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影响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普及率急剧增长,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大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对象之一,信息技术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本文对互联网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应对不利影响的措施,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大学生影响
Researches about Influences of 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university students, influence
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由2011年下半年的18.7小时增至19.9小时。
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互联网利用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对人类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网民职业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
针对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一、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利用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群体中重点关注的一部分,其利用互联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追逐的热情。
大学生该摆脱初高中时期的束缚,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实物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
基于此,面对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文化的强烈视觉冲击,大学生自然而然成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最大的使用群体。
(2)大学的学习过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熟练和科学地利用网络。
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等相关课程,作为基本技能必须掌握,另外,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多通过网络完成,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甚至网络授课,网上答疑等,学生也需要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及时准确地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
(3)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与网络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已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掌握计算机技能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相关,人际交往、购物、娱乐、求职等等都可通过互联网通道即时实现。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有利影响
合理、科学的利用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许多便利。
首先,网络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匿名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放松自我,根据自身情况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
网络信息的广泛与迅捷使得大学生可更快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发展,接触多种多样的文化,了解世界各个角落的的状况,对自己所处的情境有更深的认识,进而正确认知自我。
再次,利用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发现更多的学习与发展自己的机会。
网络上普遍的知识共享现象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免费的学习、娱乐资源,从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得以极大地丰富。
总之,互联网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重要产物,为大学生的知识更新与创造带来了重大的便利,虚拟社区的蓬勃发展,引领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等需求参与不同的社区,与社区成员进行互动。
总之,网络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学习方式,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平等的文化参与机会,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张扬和自我意识发展,有利于主体意识发挥和激发感知想象力。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正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
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帮助大学生丰富自身学习生活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极大妨碍了一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方面,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丰富庞杂,良莠不齐,一些免疫力差的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逃避现实,通过网络游戏、聊天等麻痹自己,潜移默化中他们的心理受到了极大地影响,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不愿与周围人交流,接受网络上劣质信息,使得自
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
(2)学习生活方面,有些缺乏自我控制的大学生长期沉溺网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玩网络游戏、聊天等娱乐消遣,不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学习带来的便利,不顾老师、父母、亲人、朋友的叮嘱,把学习抛至一遍,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能力也未得以提升,对其毕业和工作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3)心理方面,有些大学生易于网络成瘾,沉溺于虚拟世界里的人和事,他们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其典型症状为: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情绪抑郁,社交面狭隘,人际关系冷漠。
高网络依赖症的大学生长期通过网络麻痹自己,更易产生心理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由于对虚拟空间的依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收到严重挑战,人际交往隔阂、情感淡漠,甚至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出现倾斜,道德缺失。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高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
四、应对不利影响的建议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覆盖率将不断扩大,信息爆炸程度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在不久的将来会对人类生活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将与网络一起成长,他们会区别于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中心的大学生。
大学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尽量减少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作用。
基于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网络的不利影响。
(1)将网络教学与思想道德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当今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网络教学与思想道德教学,但两者各自为政,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与网络使用者的素质培养完全脱节。
面对网络日渐显著地负面影响,有必要将网络教学与思想道德教学结合起来,既让大学生学习到实用的网络技巧,又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选择优质信息,增强网络道德观念,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合理利用网络。
(2)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网络管理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有必要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设中。
高校要组织好人力、物力,共同努力完成自身网站的特色化建设,重视网络文明的建设,引导大学生更科学的了解网络,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
(3)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鼓励大学生加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虚拟社会为大学生认识现实社会提供了更新颖的渠道,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社会来帮助大学生拓展和加深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引导鼓励大学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注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教育,呼吁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回归,把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隐患降至最低程度。
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当代大学生又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接班人,信息时代,他们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已成为关注的重点。
网络的出现和法则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得大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强信息甄别能力,在网络世界里找到真正的自我,真正成为E时代的主导群体,为国家网络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俊杰,姚本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学刊,2009(2):90—94
[2]王莉,卢桂桃.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2):92—94
[3]何光胜.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哲学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9
[4]中国互联网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2012-07-23 /201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