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设计理论 ppt课件

城市设计理论 ppt课件


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但不能进入。通常是明确而肯
定的具体对象,如山丘、高大建筑物、构筑物等。有时树
木、招牌乃至建筑物细部也ppt课可件视为一种标志。
10

凯文·林奇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通过人的
认知地图和环境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形式,强调
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Legibility)及可意象性
(Imaginability)。并认为城市设计也必须基于市民
知方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意象是城市生活的基石,使用
者主要通过认知认识城市,城市设计应以满足人的认知要
求为目标。

凯文·林奇通过调查,对城市空间提出两个基本要求:
易识别性(legiblitv);可认知性(imaginability)。可认知性是
林奇提出的城市空间评价的一个新标准,即城市空间应为
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ppt共课件同接受。
一文中,他从历史和形态的角度对城市形式的不同属性进行
了探讨,例如城市的大小、密度、特征和模式等。

凯文·林奇的城市美不仅指构图与形式,而是将之分解
为人类可感受的城市特征,如易识别、易记忆、有秩序、有
特色等。他对于人们对环境的感知与体认有着格外的重视,
并认为,好的城市形式也就是这种感知和体认比较强烈的城
ppt课件
7
2.1.2 凯文·林奇

凯文·林奇是从探求城市的形念、结构和组织开始的,
《关于对城市满意情况的记录》(Notes on City Satisfaction,
1953)是1952~1953年间他在欧洲考察对于有关城市的理论
基础的回答。在《城市的形式》(The Forms of Cites,1954)
③区域(District):中等或较大的地段,这是一种二维的面状 空间要素,人对其意识有一种进入“内部”的体验。
④节点(Node):城市中的战略要点,如道路交叉口、方向变 换处、抑或城市结构的转折点、广场,也可大至城市中一 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它使人有进入和离开的感觉。
⑤标志(Landmark):城市中的点状要素,可大可小,是人
从来不是服务于艺术目的的工具,它们不具有任何感染力,
因为只能从地图上才能看出它们的特征。
ppt课件
5
❖ 卡米诺·西特主要是从视觉及人们对城市空间 的感受等角度来探讨城市空间和艺术组织原则。 卡米诺·西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骄傲是圆形广 场,没有比这更能说明艺术感情的完全缺乏以及 对于传统的蔑视的了,而这现代城市规划的特征。 当围绕这样一个广场步行时,眼前的景象持续不 变,使得人们不能知道自己正确的确切位置。转 一个弯就足以使一个陌生人在这种旋转木马的广 场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
❖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
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
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
重整体性,注重关系,pp注t课件重关联的内在性。
6
❖ 卡米诺·西特的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有其历 史的局限性,正如亚瑟·霍尔登(Arthur C.Holden,1945)所言,西特从未体验过 摩天大楼。他未必曾经想到过我们的城市有 朝一日会为高层的巨大体量所充塞。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1.1卡米诺·西特

卡米诺·西特(Camillo Sitte,1889)在《城市建设
艺术》一书中,运用艺术原则对城市空间的实体(主要是
教堂等)与空间(主要是广场空间)的相互关系及形式美
的规律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并通过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化
城市空间的比较分析,对当时欧洲工业化城市空间的平淡、
林奇从市民的认知地图入手,探求城市内在关系的秩序。
他调查了美国的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市,
要求市民通过草图和语言来描述城市中的环境特征、城市
独特要素或体验。然后他将这些个体的认知地图汇总进行
统计分析,得到了城市的“公共意象图”,从而总结出市
民能够感知到的、能够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要素。研究认
市形式。林奇1959年发表《城市的意象》一书,从视觉心理
和场所的关系出发,利用居民调查和实地体验的方法,研究
使用者认知图式(cognitive map)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从而确
定了一种全新的城市分析与设计方法 。
ppt课件
8

人对环境的感知,也就是一种格式塔。人总是将感知
对象加以组织和秩序化,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和理解。
2.1.2 凯文.林奇 2.1.4 波纳 2.1.6 芦原义信
2.1.8 比尔.西列尔
2.1.10阿尔多.罗西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9
❖ 凯文·林奇指出:市民一般用五个元素,即路径、边界、 节点、地区和标志来组织他们的城市意象:
①路径(Path):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 小巷、运输线。其他要素常常围绕路径布置。
②边界(Edge):指不作道路或非路的线性要素,“边”常由 两面的分界线,如河岸、铁路、围墙所构成。
第2章பைடு நூலகம்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 2.1 城市设计部分理论简介
❖ 2.2 城市社会学等学科对城市空间的研究
❖ 2.3 场所
❖ 2.4 生态城市的理念和绿色城市的设计
ppt课件
1
2.1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简介
❖ 2.1.1卡米诺·西特 ❖ 2.1.3 克里斯托夫.亚历山大 ❖ 2.1.5 诺伯格.舒尔兹 ❖ 2.1.7 罗杰.特南西克 ❖ 2.1.9 稹文彦 ❖ 2.1.11 黑川纪章
缺乏艺术感染力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工业化城市空间
主要有三个体系和若干他们的变体,即矩形体系、放射体
系、三角形体系、变体是这三者混合的产物。从艺术的眼
光来看,所有这些都是毫无价值的,没有艺术气息。这些
体系除了标准化的街道模式之外一无所成,它们在概念上
是纯粹机械性的。在这些体系中道路系统仅仅是交通设施,
对城市环境的可识别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
突出,而且为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所共同接
受。

凯文·林奇的开创性工作提供了城市设计的
独特途径。从市民环境体验出发的工作方法使得
城市设计摆脱了高高在上的姿态,切实地深入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