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纲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纲

前言PS:生物选择题,有时候只是因为多个或少个定语、副词就错了。

关于化学我的理解知识点好懂,主要是记忆和应用,题目考的比较活,所以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和缜密性。

(有的方程式不好打,或课本上有我就没打,无机中一般为等号我只能打成箭头,有时条件附在后面。

错误会是有滴,自己看着改过来就是了)希望有所帮助!提示点:1.看清题目让写什么,是化学式还是名字,数字还是字母,让你填让你选,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2.写化学式注意题目中是少量还是过量,注意条件、符号,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状态。

3.检查气密性要先把所有活塞关上。

4.常见干燥剂:硅胶、FeSO4、碱石灰、浓硫酸、CaCl2·5H2O、P2O55.守恒思想:原子守恒(计算质量变化)、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电子守恒(氧化还原)6.常见酸酸性大小:亚硫酸>醋酸>碳酸>次氯酸>苯酚>碳酸氢根7.HCl、NH3、SO2、Cl2刺激性气味8.S、Na2O2、AgBr都是淡黄色9.得晶体: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10.看课本时稍微注意下物质用途、化学与生活方面知识11.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就直接用脑子想,很容易想当然12.做题时研究总结实验操作、目的之类的题13.有空翻翻理综选修课本吧14.虽然我无机整理比较多,但还是原理那本书重要些。

15.早点悟出感觉,多想想,别光做题一.无机化学部分1.元素周期律①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金属性、还原性)减弱,得电子能力(非金属性、氧化性)增强。

非金属的氢化物生产由难到易,因此稳定性由弱到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同主族元素只要颠倒过来就行了。

②原子氧化性越强,对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反之亦然。

③氢化物一般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对金属来说,金属性越强,熔沸点越高;非金属性越强,熔沸点越低。

对有机物来说,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PS:N、F、O可以与H结合成氢键,因此其氢化物熔沸点要比一般氢化物高不同晶体熔沸点大小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2.元素性质H半径、质量最小的原子。

H2 、C、CO可用来还原CuO、Fe2O3 等氧化物。

H2检验:1.先通过炽热的CuO再通过无水CuSO42.收集气体,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放开手,有爆鸣声Li LiAlH4可将羧基还原为羟基。

记得全国卷有一道题,问Li燃烧生成什么,我们类比Na (因为同一主族,别忘了这种思想)就知道生成Li2O2了。

关于Li的新型电池考的较多。

C 同位素有石墨、金刚石和C60.相关反应:C+CO 2−−→−高温2CO CO 2+2Mg −−→−点燃2MgO+C C+H 2O −−→−高温CO+H 2 CaC 2+2H 2O→Ca(OH)2+C 2H 2↑ CO 2 1:1溶于水,制取CaCO 3+2HCl=CaCl 2+CO 2↑+H 2ON N 2+3H 2⇔2NH 3(高温高压催化剂) N 2+3Mg −−→−点燃Mg 3N 2 Mg 3N 2+6H 2O=3Mg (OH )2+2NH 3↑ 6NO+4NH 3=5N 2+6H 2ONH3 极易溶于水(1:700)2NH 3+Cl 2=N 2+6HCl NH 3+HCl=NH 4Cl 4NH 3+5O 2=4NO+6H 2O (高温催化剂)铵盐易分解 NH 4Cl −→−∆NH 3↑+HCl↑ NH 4HCO 3−→−∆NH 3↑+CO 2↑+H 2O 制取 ①浓氨水与NaOH 固体、CaO 或碱石灰混合②NH 4Cl+Ca (OH )2−→−∆2NH 3↑+CaCl 2+2H 2O PS :为什么不用NaOH ?因为NaOH 贵、遇水易结块、加热时易与玻璃反应检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HNO3 浓硝酸,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4HNO 3−→−∆4NO 2↑(红棕色)+O 2↑+2H 2O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

王水用浓硝酸、浓盐酸1:3混合成。

注意稀浓硝酸与Cu 的反应式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使Al 、Fe 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关于NO 、NO 2、O 2混合完全溶于水的问题用电子守恒做。

以NO 与O 2为例,因为完全生成HNO 3,N 由+2变为+5,O 由0变为-2,所以N:O=2:3,即NO:O 2=4:3时,完全溶于水.。

同理可得NO 2与O 2混合,试着自己算算,答案为4:1。

三者混合时,只需满足3n (NO )+(NO 2)=4n (O 2),也是电子守恒;也可先把NO+O 2变成NO 2再做。

O 同素异形体O 2与O 3。

O 2制取①2H 2O 2−−→−2n O M 2H 2O+O 2↑ ②2KMnO 4−→−∆K 2MnO4+MnO 2+O 2↑ ③2KClO 3−−→−2n O M 2KCl+3O 2↑ H 2O 2 既有氧化性2Fe 2++H 2O 2+2H +=2Fe 3++2H 2O又有还原性2KMnO 4+5H 2O 2+2H 2SO 4=2MnSO 4+K 2SO 4+5O 2↑+8H 2O F 很活泼 2F 2+2H 2O=4HF+O 2↑ 4HF+SiO 2=SiF 4↑+2H 2ONa 2Na+2H 2O=2NaOH+O 2↑ (浮、熔、游、嘶、红)Na 与C 2H 5OH 也可反应生成H 24Na+O 2=2Na 2O 2Na+O 2−→−∆Na 2O 2K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看浅紫色①Na 2O 2与H 2O 、CO 2反应,固体增加质量即等摩尔H 2、CO 质量②辨别NaCO 3、NaHCO 3 可比较pH ,都呈碱性,前者小于后者;也可加热,后者冒气泡 ③侯氏制碱法:NaCl+NH 3+CO 2+H 2O=NH 4Cl+NaHCO 3↓先通NH 3,因为NH 3极易溶解于水,可以促进CO 2溶解;副产物可做肥料。

