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新入院病人进入病房后,应及时接待安置床位,介绍入院须知并签字载入护理病历。
交代生活用物。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重症除外,必须在体温单上写明如:轮椅或平车等)。
2.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四次,连续三日,正常后改为每日两次,发热病人每4小时一次,体重每周一次。
3.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给予24小时内留检大、小便常规标本、血标本等。
4.病人原则均应卧床休息,按医嘱实行分级护理和重病计划护理,准确给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治疗疗效,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按医嘱给予饮食,轻病人进食自理,为重病人喂饮或鼻饲。
6.做好清洁卫生处理及早、晚间护理。
7.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子昂病人进行卫生宣教;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但必须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8.推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病人,做好皮肤护理,按时翻身,防止压疮。
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在日载入护理病历中。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做好床头交接班,并有一般护理记录和危重护理记录,对于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并载入病历的护理记录部分,记录内容要准确、今明扼要、字迹工整、并正确使用医学术语和书面用语。
膀胱冲洗流程1.遵医嘱准备药物。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原因及流程。
3.排空膀胱内尿液,观察尿量、颜色、气味、性质、量并记录。
4.应用无菌操作技术行膀胱冲洗。
5.记录冲洗液量,保留时间。
6.观察引出的冲洗液。
7.记录时间,引流液的量、性质及病人状况。
血糖测试流程1.与患者共同选择清洁、干燥的测试平面,备齐测试用品。
2.检查试纸瓶与显示区代码是否相同。
3.安放采血针。
4.调节穿刺深度。
5.患者清洗双手(手臂下垂20秒)。
6.采血(降采血笔紧压采血部位,按下按钮)。
7.轻柔挤压手指。
8.取一滴血于试纸测试区。
9.根据提示插入试纸条。
10.显示结果后记录。
留置导尿护理流程1.向病人及家属告知原因及过程、注意事项。
2.确保尿管在正确的位置。
3.尿液引流袋在膀胱以下的位置。
4.每天会阴护理、尿道口护理。
5.鼓励病人饮水2000ml以上(特殊情况列外)。
6.发现尿路感染病症体征,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7.观察记录报告尿液的性质和量、颜色、气味等8.根据所用尿管的类型定期更换。
测体温流程1.体温计消毒监、检查。
2.物品准备齐全。
3.准备所需体温计:水银、电子、可弃式体温计和感温胶片。
4.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测体温的目的,取得合作。
5.更具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6.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7.检查读数、记录。
(1)口温:放于舌下热窝处,嘱病人用鼻呼吸,勿用牙咬。
测5~10分钟(2)腋温:放于腋窝处,夹紧体温计测8~10分钟。
(3)肛温:插入肛门3~4cm并固定,测3分钟。
8.整理床单元,安置病人与舒适体位。
9.消毒体温计。
10.绘制体温计。
口腔护理流程1.衣帽整齐,备齐用物。
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说明目的并取得合作。
3.协助病人侧卧位。
4.观察口腔情况。
5.依次擦洗牙齿的各面和颊部、舌面、硬腭等6.协助病人漱口。
7.酌情使用外用药。
8.清理用物,消毒备用。
9.记录。
糖尿病糖尿病:是是由一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阴虚燥热患者病室宜凉爽通风。
三、定期检验空腹和饭后2小时的血糖和尿糖变化。
四、认真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
五、观察患者饮水,进食量,尿量及尿的颜色和气味,观察患者的神志、视力、血压、舌象、脉象和皮肤情况,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1、患者突然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
2、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呼气右烂苹果气味的铜症中毒时。
3、出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等症状。
一、对重症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严防口腔溃疡和褥疮发生。
二、若有皮肤瘙痒、疖肿和中风等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三、降糖药物的用药类别、时间、途径和药量,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四、做好饮食调护、热者控制主食量。
五、轻者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
六、加强情致护理。
、七、做好出院指导。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又严重的心肌缺血之所至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机心脏病护理常规。
2.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和心律、做好除颤准备,病情好转后应间断示啵观察。
3.做好心理护理,安定患者情绪,必要时守护在病人身旁。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即退急救车于病人床旁),静脉滴注时控制滴速,应在20~40滴∕分。
5.及早解除疼痛,按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有效解除疼痛,首选杜冷丁50-100ml肌注。
6.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首选给予高流量吸氧(4~6升∕分)。
病情好转后调为低流量吸氧,并监测血氧饱和度。
