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PPT课件202p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PPT课件202p


小结: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与新的社会结构、生产关系、家庭
结构相对应,幼儿教育的性质、内容、方法、形式都与原始 社会不同。
表现在: 1.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 2.儿童由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3.教育开始与劳动、社会生活相脱节,尤其是特权阶层的教育; 4.流行父权制。
第三章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工商业奴隶主;民主的政治状况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
1.教育目的:身体健壮的武士;政治家;思想家;商人;统 治人才等;
2.教育内容:体育、军事训练、道德教育;智育、美育 3.教育阶段:
出生时:检查; 7岁前:男女一样;家中教育;玩具的作用;故事; 7岁后:男孩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女孩在家
三、斯巴达学前教育与雅典学前教育的区别 (一)共同点:
相适应; (二)公养公育,民主平等; (三)教育方式同劳动和家庭生活、社会关系紧密 结合; (四)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 (五)教育内容简陋、粗率的形式中具有多样性; (六)儿童观的两重性。
第二章 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
目的与要求 • 认识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学前教育的形式与发展概
况及各自的主要特点; • 了解它们曾对西方国家学前教育产生过的积极影
1.国家重视,采取了“优选法”; 2.家庭中进行教育,母亲的作用; 3.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教育等级性;
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这些 共同点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有关。
(二)不同点: 1.婴儿生存权 2.培养目标上 3.在教育内容上 4.在教育方法上
这些不同点的产生,是由于斯巴达是实行奴隶主贵族 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而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的工商业城邦。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编 外国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章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
目的与要求 •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 一般特征; • 对后世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形式 (一)前氏族时期:儿童公养公育; (二)母系氏族时期:劳动分工; (三)父系氏族时期:男子为主的家庭(游牧到农业的第一次分工); (四)军事民主时期:过度时期,私有制的产生,军事体育训练;
响。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
一、四大文明古国 二、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 (一)家庭教育:玩具、护身符 (二)学校教育
1.宫廷学校: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融为一体 2.职官学校:职业教育的性质;培养官吏 3.文士学校:最主要最重要的学校,培养从事书 写和计算工作的人;识字和阅读最看重 4.寺庙学校:培养僧侣
为经典; (二)三大主神和三大纲领 (三)家长制,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
教育内容: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 俗习惯,传颂《吠陀》经典;军事,农业,手工等实际知识。
方法:耳口相传、死记硬背。
三、佛教的幼儿教育(一来自佛教的教义:众生平等(二)佛教的幼儿教育
一般在家庭里进行,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 识的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过 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和内容。
1.长期动乱,家庭的重要性,父亲负责教育的责任; 2.内容上:宗教神学的灌输(《圣经》);宗教道德的教育; 3.方式:家庭诵读经典、参加宗教节日;培养宗教信仰。
(二)会堂教育时期(公元前586~公元70年) 1.犹太会堂的出现(公元前538年);拉比 2.方法:家长制加神谕; 3.教育的改进: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对巴比伦文明的吸收 和引进;古代希腊教育模式的影响; 4.学校教育
产生于原始的家庭活动
二、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内容 (一)劳动技能; (二)社会道德观念(血缘、部落传统和惯例); (三)军事体育训练; (四)宗教、审美、唱歌、游戏;
萌芽阶段,简单,生产劳动,社会生活
三、教育方法 (一)示范与讲解 (二)观察与模仿 (三)奖励与批评
与生活紧密联系;游戏
小结: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特征 (一)家庭中进行,随着家庭模式的改变而改变,与社会发展
三、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一)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军事等; (二)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学徒制)、体罚。
萌芽阶段;形式(多样性和等级性);内容 (实践性和职业性);方法(身心受摧残)。
第二节 古代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一、古代希伯来 (一)公元前1220年,摩西 (二)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之囚 二、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 (一)家庭教育时期(公元前1300~前586年)
三、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 (一)为民族的就亡和传统的继承服务 (二)教育内容狭窄,宗教意识贯穿;不重视自然科学和人
文知识。
第三节 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
一、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吠陀时期” (二)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二、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一)婆罗门教源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吠陀》经
教育重视军体训练、性格训练、忽视文化知识
(二)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1.背景:确保统治;对外掠夺或防御战争; 2.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勇敢善战的军人; 3.教育观念: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对年轻人进行教育是国家的职
责; 4.教育阶段及内容:
婴儿一出生:2次检查 7岁之前:家庭教养、教育;母亲负责;习惯、品德和性格 7岁到18岁:男孩送入国家教育场;军营训练;
5.女子教育也重视 7岁之前与男孩子一样;7岁以后接受专门训练
目的: 男子出征时保卫家园; 用音乐、舞蹈去奖励和慰问勇敢者; 生育健壮的婴儿。
二、雅典的学前教育
(一)雅典的社会状况
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南端,多山地,不宜农耕;优良的 海港、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发达的手工业;位置靠近埃及和 腓尼基,接触频繁,东方文化流入。
目的与要求 认识古代西方学前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中世纪,西方学前教育发
展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特点; 重点掌握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内容; 领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
想。
第一节 古希腊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学前教育 (一)斯巴达的社会状况
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四周群山环绕,与外界交往不便; 但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 居民分为3类:斯巴达人、希洛人、庇里阿西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