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_叶晓兰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_叶晓兰

在煤层气生产过程中,煤粉的产出对其产能的持续高效具有重大 的抑制危害作用。 根据煤层气排采现场中大量的生产资料统计可知, 不同的煤层气排采区块、不同的煤层气生产层段以及不同的煤层气生 产井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煤粉产出现象。 煤粉的产出将造成煤储 层中裂缝导流能力的降低 ,导致煤层气井产能过早地衰减 。 此外,煤粉 的大量产出亦能造成井底埋泵、卡泵的发生,这必将对煤层气的持续 开 采 带 来 严 重 影 响 [3-4]。
本文基于陕西省韩城地区煤层气生产现场实践与煤粉产出物理 模拟实验,从不同角度对煤粉的形成着手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煤 层气生产区块内的煤体结构、煤储层构造特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 析其对煤粉形成的影响。其中包括煤岩变质程度的分析及煤体结构构 造的研究;并通过进行煤粉产出物理模拟实验,主要选择具有不同变 质程度和不同变形构造程度的煤岩进行实验分析,进一步寻找煤粉的 产出与煤体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此实现正、反演同步分析研究的 目的。
20 世纪 80 年代,语用学刚被引入到中国。 最先提出“面子”的 是 顾 曰 国 。 他 认 为 Brown & Levinson 的 面 子 不 适 用 于 中 国 文 化 和 中 国 人,后来又形成了一套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礼貌准则。
人类学家胡先缙在《中国人的面子观》中提出中国人的面子具有 两 个 方 面— ——“脸 ”和 “面 ”。 “脸 ”指 的 是 社 会 相 信 的 个 人 道 德 品 格 。 “面”是个人透过成就和夸耀而获得的声望。
因此,尽量降低或有效控制煤粉的产出是对煤层气资源高能排采 的重大保障,而进行煤粉的成因分析与产出机理的深入研究是对煤粉 产出进行科学控制的先决条件。
煤粉的产出是煤(储)层自身特征、储层改造工程以及排采工程扰 动相互耦合效应的结果。 其中煤(储)层中的煤体结构、构造等因素是 导致煤粉形成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 。 由于我国的煤盆地 (群)经历了包 括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内的中、新生代大地构造运 动的影响,煤(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从而造成程度不一 的构造煤的发育及煤变质程度的高低各异。 由此可知,煤体结构对我 国煤层气开发中煤粉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煤体结构是指 煤层经过地质构造变动后煤的结构和构造的保留程度。煤层遭受的构 造破坏愈强烈,煤就愈破碎、煤的原生结构和构造保留得也愈差,因而 煤层结构、构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关键词】文化;面子观;语用策略;跨文化交际
1 面子理论
面子在中国社会是一种既复杂又微妙的文化现象, 中外学者从未 间断对其探索。 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从 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根据 Brown 和 Levinson (1987)的 礼 貌 理 论 ,面 子 是 社 会 成 员 希 望 他人认可的公众自我形象。 面子是情绪上授予的东西,面子可以被给 予、被丢失、被维护或被提高,而且在交际中时常受到人们的关注。 这 两位学者还认为面子有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指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消极面子指的是希望有 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而使自己受到干预或妨碍。 他们同时提出 面子威胁论, 认为几乎所有的言语行为都是面子威胁行为。 要求、命 令、建议等是对受话人消极面子的威胁行为;道歉,接受恭维则是对说 话人自身积极面子的威胁。
Stella Ting-Toomey 认 为 面 子 是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情 境 下 , 个 人 所 声 讨的一种积极的社会自我意象。 Ting-Toomey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文化 中的面子协商差异。 他在两个维度上将面子关注分为:(1)面子关注原 则 :自 我 面 子 或 他 人 面 子 ;(2)面 子 需 求 原 则 :消 极 面 子(关 注 自 治) 和 积 极面子(关注包 含)。 面 对 矛 盾 冲 突 ,Stella Ting-Toomey 和 Oetzel 提 出 了 13 条细化的面子策略:第三方参与解决矛盾、道歉、表明自我想法、 坚持自我想法、私下交谈、放弃、保持冷静、综合双方观点、忽略矛盾的 存在、尊重他人想法、直接冲突、避免矛盾发生和让步。
中国学者贾玉新认为,面子功夫是中国社会进行再生产的文化动 力。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包含四个特征 :关系性的、社会性的、等级性的、
道德性的。首先,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作为关系而被概念化的。这就表 明面子是以人的感情为基础,照顾别人的面子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 谐。 中国人面子的关系性可以概括为:面子既是人们在社会中加强和 表达和谐人际关系的目标,也是达到此目标的手段,它是关于责任、权 利和义务的严格法律的代替者。 在他看来,中国人面子的第二特征是 其公共性/社会性: 面子是公众对任何偏离或违背社会准则行为的检 验。这样,害怕丢脸就表明意识到社会制裁的力量。中国人的面子观念 起源于儒家思想,并且具有等级性。 人们根据家庭内部的关系 、等级形 式、面子功能、年龄、血统和社会等级构成了这种关系等级。 中国人面 子观的第四个特征是其道德性。 正如胡先缙的观点一样,“脸”是道德 标准的首要载体。
