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
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自由、平等等思想不断被放到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而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经济和社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是不一而足。
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
2、互联网赚钱的三种模式
A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东西,叫电子商务;卖基金、理财产品,叫互联网金融;卖虚拟服务,餐馆打折券,叫O2O
B广告:用户足够多,卖广告
C增值服务:如网游,收取增值服务费
3、免费是互联网的精神,但是免费是有条件的,如点够一桌菜,免费送啤酒。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认为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方法论,他将其总结成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1、专注:少就是多,大道至简一。
小米公司坚持只做小米手机
的高端
(
9
1、用户思维(对市场、消费者的理解)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法则2:兜售参与感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对产品规划、产品设计的理解)
法则4:专注、少即是多
法则5:简约既是美
3、极致思维(对产品/服务、用
户体验的理解)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法则7:服务即营销
4、迭代思维(对创新流程的理解)
法则13: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
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
法则15:你的用户不是一类人,
法则20:用互联网思维,大胆颠覆式创新
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体现在战略、业务和组织三个层面,以及供研产销的各个价值链条环节中。
并且将传统商业的“价值
1、战略层
主要命题:怎样明确产业定位?怎样制定战略?怎样设计商业模式?
典型思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2、业务层
(一)后端:产品研发及供应链
主要命题:怎样做业务规划?怎样做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
典型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
(二)前端:品牌及产品营销
互联网、移动通讯、IT技术的迅猛发展都赋予了金融业务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精髓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是互联网金融的精髓,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资源共享、信息对称、自由平等与优势互补,才能促
使企业有效的提供金融服务。
1、开放: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延展的生态系统,单个行业无法完成全部服务;金融服务门槛降低,金融机构多元化,产品供给充足,市场竞争充分,用户拥有自由选择、评价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权利,甚至可以自由提供金融服务;人人都能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和有尊严地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并从正当金融活动中
1、追求客户体验,完美诠释“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使金融服务业的经营理念从以物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
逐渐转向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充分研究和尊重用户体验和习惯,从客户角度设计和推出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上,这也更有力地体现了服务“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宗旨。
2、海量数据积累,“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
“注意力经济”理论认为谁控制了流量入口谁就能抢占制高点;谁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谁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依托互联网金融可以形成完善的、体系化的客户行为分析及营销维护数据库。
企业应该掌握数据通道,建立优质数据平台,通过商务流掌握信息流,最终形成大数据。
1、服务海量用户。
金融企业的思维模式将由仅从少数客户身上赚取高额利差转变为兼从海量用户身上赚取微量服务利润,但由于客户规模优势,企业的总利润仍然能保持增长,典型的例子包括阿里的余额宝和民生银行的小微贷款。
2、关注个性化需求。
海量用户意味着需求多样性大大超过从前,必须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
这一目标可通过产品的参数化配置实现;也可
通过用户自助设定(即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行调节产品参数)实现;还可以通过细分长尾市场,逐段发掘共性需求(以批发的方式做零售)实现。
3、关注长尾市场。
长尾问题的解决更加依赖企业的精细化经营和创新性思维,企业为此需要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4、重视创新。
长尾市场的用户获取与服务成本较高,金融企业必须通过持
化需求的产品,建立或加入开放式平台,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与其他机构形成互补局面,将有利于二者共同吸引用户。
通过开放式平台式生态,为用户联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
8、重视草根群体。
草根群体是海量用户的基础,占据用户的主体。
对草根群体需求的满足将产生广泛的口碑效应,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吸引、
服务海量用户的应有之意。
9、重视社会化营销。
社交网络的用户广泛,信息传播及时、迅速,爆发力强,亦是大量草根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
已有大量成功案例证明社会化营销是捕获海量用户的主要途径。
三、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的根本转型,推动了包括利率市场化、金融产品创新等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最主要的是推动了金融理念的转型:由为大企业富人服务的理念转向普惠性金融,让小企业获得融资、让中低收入界也能获得财富管理。
传统金融认为金融是为自己服务的,比如风险管控是摆在绝对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为了风险管控安全的措施影响了客户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客户使用的
方便,它可以不顾客户使用上非常麻烦,依然要追求安全。
这本质上是没有错,没有问题的,但当一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它把安全的成本大大超过了客户效率的时候,这个安全是值得怀疑的。
而互联网金融在一切为了客户考虑,客户需要什么便创造什么的基础上,实行产品一体化,快捷、灵活、高效的对客户进行服务,同时它也是安全的,至少现阶段是安全的。
[2]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吴晓求.互联网金融实现金融转型推动利率市场化
[5]郭全中.发展互联网金融需互联网思维
[6]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推荐书籍:《金融革命:财富管理的互联网竞争》
互联网上的银行与金融 (豆瓣)
4.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
5.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上面两个网站用于了解业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动态,偏学术,非资讯类,每月浏览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