7.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的变化及皮肤的颜色、冷、暖、出汗和尿量的情况,重视病人的主诉,并详细记录在为中护理记录单上,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绝对安静卧床休息2~3周,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1周,避免搬动,限制探视,协助翻身、进食、洗漱、擦身、排便等;第二周允许在床上每小时做深呼吸及申屈两双足,也可做轻缓的四肢主动与被动活动,以防静脉血栓形成;第三周可坐起,坐时间从20~30分钟逐渐增加。
9.给予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心衰者应限制钠盐摄入。
发病第一周为流质;第二周为半流质;第三周软食;一个月后恢复普通饮食,严禁烟酒。
10.指导病人床上解便,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便秘,必要时可给予口服缓泻剂。
脑溢血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是目前中老年致死性疾病之一。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头置冰袋,尽量避免移动和不必要的动作,必须更换体位及做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少搬动头部,翻身角度不宜太大,并与躯干保持一直线。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脉搏及呼吸的变化,并详细记录在危重记录单上,急性期1小时一次,病情平稳后改2小时一次、4小时一次,如昏迷加深,病灶则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出现阵发性强直,提示小脑幕或枕大孔疝形成,立即通知医生。
3.急性期每小时测血压一次,注意勿降得过快、过低,以免引起脑、心、肾供血不足,特别应用抗高血压药时,如血压急剧下降,应迅速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畅通,松解衣领,取出活动义齿。
舌后缀时用舌钳降舌牵出或口腔植入咽导管,并及时吸尽气管、口腔分泌物。
5.静脉滴注补液时,滴速要慢,以防突致脑压增高,导致脑疝,但应用脱水剂,滴速一定要快,必须快速给药,一般常用20%甘露醇250ml,15-30分钟内滴完,避免溢出血管外。
6.防止非彼感染及褥疮发生,每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做好口腔护理。
7.必要时尿管导尿,并留导尿管,记录24小时出入量,病情危重时详细记录病情,特殊治疗及护理,出入量于危重护理记录单及一般护理记录单上,并载入护理记录中。
8.恢复期,及早帮助失语病人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先用单词、短句,逐渐增加,每日训练数次;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置,定时进行按摩。
鼓励自主运动,预防肌肉萎缩,肢体萎缩畸形。
肺炎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内空气通畅,防止呼吸道交叉感染。
3.重症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给予吸氧,氧气流量和用氧时间视缺氧程度而异,一般2-4升∕分。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达2500~3000ml。
5.静脉输液时不宜太快,应调节在30~40滴∕分,以免引起肺水肿。
6.症状护理,做好对症护理。
(1).体温过高,应做好物理降温,及时更换湿衣服。
(2).胸痛或剧咳者,应我想患侧或按医嘱给予止痛药和镇咳、镇咳剂。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排痰,如病情危重无力咳痰时,可协助病人排痰,注意观察痰的颜色,性质和量,是否混有血液和呈铁锈色,必要时留取痰标本送检,并做好药物敏感实验7.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8.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汗过多、体温骤降、鼻翼煽动、脉搏增快、紫绀等,应立即通知医生。
9.出现休克型肺炎应按休克护理常规,做好特护记录。
心脏病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疾病。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活动后无心理衰竭症状者,无需完全卧床休息。
在急性心肌梗塞、活动性风湿病以及心力衰竭症状、心律失常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心功能代偿期可给普通饮食;新功能代偿不全者,饮食清淡易消化,每日摄入食盐量:新功能2级为5克以下;新功能3级为不超过2.5克;新功能4级限制在1克以下。
有水肿的病人每日饮水应限制在1500ml以内,对严重心功能不全者,不宜饱餐。
4.对呼吸困难的病人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根据病情给予吸氧。
5.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如2~3日不通便者,应给予小剂量不保留灌肠或按医嘱给予缓泻剂。
6.心脏病人测脉搏,每次需测1分钟,如脉搏不规则,应连续测3分钟,发现异常脉搏、早搏或房颤者,需同时测心率及脉搏,并记录与体温单上。
7.服用洋地黄制剂或奎尼丁时,严格按时给药,若脉搏在60次∕分一以下,出现恶心、呕吐、黄视、头晕、耳鸣、心律不齐等中毒表现,可先停药并通知医生。
8.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射利尿剂后,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下床活动的病人每周测体重一次。
9.心前区疼痛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有无放射等。
同时检查脉搏、心律、血压、咳痰量,并详细记录。
10.备齐急救器械与药物。
肺心病肺心病:又称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灵床上以反复咳嗽。
咳痰、水肿、发干等为主要特征。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心脏病护理常规。
2.心肺功能不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适度、防止呼吸道感染。
4.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心力衰竭的病人,给低盐饮食。
5.鼓励病人咳痰,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6.给予病人持续低流量、低浓度氧气吸入(1.5-2升∕分)7.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留取痰标本送检,并做药物敏感试验。
8.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观察电解质的平衡,输液速度一般以20-40滴∕分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