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朗月行》吟诵教学

《古朗月行》吟诵教学

《古朗月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式阅读法--吟诵,初步感知平长仄短的规律。

能较自如地吟唱《古朗月行》。

过程与方法:以《古朗月行》入手,通过读、吟、舞伴随着手势节拍等方式喜欢上吟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诗文中的吟诵,感受吟诵带来的快乐!将吟诵这颗种子种植于内心。

教学重点:通过《古朗月行》感受吟诵的快乐
教学难点:能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正确吟唱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教师导入语:孩子们参加了最美吟诵,谁来为大家吟诵一首你最拿手的古诗?
2.教师设置情景,现场吟诵唱一首诗。

二、诵诗歌、吟诗韵
1.今天我们学习吟诵这首诗——(板书:古朗月行)读一遍,试题应该这样停顿《古/朗月行》什么是“朗月”呢?朗读是大声、响亮地读,另一种在诗中出现的朗会有明亮、光线充足的意思,朗月就是又大又亮的月亮,“行”通常我们怎么理解?在这里是指歌唱的意思,“朗月行”就是在哪里唱歌?(月亮下)在明亮的月亮下就得唱赞美月亮的歌。

最后来理解下古,因为在李白之前有位著名的诗人写过,李白很喜欢这首诗、也喜欢这个题目,他也想用这个题目写首诗,为了表示他是向别人学习的,所以加了一个“古”字。

(再读题目)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就是可以吟唱的。

2.我们来回忆学习吟诵的步骤:(出示诗歌)
第一步是——为诗歌划分平仄(画平仄),还记得划分平仄的规则吗?(出示诗歌中的入声字、找出韵字)请你自己试着画一画吧!
第二步,按平仄诵读,诵读时要注意“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指名学生诵读、齐诵读)
第三步,吟诵,吟诵时除了要注意“平长仄短、入短韵长、平低仄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是——依字行腔
3、自己试着按依字行腔的规则来吟(指名展示)
4、教师纠正,逐句教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是什么意思呢?(请生说)小朋友的语气,很童真,很轻快。

(教吟)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谁来理解一下,“瑶台镜”,传说中王母娘娘住瑶台,瑶台镜就是仙人用的镜子,所以才能“飞在青云端“,(教吟)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刚刚四句是写李白看到的月亮,这里又是再写什么呢?(在晚上观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接着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接着写,又写到了什么?(月亮上的玉兔在捣什么?——药)白兔的药容易捣吗?终于把药捣好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教吟)长生不老药捣成了,该给谁吃呢?(教吟)
5、师示范吟诵,学生认真体会活泼跳跃,你觉得老师吟的节奏怎样?(好快乐的歌声呀
李白写好这首诗,怎样检验他写得好不好呢?他一定要诵出来,吟出来,好听,不仅我喜欢,大家一定也喜欢,所以诗人吟诵,情到深处,自然有体态,就像我们听歌听到深处,手舞足蹈似的,身体很舒适,和着韵律舞动起来。

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手舞动起来,
6、学生自行练习
7、指名展示、齐吟
三、拓展延伸
1、拓展欣赏《古朗月行》全诗。

2、师吟诵整首诗,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
3、拓展延伸,整首诗歌的
提出希望:每周去吟诵一首诗,我相信,你一定会真正的爱上古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