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一、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二)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富有时代开拓精神的、能操作和维修数控机床并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机电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可在机床、纺织机械、冶金矿山机械、轻工机械、建筑机械、汽车、电机等机电行业中担任现代化车间(工段)的数控机床使用与维修的工作;还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担任现代化车间或技术部门工艺领域的技术工作。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四、课程名称、学时数及要求(新课程应附教学大纲)(一)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5学时学分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该课程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法律素质的提高有机统一,突出本课程对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方面的独特功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在这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和阐释,以有利于养成和培养大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5学时学分3)本课程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调整后新开设的一门政治理论课。
这门课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门课程把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理论成果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将其融会贯通,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的实践所起的重大作用。
要求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原理,并且能够用这种理论去分析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
3.大学英语(120学时学分8)本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多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精神,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4.体育(120学时学分4)本课程分四个学期开设。
其任务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体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我院体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健康第—意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高等数学(60学时学分4)系统介绍了微积分的基本内容,具体讲述了一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等,要求对上述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并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其它专业的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6.计算机基础(60学时,其中讲授30学时,实践学时30 学分4)讲授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常用中西文输入法、WINDOWS操作技能、常用办公软件及其它一些常用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与上网浏览搜索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系统word电子表格处理系统Excel、电子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与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并掌握计算机病毒基本知识,具有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1.电工电子技术(学时90 实践学时18 学分6)主要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及其应用、集成运放及其基本应用、负反馈放大器、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等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数制码制及转换、基本逻辑运算及常用逻辑运算、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逻辑函数的化简、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555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论水平涵盖维修电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与电子技术内容相关的应知部分,技能水平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的与电子技术内容相关的应会部分。
2.机械制图(学时90 实践学时18 学分6)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和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
重点讲解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绘图与识图,公差配合和国家标准知识。
强调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地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
掌握机械零件配合关系,能查阅机械设计手册和有关的国家标准,学会尺寸、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等符号的标注方法。
3.CAD(学时32 实践学时32 学分2)该课程是本专业后期课程的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图形、阅读图形、绘制图形的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软件。
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能结合所学专业的实际,绘制一幅完整的三视图、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和有关机械三维图。
4.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学时64 学分4)本课程主要讲授材料的性能、金属学基础知识、钢铁热处理、常用工程材料及选材的方法和热处理的应用;了解铸造、锻造、焊接的主要工艺和设备;使学生具有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能合理选材、选择热处理方法、安排热处理工艺。
(冷加工部分与机械加工实习结合,在实习现场上课)5.机械制造基础(学时80 实践学时12 学分5)本课程是专业领域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选择加工方法、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刀具、夹具、量具、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重点放在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和加工方法上。
包括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适用场合与加工工艺性,热处理基础知识,典型零件结构工艺性和加工方法的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机床通用夹具的选用原则和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切削参数选用知识;各种常用量具、量仪的检定、调试和操作训练,掌握零件尺寸误差和主要形位误差的测量技能和评定表面粗糙度等级的方法。
课程教学中,穿插安排12学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排、机械测量、材料等典型实验。
6.机械设计基础(学时80 实践学时12 学分5)本课程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的内容优化组合。
工程力学部分重点讲授静力学,材料在拉、压、弯、扭、剪等典型变形下的力学性能及强度校核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部分重点突出机构原理、运动分析,机械零件的结构要素、工艺要素、零件的强度概念等。
课程教学中,穿插安排20学时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力学课程典型实验和机械拆装、测绘和设计的技能实训。
7.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学时96 实践学时36 学分6)主要讲授交直流电动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原理与应用及典型的电机控制系统,使学生具有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电动机与变压器以及正确选择电力拖动方案的能力。
讲授变极、变压、变频等调速工作原理,常用低压电器、变频器、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应用知识, 典型常用机床、起重装置和电梯等的电气控制,使学生具有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并能设计改造、革新一般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的能力。
8.Ug(学时48 实践学时48 学分4)本课程是该专业领域方向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
讲授CAD/CA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典型的CAD/CAM软件的使用方法,典型零件的三维造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的生成,加工过程的刀具轨迹和实体仿真,刀具轨迹编辑与修改,后置处理器的合理选用与生成数控加工程序。
使学生获得机械CAD/CAM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CAD/CAM系统硬件配置的一般原则;熟练掌握常用的CAD/CAM软件的应用方法,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三维造型,获得部级数控编程工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采用课程教学与2周实训交叉融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9.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学时64 实践学时24 学分4)本课程主要讲授工模具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和夹具设计三大部分。
模具制造基础主要讲授金属切削加工基本规律,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典型面加工,所用机床及附件、刀具、工件装夹,检测方法与量具等内容;模具制造工艺主要讲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等内容;夹具设计主要讲授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及定位与夹紧装置,各种机床夹具的典型结构与设计方法。
使学生具有根据实际加工条件,正确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正确选用机床与刀具,正确确定夹紧定位方法,正确确定检测方法及检测量具或仪器,设计制造一般夹具,并通过机床、刀具、夹具的调整达到加工质量要求的能力。
10.数控加工技术及编程(学时64 实践学时32 学分4)本课程是该专业领域方向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
主要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编程的基本知识,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与处理、数值计算、数控加工刀具选用、各种常用编程指令与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典型数控系统的操作,具有手工编写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设计、程序编制、刀具选择、对刀、试切调整、参数设置、运行报警识别处理等操作,独立完成零件加工全过程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