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2
(4)企业家学派(The Entrepreneurial School)(1950年代初期) 企业家学派( School) 1950年代初期) 代表人物:奈特《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 1967) 代表人物:奈特《企业家精神:处理不确定性》(1967) ;克林 斯和摩尔《组织的缔造者》 斯和摩尔《组织的缔造者》。 企业家学派的观点:该学派认为, 企业家学派的观点:该学派认为,具有战略洞察力的企业家是 企业成功的关键。 许多成功企业没有系统的、 成文的战略, 企业成功的关键。 许多成功企业没有系统的、 成文的战略, 但它们同样经营得很好, 但它们同样经营得很好, 这与管理者对企业基本价值以及存 在原因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 在原因的信念是息息相关的 。 企业家学派的最大特征在于强 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 调领导的积极性和战略直觉的重要性 。 它一方面将战略制定 归功于个人直觉;另一方面认为不存在规范的战略制定过程。 归功于个人直觉;另一方面认为不存在规范的战略制定过程。 这一学派核心概念就是远见, 它产生于领导人头脑之中, 这一学派核心概念就是远见 , 它产生于领导人头脑之中 ,是 战略思想表现。 战略既是深思熟虑的 , 战略思想表现 。战略既是深思熟虑的,又是随机应变的:在 总体思路和对方向的判断上深思熟虑, 总体思路和对方向的判断上深思熟虑 ,在具体细节上可以随 机应变,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灵活地进行变更。 机应变,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灵活地进行变更。 对企业家学派的评价:强调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和战略远见。 对企业家学派的评价:强调个性化领导能力的作用和战略远见。 但企业家学派将战略的形成过程看作一个被掩埋在人类认识 过程中的黑匣子,没有告诉企业如何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企业 家才能。同时片面地夸大企业家的超人能力来取代实质性的 组织建设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设计学派(The Design School)(1950年代中期) 设计学派( School) 195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代表人物: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 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 《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经营 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菲利浦·塞兹尼克《 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 管理中的领导力》(1957);阿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 (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 (1962);肯尼斯·安德鲁斯《经营策略:内容与案例》(1965) 。 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 设计学派的观点:战略是对公司内部实力和外部机遇的匹配, 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 是首席执行官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 该学派建立了 著名的SWOT模型, 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企业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企 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 业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 略的重要性。 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 深思熟虑的过程, 略的重要性。 战略产生于有意识的、 深思熟虑的过程, 首席 执行官就是战略家, 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 执行官就是战略家, 战略形成的模式必须保持简单和非正式, 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 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战略应该是明确简单的 , 是个性化设计的最佳成果之一 。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 对设计学派的评价:设计学派提出了战略管理中的一些重要 的词汇, 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 的词汇 , 这些词汇构成了说明性学派基础的观点。 但是该学 派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 、 派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优势劣势的评估问题、战 略和结构的问题、 略和结构的问题、 战略的明确性和灵活性问题以及战略的制 定和战略的实施问题。 定和战略的实施问题。
(二)70年代 70年代——战略管理的热潮 战略管理的热潮 年代
R.Andrews《 1971 Kenneth R.Andrews《公司战略思 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思想问题。 想》,首次提出公司战略思想问题。制订 实施的分析方法, 实施的分析方法,高层管理者是制订战略 的设计师、指导者并督促实施。 的设计师、指导者并督促实施。 1972年安索夫 战略管理思想”一文, 年安索夫“ 1972年安索夫“战略管理思想”一文, 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1979年出 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1979年出 战略管理》 版《战略管理》,系统地提出了战略管理 模式。提出了八大要素:外部环境、 模式。提出了八大要素:外部环境、战略 预算、战略动力、管理能力、权力、 预算、战略动力、管理能力、权力、权力 结构、战略领导、战略行为。 结构、战略领导、战略行为。
(三)80年代 80年代——战略管理的回落 年代 战略管理的回落
