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载体,也是一个常
考常新的内容,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是提高
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

但是,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困扰学生和教师
的难题。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想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
师就必须在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学
习方式,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初读材料,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生拿到一篇阅读材料后,首先要怀着欣赏的态度初读材料,以浏览的方式阅读,浏览
材料的标题、作者、写作时间、文段出处、内容注释等,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基本把握作者
的写作思路及情感倾向,理解行文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确定文章体裁。

有些情感性文章还
要有意识地搜寻自己是否有与材料相类似的经历或体验、是否能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从而把整个阅读理解过程放在一个整体的氛围中。

做到了这些,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而且还能提高理解材料的准确度,对阅读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二、再读材料,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在初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对材料心中有数后,应该带着提出的问题,对材料进行筛
选阅读,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再读材料,理解材料,把最有价值的材料信息收入囊中,理
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立足全局,细化局部
在明确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后,才能真正进入文本语境。

但是,整体的掌握不代表
细节的理解。

古人讲求“微言大义”,现代人在文章写作时,也通常会借助细节或者局部表达
个人情感,因此,要想提高现代文的阅读水平,首先要在理解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进行细
节的揣摩。

学生学会了立足全局、细化局部,就可以在做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情感世界好比一座蓊翳的森林,其中有着多种多样乃至复杂微妙的群落,爱与恨也许是其中最
壮美与最森严的群落,但除了爱与恨,人的情感森林里还会有诸如钦慕与嫉妒、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 )与( )、崇信与狐疑、满足与失落、狂喜与沮丧、( )与( )等等互相纠结的乔木灌木藤萝草茵。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学生在阅读时可以从《让情感的森林永远青葱》这个题目中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进一步阅读时,把握文章的基本思想核心。

此题是要求学生在局部内进行答题,因此,就
需要对局部进行细化。

从这小段文字中,学生应该发现“欣悦与懊恼、痛快与惆怅”等这些连
接的词都是反义词组成,这就确定了答案的方向。

尔后,学生如果再细化就会发现“情感”是
主题,围绕这个词进行作答,而且不重复,符合全文基调,那解题就易如反掌了。

四、在文本材料的阅读中,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初中语文不仅是汉语教学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如语文教材中就有许
多文章是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不仅是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精神、吸取知识养料的重要渠道,
也是学生构建个人文化观、增强个人思想深度的基础。

如果学生真的能在文章中体会到各种
文化精神,体验到作者的内在情感诉求,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意义,那个人的思想意识必然
得到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分高能”就不是一句空话。

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取得好成绩,技巧是外在的,知识素养才是内在的,是必需的。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坚定素质教育、全面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宗旨,在日常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点,强化文章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把文化这一代表人类文明的基本形式作为教学的重点。

如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教师可
以把文章中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作为阅读的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发散思维,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因子进行适当探讨,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扩展学生的思想宽度。

总之,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制定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