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精编)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案)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活动分析本次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希望学生根据这些建议的提示,按照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对于了解必要的知识、启发思路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

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的特点,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丰富有趣的汉字文化。

2.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增强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重点难点 1.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识。

2.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学会搜集相关资料,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各种关于汉字的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汉字真有趣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学习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4.了解什么是形声字,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1.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查找相关的故事,体会汉字的有趣。

2.初步把握形声字中声符、形符的特点和作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1.教师板书汉字,引导学生了解汉字。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习作都离不开汉字。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

同学们对汉字有多少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2.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学习内容。

过渡: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和书上的介绍,只是对汉字的初步认识,你们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吗?好,让我们共同遨游在汉字王国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净化祖国的语言文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板书:遨游汉字王国)二、合作讨论,制订计划1.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1)指名读“活动建议”,说一说要求。

明确: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通过其他活动,体会汉字的神奇、有趣。

(2)点拨:围绕“汉字真有趣”有选择地开展活动,注意认真阅读提供的材料。

2.汇报交流,老师指导。

明确:①自由组成小组。

②讨论活动内容。

③制订活动计划。

④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⑤活动结束后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明确:讨论时要做好分工: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专人拟定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完善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可操作性。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展示一份活动计划范例。

“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活动时间:×年×月×日活动地点:××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搜集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人员分工:组长:××搜集资料:××编辑:××抄写:××插图:×××月×日4.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四、阅读材料,感受趣味1.出示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思考:这五份材料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为什么说汉字是有趣的?(2)除了书中所提到的五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3)阅读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3.学生按学习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汉字字谜小组】过渡: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

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1)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中的《字谜七则》,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教师公布答案。

明确:①日②坐③也④口⑤休⑥斗⑦默总结: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①~④是文字谜,这四个字谜的特点是谜面像一首小诗,形象地描述了某一汉字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谜面所体现的形和意来猜测谜底;⑤⑥是画谜;⑦是故事谜。

(2)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的字谜。

拓展:大家肯定也搜集了许多字谜,哪一组能展示出来,让大家再来猜一猜呢?【汉字故事小组】(1)指名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门内添“活”字》这则传说故事。

(2)小组交流,教师指导。

明确:这是一个关于汉字的传说故事。

杨修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由曹操写在花园门上的“活”字即猜想是嫌园门太宽大了(门+活=阔),真不愧是东汉解谜猜字第一人。

(3)教师拓展,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汉字故事。

示例:一人一口曾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便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字,放于台上。

杨修看到后,竟拿出来与众人分着吃了。

曹操问他为何如此,杨修回答说:“把‘合’字拆开,就是‘人’‘一’‘口’三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人一口酥’嘛。

”【有意思的谐音小组】(1)介绍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明确: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语言。

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的五个歇后语,请学生读一读。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梁山泊军师——无(吴)用◎四月的冰河——◎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明确: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以上五组是谐音歇后语,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教师给出几句谐音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指名学生说出后半部分。

一根灯草点灯——石头蛋腌咸菜——四两棉花——关公打喷嚏——明确:无二心(芯)一言(盐)难尽(进)谈(弹)不上自我吹嘘(须)(4)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更多的谐音歇后语,进一步了解歇后语的相关知识。

(5)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枇杷”和“琵琶”》这则谐音笑话,了解谐音笑话的特点。

明确:这是因音同而产生的笑话。

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6)请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谐音笑话。

示例:有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魏茂。

一天,他到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问他:“你姓什么?”他回答说:“我姓魏。

”“魏什么?”面试官接着又问。

他一听就诧异了,只好反问道:“为什么?难道我姓魏也要说为什么吗?”【有趣的形声字小组】(1)同桌互相说一说“星”“凤”“蜀”“祭”是怎样造出来的,然后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

(2)学生自主发言,介绍有趣的汉字现象。

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同学们在课下要注意积累,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

五、畅谈收获,总结拓展1.指名学生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2.布置课后活动:把自己搜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现象整理归类,然后出一期板报。

我爱你,汉字1.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3.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4.在活动中,学会制订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1.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2.学会撰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有人说,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汉字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

让我们继续研究汉字,走进汉字的缤纷世界吧!(板书:我爱你,汉字)二、小组探究,制订计划1.阅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1)课件出示“活动建议”,学生阅读。

◎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汉字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

(2)讨论:在“我爱你,汉字”这一板块中,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3)根据各自的活动内容,组成若干个活动小组,以便开展专题活动。

2.小组内制订活动计划。

(1)根据前面学习中对活动方案的理解,小组内探究、制订本次活动计划。

(2)小组内选出代表,汇报自己的活动计划。

其他小组予以补充。

(3)各小组修改完善自己的活动计划。

举例:小组活动计划组长: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交流活动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整体阅读,深入了解1.出示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思考:这五份材料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2)请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关于《汉字字体的演变》。

预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演变的过程,举出汉字演变的例子,体会汉字演变的规律。

明确: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

甲骨文是商周时代的文字,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

金文又叫铜器铭文,盛行于西周。

它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笔画特点是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

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楷书又名真书,产生于魏晋,盛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的特点是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

汉字演变的规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字形的总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形的出现都改变着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同时,汉字不断趋于定型化、规范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