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
回顾平时,我将绝大部分备课的时间用于书写、用于文字的堆砌,缺乏思考和原创,备课本的实用价值不大,在一定水准上形成了两张皮的问题。
有时为了补充备课本备课时的不足,我总爱在上课前将重点写在书上,以便上课所需。
但总感觉这样做仍有些草率,随机性过大。
今天在这里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商榷。
1.备课本采用活页夹:这样可灵活修改、增添备课内容,还可节省资源,减少重复劳动造成的资源浪费。
能够手写备课内容,能够修改、增添内容,能够剪贴内容供参考等。
2.修改手写详案的规定:第一次接触的教材内容备课必须手写详案,内容包括:(1)备教学课时目标并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预测。
制定课时目标前,应整体把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
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的目标,教学低段时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备课就能注意年段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各自为政”的盲目性。
总目标为终点,年段目标为线,单元目标为面,课时目标为点,备课时点面结合,螺旋上升,达到实用与高效。
(2)备核心环节: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设计(问题的设计、方法的设计)、回顾与反思(回顾精彩、不足、思考、改进等)。
(3)备练习: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既考虑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备变化:对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成性问题)实行预测,做出充分的应对预设,以防教学中的措手不及。
3.备课时思考多于书写:第一次,备课时先不参照任何资料,完全凭自己的创意来设计教学;第二次,参照别人的备课,比较谁的设计更精妙,对备课实行修改,把重点写在书上;第三次,上课后实行回顾与反思,让下一次上课更精彩。
4.完善备课精品的储备:将教师们备的精品课(公开课)教案和课件集中形成资源库,如将同一课文不同教师的优秀教案整理成册,给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