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问责制
这些年来,从非典疫情到山西矿难,从松花江污染到三鹿奶粉事件,人们看到了对干部问责产生的巨大威力,问责制由此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片叫好声。
特别是《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追究失职渎职领导干部、打造责任政府的新时代。
作为担负一定责任的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问责制呢?
一、转变执政理念,改进领导方式,充分认识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极端重要性
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可以有效地矫正少数领导干部被扭曲的心灵,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依德执政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为谁用权、对谁负责的根本性问题。
一是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广纳众家之言,促进科学决策。
二是有利于强增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兑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承诺。
三是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恪守修身之道,抱定做人根本。
二、适应形势需要,体现时代要求,准确把握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根本目的
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欲望越来越高。
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既是党政治文明的体现,也是实行“问责制”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提升能力,真抓实干当公仆。
二是要从严治官,再树自身新形象。
三是要巩固阵地,全力加强血肉联系。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有效举措,全力破解影响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现实难题
有过错的要问责,无作为的也要问责,给“太平官”戴上“紧箍”,让那些“慵懒平”等所有不称职干部无藏身之处。
一是要完善相关配套规章,消除问责的技术性细节障碍。
首先,要明确问责的种类和层次。
其次,要明确界定责任。
再次,要明确责任追究程序。
二是要解决权力与制度的关系,消除权力大于制度的障碍。
三是要解决权力与群众的关系,消除权力只对上负责的障碍。
四是要解决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消除重权轻责的障碍。
四、构建问责体系,强化制约监督,全面推进领导干部问责制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通过立法保障公民的问责权。
政府要为公民提供良好的问责法制环境,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信息公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要通过制度化手段确保公民问责的途径和方式。
三是要赋予人大、政协问责的权力。
在发挥新闻媒体更多的监督权力的同时,要赋予人大、政协三个方面的问责权力:1、获取信息的权力。
2、质询权力。
3、调查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