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诚信案例

诚信案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诚信真可贵》教学案例分析《诚信》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诚信》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诚信真可贵》第一课时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题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行为。

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只有拥有诚实的品德才能真正做到守信。

本课主要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课题和活动,让学生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要求学生辨别哪些是诚实的行为,哪些不是诚实的行为。

并且引用了一篇报导“不诚实的代价”警示学生不诚实带来的危害。

二、学情分析进入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一些道德观念却发生了第三次转型。

由于家庭教育的功利性,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着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忽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伙伴甚至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欺骗等不诚实行为。

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

许多孩子对别人诚实的行为视而不见,对自己不诚实的行为习以为常。

针对这一客观现象,在上课之前,可以制作一个调查表,让学生调查同学、朋友、家人诚实的行为;可以用给老师写悄悄话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自己不诚实的经历。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故事,创造情境,请学生自由谈谈对诚实的理解;用典型的事例,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让诚实更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悟。

但诚实的话题源远流长,不可能一节课就谈得完,不可能把诚实的含义挖掘透,不可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诚实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诚信的含义,知道诚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的品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为人诚实的重要性,体会到不诚实的后果。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为人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不诚信的后果。

难点:能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复杂性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活动——构建”教学法。

品德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探究、对比的活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道德学习的愿望,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终实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理念。

六、教学过程活动1、感知诚信[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环节顺应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天性,采用故事开课,触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故事情境中感悟诚信的重要,为下一步的教学作铺垫。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出示课件:华盛顿小时侯的故事2、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想法?生:我觉得小华盛顿很诚实。

生:华盛顿没有说谎话,没有欺骗爸爸。

……师:你喜欢小华盛顿吗?如果你是华盛顿,你会怎样做?(诚实,知错就改)师:华盛顿从小诚实,长大后在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期间,为人诚实正直,品德高尚,深受人民爱戴。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美国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大凡这样伟大的人物都有一个诚实的童年。

华盛顿一生都把诚实作为做人的原则。

3、出示课件:诚实,就是说的和做的一个样,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活动2、寻找诚实[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周围寻找案例,使课堂贴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明白,互相信任、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需要建立起社会的“诚信体系”。

]师:老师还听说过《诚实的晏殊》的故事,想听吗?(讲《诚实的晏殊》的故事)师:在生活中,你们的同学、朋友、家人中也有像这样的诚实人吧?请你们来讲讲。

(找多名学生讲)师:你怎样看待这个人的?诚实的人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人的?生:诚实能化解矛盾,赢取谅解,交到更多的朋友。

(诚实拉近了心灵的距离。

)(诚实使父母变得宽容。

)(诚实的人,你会相信他,愿意和他交朋友。

)师:这些同学的行为是诚实的行为吗?为什么?(小组一起看教材P13中的情境图,然后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诚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活动3、体验诚实[设计意图:教学内容要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因此,本环节,我将文本资料和生活素材进行重组,使教育活动更具生活性和时代性。

](课件出示小故事:不诚实的代价)(学生谈感受)师:你有没有过不诚实的时候啊?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现在想起这件事,你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以悄悄话的形式讲给同学或老师听)(自愿讲述家庭事情或学校事情)师:通过刚才的谈话,你们已经认识到不诚实会使自己的内心不安,其实不诚实还会给别人造成危害,不诚实究竟有哪些后果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把结论写在白纸上。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师:你们这么一分析,看来不诚实的后果真让人难以想象。

(播放《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视频文件和图片文件)师:这一副副令人心酸的照片,它在警示着我们什么呢?生:它在警示我们做人要讲诚实,守信用,否则不但害了别人,还害了自己,最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是的。

同学们,这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在警示着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不诚不信,不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8、出示课件:不讲诚实的人是可悲的,可怜的,可恨的,也是可怕的。

我们国家的总书记胡锦涛爷爷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时提出的“八荣八耻”中就有一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板书)活动4、实践诚信[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换向思维,缓解课间疲劳情结,调动积极性。

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注意自我发展。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烦恼,不知道该不该讲诚实。

(出示录象:《小玲和小刚的一次考试》)师:看完了录象,你想对这两位同学说些什么吗?生:小玲不弄虚作假,老老实实地对待考试,品德好,是诚实的孩子。

生:小刚考试时抄袭作弊,得了“甲”,不是诚实的孩子师:小玲和小刚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师:是啊,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出示录象《小东也有烦恼》)师:面对这位陌生的叔叔,他该怎么办呢?(先组内交流,再分组表演)师: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懂得了什么?生:诚实也要讲智慧,有时候对不怀好意的陌生人不能实话实说。

师:解放军战士王海涛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了,他的战友为了不让他重病在床的妈妈伤心,一直以他的名义给他的妈妈写信。

像这样的做法是不诚实的吗?(善意的谎言、真诚的谎言)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全班交流,互评。

生:诚实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好品质,若能正确看待一些生活中的诚实问题,你就是一个聪明善良的诚实人。

最后,让诚实的美德像阳光一样洒进我们每一个人心里。

七、教学反思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儿童只有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体验,才能领悟到诚实的重要性。

所以,在教学《诚信》一课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各种活动。

活动,即以少的时间,精的内容,活的形式,形成学生主动把握,快动思维,灵动氛围的良性循环圈。

以“活动”贯穿始终,在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体现了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注重活动方案的设计。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情境是其产生情感体验的土壤。

因此,我注重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来使学生“动情”。

并注重通过活动发掘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制定活动目标,营造活动氛围,鼓励全体参与活动,充分体现活动价值。

2、注重活动方法的掌握。

倡导在活动中发展,但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过程应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我设计了表演、讨论、悄悄话、讲故事、演讲等活动形式,要求每一个学生参与,让学生的眼睛有可看的,脑袋有可想的,身体有可动的。

3、注重活动实践的能力。

学生受年龄、阅历等限制,有时因为不知道该怎样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很多美好愿望就此夭折,“听听激动,做做不动”这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认为不诚实能占点小便宜,我及时捕捉了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展开讨论“不诚实给自己,给他人带来什么”,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实,不仅给当事人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安全感,人与人失去最起码的信任,受伤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

虽然诚实有时候吃点小亏,但是对你,对我,对大家,对社会都有好处。

这就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起到了指导作用。

总之,品社课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只有将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感悟、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