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 七 单元
课题 29 古诗两首 教学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目标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时 2 课时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重点:能通过想象和朗读理解古诗大意。 重点 难点
难点: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准备
1/1
的是什么节日啊? 想想你们在过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 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 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 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真的有几万条吗?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 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 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 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1
七、拓展延伸 媒体展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 《无题》
板 书 设 计
29 古诗两首
乞巧 唐 林杰
嫦娥 清 李商隐
课题 30 西门豹
课时
2
教学 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能正确读写“管理、人烟稀少”等词语。 目标
1/1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 育。 重点 教学重点 理解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 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课前 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准备
1/1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 的明珠。这两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 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 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 注意什么呢? 教学 2、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关于林杰,你知道多少? 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 准每个字的字音。 3、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 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 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4、古人云:独学而无友。(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 思呢?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 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 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
1/1
5、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 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生:必有我师焉),在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古人云:敏而好学,(生:不耻下问) 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 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 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 织女星)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 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 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 四行。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
第二课时 一 、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
1/1
老师:故事中的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 二、诗人简介 大屏幕出示李商隐简介: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三、粗读古诗 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屏幕出示生字词,师抽读检测,并相机指导正音。 指导生字“屏”、“烛”“晓”“偷”的书写,生每字写三遍。 四、细读古诗 会诗意 读出节奏 读出韵律 本诗一、二、四句押韵,押韵的字是“深”“沉”“心”,这几 个字儿都是前鼻音,注意读准确。 读出画面 让学生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些什么?你看到的景象或人 物是什么样的? 师生互相启发,把想象的画面说一说。 师生共同归纳诗的大意 室内:云母屏风上印着幽暗的烛影 室外:银 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 广寒宫: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 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五、品读古诗 悟诗情 六、深读古诗 领悟哲理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 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 2、检查自读情况。 学 ①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认读,齐读 过 ②再读课文:生字词会读了,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程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西门豹的什么事? ③交流、反馈。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④抓住“派”字理解西门豹的为人。 a、从这个“派”字你能发现什么? b、魏王为什么会派西门豹来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⑤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