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1.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历程
我国建国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
1952年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新中国全民健身指导方针。
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可以说为我国发展大众体育发奠定了基础。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在毛泽东12字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大众体育迅速发展,自上而下地成立了全国总工会体育部、各行业体育协会、基层体育协会,城市和农村体育协会其会员快速增长。
在当时良好的环境下,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为日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也逐渐提上日程,为了在二十一世纪抢占体育事业发展的先机,彻底摘掉被扣在我国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
国务院在1995年6月,在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奠定了大众体育事业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也为后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让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向体育强国形式上的转变,但伴随着体制的僵化,各种问题开始显现,因此,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对体育事业内一些迂腐陈旧的行政机制进行了取缔,简化了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发展的各种阻碍,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扩大职业体育的社会参与。
不仅如此,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重点讨论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把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发展全民体育事业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将大众体育的发展纳入十三五计划。
2016年5月5日,在各方面的建议以及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研究后出台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一文件明确提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促进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善各种体育设施,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大力提倡全民体育活动,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企业、社会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保障人们的健康权益。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
出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众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为适应这一需要,国家从政策法规上不断进行调整和规范。
从原来的国家提倡、倡导,到后来的国家大力、助力发展,这进一步体现了我国大众体育的重要性。
2.我国部分城市大众体育发展的特点
当下竞技体育的成绩已然成为各国展示综合国力的一个评判标准,而大众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息息相关,一方面大众体育可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竞技体育输送源源不断的体育人才;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为大众体育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发展大众体育的工作中,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并通过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健身场地设施管理等措施,以达到全民健身、增强全民体质的根本目标。
近十年来,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迅速,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我国西北部河北省张家口市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包括标准场地、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
参与大众体育锻炼的居民占50%以上,说明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据调查,城镇居民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内容了解不深,对全民健身活动关注度不够。
由此可见,虽然张家口市的健身设施覆盖率很高,设施场馆丰富多样,参与健身的人口数量可观,但人们在思想上并不一定意识到全民健身的意义。
位于东部沿海的浙江省巧妙地将体育健身运动与旅游、休闲、娱乐相结合,利用当地特色旅游景点构建当地特色体育休闲基地,并开展具有浙江民间、民俗特色的健身或展示活动搭建区域体育。
就目前来讲,浙江省严格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有关内容,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出发,大力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让人们自觉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让浓厚的体育意识不断在群众中发酵的同时,注重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运动,并意识到增强全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健身活动中的重要性,开创了浙江省体育事业新局面。
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大众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民间体育社团众多、自由组织能力强。
特别是自澳门回归以来,大众体育的组织方式主要采取“政府组织为主导,协助性组织相辅助”的原则,即体育活动民间体育社团的主导性与政府的宏观指导性相结合。
澳门市民体育锻炼具有组织参与人数不断增加,锻炼内
容多、项目广、频率高,活动开展针对性增强等特点,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澳门政府开放的体育管理、大量资源发展体育事业,不断开展活动增强居民体育意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江苏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体育组织管理网络已基本建立,但由于男女工作人员数量上的差距和专业指导员的缺乏,致使农村基层的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不尽人意。
社会团体在组织农村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为工作不到位,未能达到全民健身的规定和要求。
而且受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江苏省开展公益性体育活动的场所有限,居民往往更倾向于传统性、自发性体育运动。
根据对其他地区体育事业的研究,不难得出我国大众体育事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普遍存在居民健身意识不强,对《全民健身计划》领悟不深,往往与居民不能够重视自身身体健康的问题相联系。
二是体育场地与设施分布情况每个城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应考虑到城市人口、城市面积等实际情况合理进行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不仅要增加数量,还要考虑到居民的年龄、性别、喜好、居住地等;三是体育活动的开展除了按照年龄层次、性别职业等,还应结合当地特色民俗、风土人情以及中国传统健身方式等丰富大众体育健身模式,做到不仅激发居民全面健身的热情,更要弘扬中国传统特色锻炼手段与当地特色。
四是城乡大众体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乡镇大众体育在制度落实、行政管理、体育设施、居民健身意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