场消防通道畅通,在施工现场设置两个出入口,场内设置消防通道,供消防车行走;(二)施工区:设置三个200m3消防储水池,设三台消防水泵,?100镀锌钢管立管,每个楼层设置1个消火栓,配置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
当位于地下2层的消防水泵房完工后,可按照室内消火栓管网施工进度拆除临时消防给水系统;(三)生活区:设置干粉灭火器为主,施工区的消防管道留置一个?65消火栓,配置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四)仓库区:设置干粉灭火器为主,施工区的消防管道留置一个?65消火栓,配置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五)应急疏散设施:施工区应急疏散主要依靠主体结构的楼梯,分别设置电致发光疏散指示标志和自备电源型应急照明灯。
生活区每栋宿舍疏散楼梯和疏散走道设置自备电源型应急照明灯。
四、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辨识施工现场重大火灾危险源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为了能更好的保证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把施工现场划分为三个区:施工区、生活区、仓库区,分别对其重大火灾危险源进行辨识。
(一)施工区1、裙楼中电焊机使用时,裙楼部位的框架龙骨焊接及电渣焊所造成的焊花和落渣;2、施工现场使用的氧气、乙炔;3、现场的施工用二级电箱和三级电箱的电缆。
4、作业人员违章使用明火和吸烟等;5、施工过程中临时拉设电线。
(二)生活区食堂内液化气罐的使用和储存。
(三)仓库区1、各种润滑油,油漆等易燃物品的堆放。
2、氧气和乙炔等易爆物品的堆放。
3、各种电线、电缆、可燃材料及工具的堆放。
五、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措施(一)施工区防火技术措施1、施工现场防火技术措施:(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2)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3)施工现场夜间应有照明设备,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并加强值班巡逻;(4)施工作业期间需搭设临时建筑物,必须经本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施工结束应及时拆除;但不得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易燃、易爆物品;(5)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保证完整好用;(6)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小于30m。
如达不到上述要求的,应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离措施;(7)乙炔与氧气瓶的存放距离不得少于2m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少于5m;(8)施工现场用电,应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2、主体结构施工时防火技术措施:(1)脚手架的通道畅通,搭设不少于2处与外界相接的疏散通道;(2)焊接时要加强火源管理,特别在高层施工时,在焊接处设立隔板,接火斗,并有监护人进行管理,焊工要携带干粉灭火器,在焊点垂直下方,将易燃物清理。
电火花掉落处要及时消灭火种。
高层建筑在大雾和六级风时应停止焊接作业;(3)电焊线接头要紧固,焊线绝缘要良好,与脚手架或易燃物接触时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漏电打火;(4)楼层内应设立防火警示标志,在各层通道口放置干粉灭火器,楼层内不得堆放可燃物;(5)应按规定架设照明和动力用电缆。
5、焊、割施工作业防火技术措施:(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行焊、割作业;(2)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经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作业;(3)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得进行焊、割作业;(4)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得进行焊割作业;(5)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或未排除危险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6)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层,冷却层,隔音,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7)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得进行焊、割作业;(8)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9)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准进行焊、割作业;(10)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进行焊、割作业;(11)施工现场中焊、割作业需要动用火种,存在事故隐患时应严密注意,现场要有足够的防火设施并设置专人看护;(12)焊、割作业机棚要有专人管理,焊割作业区与气瓶距离,与易燃易爆物品距离,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距离都应大于安全规定距离,焊割设备上的安全附件要保证完整有效;(13)施工现场要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必须取得动火手续才能进行动作作业,并有专人跟踪管理、监护;(14)施焊时,施焊人员要自带一个手提式灭火器,在发现有燃烧火苗时,及时将其扑灭,防止漫延造成火灾危险;(15)施焊时,要将施焊下方的模板及外架周边等用水淋湿,或在其下方放一块铁皮、石棉毯或湿麻包等不燃垫层以接住焊花,并及时用水将其淋灭,防止火花四溅造成隐患;(16)每次动火作业完成后,都要用水将其周围淋湿,并仔细检查有无火苗,在确保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去。
6、施工现场电气设施防火技术措施:(1)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气线路、设备必须由持有上岗操作证的电工安装、维修,并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和国家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2)电线绝缘层老化、破损要及时更换。
严禁在外脚手架上架设电线和使用碘钨灯,因施工需要在其他位置使用碘钨灯,架设要牢固,碘钨灯距易燃物不少于1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
当间距不够时,应采取隔热措施,施工完毕要及时拆除;(3)严禁乱接乱拉电气线路,乱装电气设备(包括灯具、插座);(4)施工现场不得使用明火电炉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电热设备,不得使用多用插座及分火灯头,照明灯具必须使用护套线;(5)临时建筑设施的电气安装要求:①电线必须与铁制烟囱保持不少于50㎝的距离;②电气设备和电线不准超过安全负荷,接头处要牢固,绝缘性良好;室内、外电线架设应有瓷管或瓷瓶与其他物体隔离,室内电线不得直接敷设在可燃物、金属物上,要套防火绝缘导管;③照明灯具下方不准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下方与堆放可燃物品水平距离不得少于50㎝;④临时建筑设施内的照明不准使用60W以上的照明灯具;宿舍内照明应按每10㎡有一盏不低于40W的照明灯具,并且安装的插座应有漏电保护;⑤每栋临时建筑以及临时建筑内单元的用电必须设有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做到人离电断;⑥凡是能够产生静电引起爆炸或火灾的设备容器,必须设置消除静电的装置;⑦临时施工移动线路要用电缆架设,严禁将电缆架设在脚手架上,施工机具和照明灯具及线路绝缘良好,保证用电安全。
7、施工现场用气防火技术措施:(1)储装气体的容器及其附件应检验合格,并完好有效;严禁使用减压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氧气瓶,严禁使用乙炔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及其他附件缺损的乙炔瓶;严禁在高层建筑内使用瓶(罐)装石油液化气;(2)气瓶运输、存放、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气瓶应保持直立状态,并采取防倾倒措施,特别是乙炔瓶严禁横躺卧放;②严禁碰撞、敲打、抛掷、滚动气瓶;③气瓶应远离火源,距火源距离不应小于10m,并应采取避免高温和防止暴晒的措施;④燃气储装瓶罐应设置防静电装置。
(3)气瓶应分类储存,库房内通风良好;空瓶和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两者间距不应小于1.5m;(4)气瓶使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使用前应检查气瓶及气瓶附件的完好性,检查连接气路的气密性,并采取避免气体泄漏的措施,严禁使用已老化的橡皮气管;②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工作间距不应小于5m,气瓶与明火作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0m;③冬季使用气瓶,如气瓶的瓶阀、减压器等发生冻结,严禁用火烘烤或用铁器敲击瓶阀,禁止猛拧减压器的调节螺丝;④氧气瓶内剩余气体的压力不应小于0.1MPa;⑤气瓶用完后,应及时归库。
9、应急疏散通道防火技术措施:(1)施工区应急疏散设施主要依靠主体结构的楼梯,在主体楼梯两侧设立1.2m的安全防护拦杆,并把楼梯周边的预留洞口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在楼层内挂设安全通道警示标志,并且警示标志要有足够灯光明示;(2)裙楼及底楼每幢设置一条1.5m宽的应急疏散安全通道,在应急疏散安全通道两侧挂设安全通道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指向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