韩 城 地 区 的 地 理 位 置 位 于 陕 西 省 中 部 ,西 安 市 东 北 190km,北 依 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 相望。 其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东部,北接陕
北斜坡,南延渭河地堑,东与晋西挠褶带隔黄河相望 。 在区域构造控制 下,韩城区域内地层总体呈一走向 NE,向 NW 方向缓倾的单斜构造[5]。 地质构造的总体特点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边浅部复杂,中深部简 单,南北分区性明显,即北区挤压构造形迹发育较多,南区拉伸构造形 迹占据主导,主要构造变形带集中在矿区东南边缘地带[6]。 上述的构造 运动特点决定了构造煤的发育特点:南区多为原生构造煤,局部为碎 裂煤,而北区多分布碎粒煤和糜棱煤,浅部煤体结构较深部复杂,特别 在边浅部煤层由陡变缓地带,煤层多为碎粒煤和糜棱煤。 区域内主要 含煤地层为二叠纪山西组及石炭纪太原组,主要可采煤层分别为山西 组 2#、3# 煤层及太原组 11# 煤层,其次为山西组 5# 煤。
3 美国人的面子观
美国人很少谈及面子,有人因此认为美国人不关心面子。 然而事 实并非如此。研究面子问题的社会学者和语言学家已经证明了面子问 题是人类交际活动中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美国人也绝不例外。
有关“面子”的用语美国人使用的很有限。 大多数美国人只熟悉“顾 全面子(save face)”和“丢面子(lose face)”这样的短语。 而这些短语用得也 很少。 当然, 美国人关心自己所获得的尊重(respect)、荣耀(honor)和声 誉(reputation)的问题,但通常表达方式不同。
科技·探索·争鸣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高校科技
中西文化中的面子观比较及语用策略初探
叶晓兰 (海南大学 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因为文化的差异,时常出现面子冲突或者威胁面子行为。因此,对于跨文化交际者来说,了解对方的面子 观和面子需求 是很重要的 。 本文是从文 化的角度来探讨中美两国人的面 子观的差异,并分析两国人的不同的语用策略,希望给中美的 胡 先 缙 提 出 中 国 人 的 面 子 具 有 两 个 方 面 — ——“ 脸 ” 和 “面”。 “脸”指的是社会相信的个人道德品格。 “面”是个人通过成就和 荣耀而获得的声望。
脸和面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获得面子就意味着提升了超出他 真正身份的声誉。 脸是一个人品格的基本条件,决定了他可以获得多 少面子。如果一个人丢了脸,那他就不能维护自己的面子。脸和面在中 国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个人都力争保护自己的脸,也就 是他的道德尊严,同时试图提升自己的面,也就是提高自己的声誉。
根据前人的研究,文化变量对两国人民的面子观有影响。 中国文 化属于属于集体主义、高权势距离、高语境;美国文化则属于个人主 义、低权势距离、地语境。 因此,普遍认为,中国人更关注他人面子,而 且中国文化是以“积极面子”为其特征的。
而美国文化比较重视“自由”和“个人主义”。 换言之,它强调个人 的权利和自我行动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 并对个人的癖好、特点有相当的容忍度。 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美国人更 关 注 自 我 面 子 ,美 国 文 化 则 偏 重 于 “独 立 ”的 礼 貌 面 (下 转 第 172 页 )
美 国 社 会 语 言 学 家 Erving Goffman 把 面 子 定 义 为 在 交 际 中 根 据 他人的臆测为自己有效争取的肯定的社会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维护自己的面子,也通过遵循社会准则与风俗、对他人的尊严表示尊 重、显示与他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相一致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面子。 基 于这一点,Goffman 认为脸面工作(facework) 指的是避免威胁他人面子 和修复受损面子的策略 。 他将面子分为两大类 :自我面子和他人面子 。
因此,在中国文化中,“面子”的作用是在社会网络中保持和谐,在 社会关系中起到承认成员身份和地位的作用 。 “面子”可以通过成就获 得,而赢得“面子”的更重要的因素是善于给“面子”和顾“面子”, 这意 味着信任。 此外,“面子”在人与人之间意味着责任,顾“面子”和给“面 子”是建立在等级、责任与忠实基础上的。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中国人的面子 与美国人的面子最主要的区别是中国人的面子体现在人际关系上,或 者说是中国人面子的关系性。它与儒家思想里的社会秩序有着密切联 系。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是: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最大程度 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或社会,以达到同属和共识的氛围。 个人应 该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归属于一个集体,而不是单单满足自己的欲 望。 在中国,面子是社会资本,有“薄”、“厚”之分,可以借、可以给,可以 提升,也可以缩小。 面子深深植入中国人的身份和正直的核心。 而且, 因为中国人的身份和正直与他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面子是“集体 财产”(Collective property)。 因此,面子主要是社会问题,不能脱离社会 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