其原因是: 其原因是: 企业管理的“软化” (1)企业管理的“软化” 80年代是 热带丛林” 81年威廉 大内的《 理论》 年代是“ 年威廉· 80年代是“热带丛林”,81年威廉·大内的《Z理论》, 在美国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狂潮。 战略”“ ”“制 在美国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狂潮。把“战略”“制 ”“组织 等都作为“硬性”因素, 组织” 度”“组织”等都作为“硬性”因素,把其他因素称作 软性”因素。认为传统的管理强调“硬性” “软性”因素。认为传统的管种战略分析方法的应用易使企业走向以财务分 析预测为主导的盲区。 析预测为主导的盲区。 往往只关注自我可见的财务指标, 往往只关注自我可见的财务指标,而不是从环境与企业 的相互作用中去发掘新的战略机会,拾一漏万。 的相互作用中去发掘新的战略机会,拾一漏万。如美国 通用电气公司GE为了财务指标的健全性,根据PPM分析, GE为了财务指标的健全性 PPM分析 通用电气公司GE为了财务指标的健全性,根据PPM分析, 从计算机和半导体事业中撤退,虽然保证了财务利润, 从计算机和半导体事业中撤退,虽然保证了财务利润, 但丧失了技术领域中的机会。 但丧失了技术领域中的机会。 实际应用战略管理不当,使声誉日衰。 (3)实际应用战略管理不当,使声誉日衰。 例如采用不恰当的多角化经营战略
(3)定位学派(The Positioning School)(1970年代中期) 定位学派( School) 197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波特《竞争战略》 1980) 代表人物:波特《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 竞争优势》 1985) 定位学派的观点:定位学派在否定了设计学派战略独特性的 定位学派的观点: 定位学派在否定了设计学派战略独特性的 同时,发明了一套分析方法, 同时,发明了一套分析方法,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获得竞 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 争优势,而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所处行业的赢利能力,即行 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 业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战略管理 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 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最有赢利潜力的行业,其次还要考虑如 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 何在已经选定的行业中自我定位。该学派为企业提供了五力 模型、价值链等一系列分析技巧, 模型、价值链等一系列分析技巧,帮助企业选择行业并制定 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对定位学派的评价:定位学派为战略管理学术研究开辟了许 对定位学派的评价:定位学派为战略管理学术研究开辟了许 多条途径;为战略实践分析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定位学派同样存在着思考与行动的分离,同时以对目前的形 势判断展望未来,强调行业的稳定性和把战略制定过程和内 容过分地正规化和通用化,因此,定位学派偏爱“ 容过分地正规化和通用化,因此,定位学派偏爱“呆在那 儿”,而不是“去那儿”。 ,而不是“去那儿”
第二章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
内容: 内容: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战略管理的理论演进 三、战略管理理论十大流派
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60年代——战略管理的兴起 60年代 年代——战略管理的兴起 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勒 Jr. 小阿尔福莱德·D·钱德勒 Alfred D.Chandler Jr. 详细、全面地分析了环境、 详细 、全面地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 联。结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 ), 结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 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 研究环境— 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 。 研究环境 — 战 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略—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形成了战略构造中的基本学派——设计学派 School, 形成了战略构造中的基本学派——设计学派 Design School, 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 代表人物哈佛商学院安德鲁斯。 将战略构造区分为两大部 制订与实施。制订过程采用SWOT分析法 分析法。 分: 制订与实施 。 制订过程采用 SWOT分析法。 通过一种 模式,将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 模式 ,将企业的目标、 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 境结合起来。 境结合起来。 School代表人物安索夫 代表人物安索夫。 同时产生计划学派 Planning School代表人物安索夫。将战 略区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两大类。 略区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两大类。
(四)90年代 90年代——战略管理的重振 年代 战略管理的重振
科技使大家生活在“地球村” 环境更加多变、 科技使大家生活在“地球村”,环境更加多变、 复杂,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扬长避短、 复杂,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扬长避短、制定有 效的竞争方略?如何抢先设计新产品、投产、 效的竞争方略?如何抢先设计新产品、投产、抢 占市场、转移市场?如何充分了解、 占市场、转移市场?如何充分了解、掌握需求变 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竞争策略、灵活主动? 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竞争策略、灵活主动? 战略管理以预测和分析未来环境为基石, 战略管理以预测和分析未来环境为基石,以寻求 长期竞争优势为目标,是企业成功的宝典。 长期竞争优势为目标,是企业成功的宝典。企业 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十年计划”“百年战略计划”屡见不鲜。 ”“百年战略计划 “十年计划”“百年战略计划”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