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于化合反应。

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气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78.1℃21. 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但水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可水既非酸也不是碱。

22. 通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一般也越大;但氨水、乙醇等溶液浓度越大密度反而减小。

23. 蒸发溶剂,一般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加热盐酸、氨水时,其质量分数却会降低。

24. 加热蒸发盐溶液一般可得到该盐的晶体;但加热蒸发AlCl3、FeCl3溶液得到的固体主要为Al2O3、Fe2O3。

25. 酸式盐溶液一般显酸性;但NaHCO3水解程度较大,其溶液呈碱性。

26. 强酸一般制弱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强酸;但H2S气体通人CuSO4溶液中,反应为:H2S +CuSO4 =CuS +H2SO4。

27.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般能氧化活泼金属;但铁、铝在冷的浓H2SO4或浓HNO3中钝化。

28. 酸与酸一般不发生反应;但浓H2SO4、H2SO3能把H2S氧化:H2S+H2SO4(浓)=SO2 +S| +2H2O,2H2S +H2SO3=3S +3H2O。

29. 碱与碱一般不发生反应;但两性Al(OH)3 能与NaOH反应,氨水能与Cu(OH)2发生反应。

30.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但下列反应能发生:SiO2 +4HF=SiF4 个+2H2O ,2H2S+SO2=3S +2H2O。

31. 酸与碱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下列例外:3H2S +2Fe( OH)3 =2FeS +S +6H2O ,3Fe(OH)2 +10HNO3=3Fe(NO3 )3 +NO 个+8H2O。

32.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一般可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但Na、K等先与水反应,后与盐反应。

33. 金属与盐溶液一般发生置换反应;但下列例外:2FeCl3 +Fe=3FeCl2 2FeCl3 +Cu =2FeCl2 +CuCl234. 金属与碱溶液一般不反应;但AI、Zn均与NaOH溶液反应。

35. 盐与盐溶液反应一般生成两种新盐;但两种盐溶液间发生双水解就例外。

如硫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S3+6H2O=2Al(OH)3 +3H2S36. 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碱;但下列例外:NaHSO4 +NaOH —Na2SO4 +H2O,NaHCO3+NaOH==Na2CO3 +H2O CH3 COONa +NaOH ?Na2CO3 +CH437. 盐与酸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酸;但下列例外: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38. 第VA、VIA、VIA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H2O呈中性,NH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

39.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一般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从非金属氢元素开始。

40.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般越大;但Li>Al、Mg>Ca、Ra>Ba等例外。

41.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逐渐增大;但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钾,碲大于碘等例外。

42. 离子晶体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但NH4Cl、NH4NO3等无金属元素。

43. 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低于原子晶体;但MgO 熔点(2800℃)髙于SiO2 熔点(1600℃。

44. 物质中一般有阳离子就必有阴离子;但在金属或合金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其阴离子部分由自由电子所代替。

45. 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一般都有共价键;但稀有气体的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是单原子分子。

46. 非金属氧化物在固态时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为原子晶体。

47. 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但O3是极性分子。

48.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属离子化合物;但Al与Cl2化合形成的AlCl3属共价化合物。

49. 形成稳定的分子需满足8电子(或2电子)结构;但有些分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却能稳定存在,如BF350. 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一般是109°28';但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60°。

51. 凡涉及到“反应”,一般就发生化学反应;但焰色反应却属于物理变化。

52. 对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如2N2 +3H2?2NH3,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达成化学平衡时,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能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但充人“惰性气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然而平衡并不发生移动。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1.卤素单质一般不与稀有气体反应,但F2却能与Xe、Kr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对应的氟化物,如KrF2、XeF2、XeF4、XeF6 等。

2. 常见的卤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 +H2O=HX +HXO 但F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2 +2H2O=4HF+O23. 卤素与强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2OH-=X-+XO-+H2O;但F2 与强碱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HF再与碱反应。

4. Agx有感光性,见光一般分解;但AgF稳定,见光也不分解。

5. AgX—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但AgF可溶于水。

6. CaX2 一般可溶于水;但CaF2难溶于水。

7. 卤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

8. 卤素的无氧酸(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是一种弱酸。

9. 氢齿酸一般不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但氢氟酸能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10. 卤素单质与铁反应一般生成FeX3;但I2 单质与铁反应生成物为FeI2。

11.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髙;但NH3、H2O、HF 的熔、沸点反常升髙。

12.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一般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反而比钠小。

13. 碱金属与足量氧气反应,一般都能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但Li与O2反应时,只能生成L i2。

14. 制取活泼金属(如K、Ca、Na等)时,一般是电解其熔融盐;但铝却是将Al2O3熔化在冰晶石中进行电解。

15. 金属硫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但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6. 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呈+2、+4 价;但硅却只有+4价。

17. PO43-离子的鉴定,一般可用试剂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沉淀消失的方法进行;但磷酸中的PO43-离子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

18. 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碲却能导电。

19. 金属在常温下一般为固体;但Hg却是液体。

20. 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但溴为液态。

21. 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但硅却不然。

22. 钡盐(如BaCO3、BaCl2等)一般都是极毒的;但BaSO4却无毒,因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而作钡餐。

23. 铜盐溶液一般为蓝色;但气化铜浓溶液常为绿色。

24. 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除钾、钠、铵盐外,几乎都不溶于水。

25.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显-1价,如NaH、CaH2。

三,有机化学1. 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但CCl4组成中不含氢。

2. 有机物一般易燃;但四氯化碳、聚四氟乙烯却不能燃烧。

3. 卤代烃水解得到的有机产物一般是醇类;但气苯水解得到苯酚。

4. 卤代烃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但一元气代烷通常为气体。

5. 醇类催化氧化一般生成醛(或酮),继续氧化生成酸;但R3COH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或酸。

6. 能称“某酸”的化合物一般是酸类;但苯酚俗称石炭酸,并不属于酸类,而是酚类。

7.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般是同系物,但苯甲醇与苯酚、乙烯与环丙烷等均相差“一并不是同系物。

8.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般是醛类;但葡萄糖、甲酸和甲酸某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9.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一般含有醛基;但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10. 酸与醇间的反应一般属酯化反应;但乙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不是酯化反应。

11. 酯化反应一般发生在酸与醇之间;但纤维素与浓HNO3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12. 酯一般通过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原理制得;但乙酸苯酯是由乙酸酐(CH3CO)2O或乙酰气CH3COC1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

13. 有机物中的油一般是指由髙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但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14. 蜡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指髙级脂肪酸与髙级脂肪醇所形成的酯;但石蜡是高级烷烃(含C20 ~ C30)的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