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归来
每一次学习,内心都会沉淀一种“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感叹,两天的学习日程、四场发人深思的专家报告,引发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思考……
梅花三弄
听了这堂课,让我知道读书有多重要。
对古典文学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个人的发展之路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台上的教授红光满面、侃侃而谈、气若娴定,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用“有佛光”这样一个佛家用语来描绘内心抽象却是逼真地感受无疑是准确的。
听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简洁明晰的思路、精准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文学渊源、深刻的思想见地,中外经典信手拈来、国学经典背诵如流!支撑起这儒雅的就是读书二字了吧!报告中提到了当今教育界多位颇有建树的大家,也说到了现实生活中多位少年英才,而细品他们的成功经历,无一例外都与饱读诗书有关。
再看看身边的同事、前辈,谁的成长又离得了读书?学习决定发展。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面对不断发展的教育、面对不断发展的同事、学生,我又将何去何从?三年来,对我进行“读点书、写点东西”劝告的前辈不止一人,时至今日,回首来时路,自己又读了多少、写了多少?天天的忙碌中却仍旧蹉跎了岁月、荒芜了心灵。
开始了,行动了才会有所收获;行动了,坚持了才会走得更远。
螳螂捕蝉
在学习期间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老师的一堂翻转课堂示范课——《螳螂捕蝉》。
张老师说读是过程也是方法读是目的也是手段。
张老师让学生读故事悟道理扮吴王练表达学得有情、有趣、有效。
课堂上张老师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幽默风趣尤其是朗读的指导更是独具匠心。
逐字逐句的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却在自己的掌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
从小故事一步一步拓展最终使学生明白课文了解吴王内心的变化以及想法上的变化。
在课的最后老师把白话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学生们能够有节奏的读出文言文这说明同学们经过前面白话文的学习已将课文的内容主旨完全把握。
张老师以有效的朗读促成了高效的课堂。
通过两天的听课与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在欣赏别人优秀的课例同时感受到了自己的缺陷与不足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听从他们的建议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从而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我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坚持向自己心中的目标奋斗一定能够有很大的突破
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小学语文名师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来自全国的几位名师给老师们讲授了语文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知识,帮助老师们把语文教得更好。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微课?什么叫做翻转课堂?我的了解真的不多。
宋运来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急吼吼》让我大开眼界。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也是让语文老师最头疼的地方。
很多老师都找不到教作文的好办法。
他们常常抱怨学生怎么这么简单的话都说不清楚,一篇作文怎么有那么多的错别字。
我教三年级的语文,我也抱怨过,抱怨孩子们错别字太多,字数太少,语句不通顺。
我也在思考应该怎样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说得通顺,但是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
孩子们不爱写作,老师也害怕教写作。
宋老师的微课程作文是这样教的:他把急吼吼这个小男孩上学迟到这件事情分成三部分,即起床、穿衣和上学。
每一部分都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他让孩子们从自身情况出发,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说话,比如在起床这一部分,他先问孩子们是谁叫他们起床的,有的孩子说:妈妈。
这时宋老师会引导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妈妈叫我起床的。
我觉得宋老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非常好。
他的这种做法特别适用于低年级的作文教学。
我马上就想到了我班三年级的孩子。
他们在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
如果我不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期待他们直接写出好作文,那是不现实的。
张学伟老师在他的讲座《语用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中也提到作文,他说作文可以通过听写、扩句和续写等方式来练习。
他提倡以围绕语言运用的活动来组织教学。
他在讲座中提到几个语用课例,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对学生写作文也有很大帮助,如下:
一、补白——抓住空白,合理想象。
例如《第一朵杏花》
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小男孩想();
第二年,春天来了,小男孩();
三十年后,小男孩已经成了一位生物哲学家。
当他回想起这件事,他想,这第一朵杏花。
二、扩点——重点词句,想象延伸。
这次学习给我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思路。
我根据我班孩子的情况,总结出以下教作文的方法:1、让孩子们多听写,多默写。
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可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提起笔都是错别字。
通过听写、默写可以让孩子们在作文中少写错别字。
2、多给孩子们说话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多给孩子们时间表达运用语言。
比如让孩子们补充课文,让他们扩句和续写等等。
让孩子们从词语、句子开始,慢慢地会写一段话,甚至一片文章。
3、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留意写作方法。
比如这个单元主要讲动物,那么教师在教这个单元的课文时要注意讲解关于动物的写作手法,并在课堂上多训练。
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对教语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以前我认为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句,能理解课文意思,会做题。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张学伟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刻。
他说教语文不教课文,用教材不教教材。
教语文不是停留在课文上,而是运用课文让学生学到知识,真正能学以致用,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
正如丁雪飞老师在她的讲座《让翻转课堂理念接上小学语文教学改课的地气》中提到的要发展学生。
她说翻转课堂必须有以下条件:
1、每一位学生家里都要有上网的电脑设施。
2、每一位学生都要有充裕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
3、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学的自律精神。
看到这三个条件,也许我们老师会认为翻转课堂在我们这样的乡村小学无法实现,因为我们许多孩子家里还没有电脑,我们许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自律能力又不强。
然而,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引用。
没有电脑我们可以把孩子们需要做的事情打印在纸上,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我们可以先再课堂上进行,等孩子们养成习惯了,再让他们回家完成。
翻转课堂在那些方面翻转呢?丁老师做了详细的解释:
一、在课堂理念上,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翻转;
二、在主角定位上,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翻转;
三、在教师预设上,由指令的刚性预设向生成的弹性预设翻转;
四、在学习方向上,由习惯的“以教定学”向“以学定学”的翻转;
五、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
六、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
七、在学习心态上,由被动接受向质疑探究的翻转;
八、在能力培养上,由单一的书面答题训练向听说读写综合的翻转。
丁老师对翻转课堂的解释很全面很具体,她把翻转课堂和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作比较,使我们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更深。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样翻转课堂呢?我们真的必须像丁老师说的那样,做到以上八点吗?我认为要一步做到以上八点是很难的,毕竟老师和学生都要有一个
适应的过程。
我认为我们老师应该以丁老师讲的为依据,慢慢地做到以上几点。
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学着放手,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有的老师说教无定法,我也认同这一点,但是我们老师还是应该多学习,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等等。
都说学无止境,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热爱学习,珍惜学习的机会。
我们学习并不是要我们全盘吸收,我们可以吸取其精华。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见识了微课程作文,对翻转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虽然那些名师讲的很多方法很多方面在我们乡村小学现在还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可以适当引用,把那些可以做到的做到,做不到的我们想办法克服。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老师要尽心尽力,让每一个孩子学好。
总之,这次外出学习我收获很大,很感谢上级领导和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