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精选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精选资料

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育的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传授,而不仅仅是书面知识的灌输。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旺盛的时期,认知和思考正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这一时期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联系推论未学知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呢?
1.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是对数学课程一般原则的理解和概括,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基本概念、定理、推论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新学知识。

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原有知识能否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尚有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知识的补充,以此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

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

例如在低年段“千克、克、吨”授课中,学生必须先对物体的质量在脑海里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一个足球、一个乒乓球、个热气球,三者孰轻孰重),通过学生自身动手感觉物体质量,才能根据这些知识基础,迁移到对“千克、克、吨”的理解和掌握上。

要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
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 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 应用原则 和基本方法,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

2.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 学习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
有认知, 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

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
的关联点,学生才能迁移知识。

因此,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 的传授, 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

教师可采用
以类比促迁移, 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由此及 彼,“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实现知识和方法的 迁移。

3. 注重知识同化调整,提高迁移水平
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下扩大、深化和发展 的。

当学生不易掌握新知识时,就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改组,分析 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断提高迁移水平。

比如在低年级“节日 广场”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 以内的数能通过口诀快速得到乘法结果, 因此在教
授此节课前预 先让学生再熟悉乘法口诀, 随后投影出“节日广场图”, 让学生 通过观察找出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如广场上的气球数量是“4 束气球,每束 8 个”,利用口诀换算为“四八三十二”得出答案。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最好进行提问教学, 让学生在观察中熟悉乘 法口诀,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还应采取必要措施,根据学生 的已有认知结构,注重知识的同化调整,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 关联点是重中之重, 只有找出两者之间
10
发展,如果不及时调整,则会对学生知识进行负迁移,造成学习障碍。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完成知识迁移与实际的契合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必须合理地创设探究情境。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情境探究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

教学情境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借助研究,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一定的教学探究情境为载体,学生更容易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和运用,能达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探究过程中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

例如在低年段“测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喜爱的物品(书本、软尺、铅笔、小刀、手指等)对课桌的长度、宽度进行测量。

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准确性和不统一性,测量结果与实践长度、宽度大不相同,进而得到需要进行专门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单位的计算才能得出结论,自然引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

使学生充分认识用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好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进行探
究测量,反复实践,然后学生可自己总结出用具有刻度的软尺进行测量,并按照“左对0,右看刻度”的测量要领,从中体验动
手实践的乐趣。

最后,在融会贯通此节课所教内容后,开展教室内的测量活动,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完善。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情境,并加入了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并在动手过程中,根据实践所得完成了对知识的迁移。

总之,要创造符合小学生发展的数学,计算技能的提高始
终不能放松。

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具的基础上,注重夯实数学的学习基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的紧密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提供了便利。

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还需继续努力,创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努力拓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空间,真正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最终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