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法律规定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
案例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遭受海水侵淹的海岸潮间带乔木和 灌木,因其汁液可做红色燃料而得名,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的植物。红树林生 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生产率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有着极 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红树林能够防风消凉,固岸护堤,保 护沿海的农业和养殖业,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为各种各样的鸟类和昆虫造 就了避敌、寻食、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为各类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 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还可以净化海水,提供化工原料和木材、药材、柴薪、 食品、饲料,人们又称之为“海岸卫士”和“天然牧场”。 进入20世纪90年代,红树林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广西山口红树林1993 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MAB),1994年成为中国重要保护湿地,1997年5月 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立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姐妹保护关系,2000年1 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 1999年1月,合浦县山口毛蟹养殖场围垦建场,山口镇莫屋村上千亩红树 林被毁。同年11月,广东省商人陈白光未经镇政府、村委会同意,擅自与闸 口镇红石塘村村民签订了开发合同,付给村民30万清理滩涂,发生红石塘村 319.5亩红树林被毁事件。 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保护区的一个工作人员说:“让红树林连片生长 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合浦的红树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964年,合浦县 闸口镇福禄村村支书刘禄业带领三个自然村的群众出海采集树苗,种植了 1000多亩红树林。2000年5月,在福禄村却发生了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幕,为建 虾塘400多木红树林被砍,竟然占了当时种植面积的近一半之多。
参考结论
1.本案中破坏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行为违反了《自然保护条例》第26条 的规定。 2.建立自然保护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具备规定条件的区域就应当建立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条例》第10条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 当建立自然保护区:(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遗迹 已经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 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 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3.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一是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明确其 职责;二是明确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来源;三四禁止和限制自然保护区的人为活 动;四是违反规定,破坏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罚或者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
大片红树林被毁,究竟是谁的过错?广西区环资委的一个干部说:“乡、镇、 村的基层领导保护红树林意识不强,经济利益刺激商人和当地群众围垦,都在威 胁着红树林的生存。”一个当地知情人士介绍:“毁坏红树林围垦养虾后,政府 有关部门可以收取100元左右的承包费和其他税费,如果村民们自行在这里采果、 捕虾、打鱼、挖虫,就很难收到这些费用。”在茅山村的红树林毁坏事件中,有 一个张姓村的大多数男人都说参加了砍伐,砍一亩有30块的工钱。 为了保护红树林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 保护区管理条例,合浦县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管理的通告》。有关专家强调,保护区坚持“养护为主,适度开发,坚持发展” 的保护方针,探索红树林资源合理综合开发和持续利用。目前山口红树林保护区 仅占合浦县红树林面积的35 % ,全县还有65 %的红树林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为 了保护红树林,广西正在不断努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环保部门日前在南宁 市举行“合浦县建立自治区级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区论证会“,建议在合浦县设 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更好地保护这片中国种类最多的红树林。 问题 1.本案中破坏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行为违反了《自然保护区条例》的哪些规定? 2.简述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条件。 3.简述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措施。
法律适用与法理分析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本案中对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破坏的行为不仅可以 适用森林资源保护法的相关制度进行处罚,还可以根据《自然保护条例》第26条、第35条规定对责任 人进行规制。《自然保护区条例》第26条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 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捞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35条规 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 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 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制恢 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以上规定相关责任人应当受到相应处罚。 我国禁止和限制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除了对自然保护区不同特殊区域的保护管理措施外,还 有一些自然保护区一般的保护管理措施。除了《自然保护区条例》第26条规定的措施外,这些措施还 包括: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外国人进入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 , 接待单位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有关你然保护区 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外国人, 应当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 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 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 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制治理;造成损害的, 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此外,在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 已经造成损害的,应担限制治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