Mg 国防金属 电解MgCl 2制取 Mg+2H 2O −→−∆Mg (OH )2+H 2↑ Al 制取Al 2O 3 空气中形成致密氧化膜Al 2O 3(共价化合物),Al 3+在水中水解生成Al (OH )3,可净水附:明矾KAl (SO 4)2·12H 2O 绿矾FeSO 4·7H 2O 胆矾CuSO 4·5H 2O 石膏CaSO 4·2H 2O Si 原子晶体。

1mol Si 有2mol 共价键,可做半导体材料。

制取:SiO 2+2C −−→−高温Si+2CO↑ Si+2Cl 2−−→−高温SiCl 4 SiCl 4+2H 2−→−∆Si+4HCl SiO 2水晶,原子晶体,制光导纤维,和CaCO 3、Na 2CO 3制玻璃。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OH 不用玻璃塞的原因)SiO 2+Na 2CO 3 −−→−高温Na 2SiO 3+CO 2↑ Na 2SiO 3+CO 2+H 2O=H 2SiO 3↓+Na 2CO 3 Na 2SiO3水溶液叫水玻璃或泡花碱,做黏合剂P 4P+5O 2−−→−点燃2P 2O 5 酸性干燥剂 S 同素异形体有单斜硫和斜方硫,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SC 2。

Fe+S −→−∆FeS 2Cu+S −→−∆Cu 2S H 2+S ⇔H 2S (1:2.6溶于水) SO 2 1:40溶于水,刺激性气味,具有氧化性SO 2+Cl 2+2H 2O=2HCL+H 2SO 4 SO 2+H 2S=3S↓+2H 2O 制备:Na 2SO 3+H 2SO 4(浓)=SO 2↑+Na 2SO 4+H 2OH 2SO 4 溶于水放热,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可吸收SO 3,注意与C 、Cu 的反应H 2SO 4(浓)+S −→−∆3SO 2↑+2H 2O H 2SO 4(浓)+H 2S=S↓+SO 2↑+2H 2O 检验:①SO 4: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 2有白色沉淀②SO 3:先加BaCl 2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溶解PS :做题时遇到与浓硫酸、浓硝酸有关的反应,要考虑到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反应不能继续。

Cl Cl 2刺激性气味,1:2溶于水,可助燃(Fe 、Cu 、Na 、H 2),可用饱和NaCl 溶液除去Cl 2中的HCl (1:500溶于水)制备:4HCl (浓)+MnO 2−→−∆MnCl 2+Cl 2↑+2H 2O (实验室) NaCl+2H 2O −−→−通电2NaOH+Cl 2↑+H 2↑(工业) 检验:先加AgNO 3,再加稀HNO 3新制氯水:Cl 2+H 2O 棕色瓶阴凉处保存,有漂白性(HClO ),见光易分解HClO2HClO −−→−光照2HCl+O 2↑ 漂白粉:制备:2Ca (OH )2+2Cl 2=CaCl 2+Ca(ClO)2+2H 2O原理:Ca (ClO )2+CO 2+H 2O=2HClO+CaCO 3↓粗盐的精制:①加过量BaCl 2 ②加过量NaOH ③加过量Na 2CO3④稀盐酸中和23 4Fe(OH)2+2H 2O+O 2=4Fe(OH)3Fe(OH)3胶体制取: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 3溶液,继续加热至呈透明的红褐色FeCl 3+3H 2O −→−∆Fe(OH)3(胶体)+3HCl Cu 紫红色金属 2Cu+O 2+H 2O+CO 2=Cu 2(OH)2CO 3 2Cu+O 2−→−∆2CuO 4CuO −−→−高温2Cu 2O+O 2↑ Ag AgNO 3+NH 3·H 2O=AgOH+NH 4NO 3 AgOH+2NH 3·H 2O=Ag(NH 3)2OH+2H 2O二.化学反应原理aA(g)+bB(g)⇔cC(g)+dD(g) ∆H=?1.∆H>0,即生成物能量高,反应吸热。

如:C+CO 2、 C+H 2O 、水解电离 ∆H<0,即生成物能量低,反应放热。

PS :化和不一定放热,分解不一定吸热(1)燃烧热使指1mol 物质在通常情况下燃烧生成水、CO 2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是指酸碱中和生成1molH 2O放出的热量,且生成易溶物质。

(3)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4)盖斯定律注意正负号,统一乘以系数。

(5)∆H 与∆S 对反应影响(∆S 实际上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H-T ∆S<0,可自发,只表示一种可能性⎪⎪⎩⎪⎪⎨⎧<∆<∆>∆<∆<∆>∆>∆>∆低温自发,永远自发,永不自发,高温自发,000000H 0S 0H S H S H S 2.化学平衡计算(1)三段式最好用,也最实用,不要以为自己很牛直接心算或怎么算,列三段 式绝对不会错,不要忘记容器体积、单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