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浅谈互联网金融思维
摘要: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思维等诸多层面。

伴随着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的涌现,分享、协作、民主、普惠、自由、平等等思想不断被放到和增强,成为互联网向整个社会贡献的一笔精神财富,也导致了互联网思维的形成。

而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经济和社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也是不一而足。

作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从这点出发本文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内容,浅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内涵,比较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异。

“用
360
1
2
3
1
2、极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

小米创业第一次就做了全球首款双核1.5G的高端WCDMA智能手机
3、口碑:超越用户预期
4、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MIUI坚持每周迭代。

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赵大伟在《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中将互联网思维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并将互联网思维体系归纳为9大思维(图1)20大法则。

图1、互联网思维体系
1、用户思维(对市场、消费者的理解)
法则1:得屌丝者得天下
法则2:兜售参与感
法则3:用户体验至上
2、简约思维(对产品规划、产品设计
的理解)
理解) 法则12:利用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 法则13:利用社会化网络,众包协作 7、大数据思维(对企业资产、竞争力的理解) 法则14:数据资产成为关键竞争力
再传递到销售端,销售端通过接触用户又形成了二次的循环。

这种经过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价值环”模式,将对传统商业生态和商业理论带来深刻的影响。

“价值环”要求我们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关注用户需求、聆听用户反馈并且能够实时做出回应,这是未来企业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互联网思维在这个“价值环”中的分布:
1、战略层
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精髓
“开放、平等、协作、共享”是互联网金融的精髓,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只有资源共享、信息对称、自由平等与优势互补,才能促使企业有效的提供金融服务。

1、开放: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延展的生态系统,单个行业无法完成全部服务;
金融服务门槛降低,金融机构多元化,产品供给充足,市场竞争充分,用户拥有自由选择、评价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权利,甚至可以自由提供金融服务;人人都能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和有尊严地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并从正当金融活动中受益。

2、平等:金融活动中所有主体的全面平等,不仅在于卖方、买方、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地位的平等,更在于平等的金融服务提供与使用权利,换言之,普通用户自己亦可以作为“金融机构”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服务;企业间物质、人力成
台,通过商务流掌握信息流,最终形成大数据。

3、技术迅猛发展,服务种类方式“多元化”
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创新带来高效益,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金融服务种类和方式出现了“多元化”态势,表现为服务手段增多、服务渠道拓宽和服务速度加快。

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视频银行、NFC近场支付、快捷支付等新兴金融服务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4、平台深度融合,跨界合作“百花齐放”
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模式,便是通过跨界合作、交互式营销,一方面高效聚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等多方资源。

另一面,整合了上下游资源,打通了全流程的业务链条,建立合作共赢、互补发展的共生关系。

(三)互联网金融思维模式
1、服务海量用户。

金融企业的思维模式将由仅从少数客户身上赚取高额利差转变为兼从海量用户身上赚取微量服务利润,但由于客户规模优势,企业的总
频访问的基础。

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有可能对金融业务产生爆发式的影响,电商金融是一类典型的案例。

7、重视开放性。

一家金融机构再强大,也难以拥有完全满足海量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建立或加入开放式平台,在产品和服务层面与其他机构形成互补局面,将有利于二者共同吸引用户。

通过开放式平台式生态,为用户联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将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长久的优势地位。

8、重视草根群体。

草根群体是海量用户的基础,占据用户的主体。

对草根群体需求的满足将产生广泛的口碑效应,有利于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吸引、服务海量用户的应有之意。

9、重视社会化营销。

社交网络的用户广泛,信息传播及时、迅速,爆发力强,亦是大量草根获取信息的主要场所。

已有大量成功案例证明社会化营销是捕获海量用户的主要途径。

三、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
置,以至于为了风险管控安全的措施影响了客户的使用效率,影响了客户使用的方便,它可以不顾客户使用上非常麻烦,依然要追求安全。

这本质上是没有错,没有问题的,但当一种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它把安全的成本大大超过了客户效率的时候,这个安全是值得怀疑的。

而互联网金融在一切为了客户考虑,客户需要什么便创造什么的基础上,实行产品一体化,快捷、灵活、高效的对客户进行服务,同时它也是安全的,至少现阶段是安全的。

总的来说,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备以用户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以平台为基础的“互联网”属性。

传统金融因财聚人,互联网金融因人聚财。

传统金融以机构为中心,互联网金融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金融以牌照、资金为主,互联网金融以技术和数据为主。

传统金融是生硬的利率、收益率、年限方案,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手段,对金融产品进行包装。

该网站定位互联网金融资讯垂直门户,信息搜集及时、全面,针对性强,我主要通过微信方式获取信息,每天有6-8篇文章推送,推荐。

3.金融城
该网站可按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监管与改革、国际金融、地产金融、宏观经济、财税政策等分类阅读,内容较有深度,推荐。

4.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俱乐部
5.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上面两个网站用于了解业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动态,偏学术,非资讯类,每月浏览一次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