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玉敏《民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债的消灭)【圣才出品】

张玉敏《民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债的消灭)【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 债的消灭
19.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债的消灭概述
1.债的消灭的概念
债的消灭指债的关系客观上终止而失去其存在。

当债的消灭原因发生时,债在法律上当然消灭。

当债务人具有抗辩权时,对于债权人的请求,债务人可以凭借抗辩而拒绝给付。


债的消灭的概念
债的消灭概述 债的消灭的原因
债的消灭的共通效力
清偿的意义及性质
清偿 清偿的主体
代物清偿的概念、性质、要件和效力
清偿抵充的概念、要件和方法
提存的概念及其要件 提存 提存的程序
提存的效力 抵销的概念及其意义
抵销的要件
抵消 抵销的方法
抵销的效力
免除
其他消灭原因
混同 债的消灭
辩权有两种:
(1)使债权人的请求一时延期的延期抗辩权;
(2)永久阻止债权人请求的永久抗辩权,永久抗辩权的行使使债权的行使被永久阻止,实际上达到与消灭债权同样的后果。

2.债的消灭的原因
(1)债的终止原因有: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合同解除;债务相互抵销;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债权人免除债务;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2)债的消灭原因
债的消灭原因,可以按使债权归于消灭的理由及原因事实的法律性质,作以下分类。

①按消灭理由分类
债权是达到一项事实目的之手段,目的消灭,债权也消灭。

因此,债权消灭原因以消灭目的为理由,也可有其以外的理由。

②按原因事实的法律性质分类
债的消灭一般原因按原因事实是否为法律行为可作以下区分:
a.法律行为——合同解除、免除、抵销、提存。

b.准法律行为——清偿。

c.事实——混同。

3.债的消灭的共通效力
(1)债的关系不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2)从权利和从义务一并消灭。

债的关系消灭,依附于主债权债务的从属债权、债务,如担保、违约金等一并消灭。

(3)负债字据应当返还。

负债字据是证明债权债务存在的重要文件,债权人持有负债字据,通常情形即足以证明债权存在,因此,债的关系消灭,债权人应当将负债字据返还债务人或者涂销,因故不能返还的,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出据债务已经消灭的字据。

(4)在债的当事人之间产生后合同义务。

后合同义务是在债的关系消灭后,依诚实信用原则在原债的当事人之间产生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违反后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害的,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清偿
1.清偿的意义及性质
清偿,是指债务人按债务本旨而实现债权内容的给付,以此使债权人实现获得一定财产或劳务的目的,并消灭债权。

这与实现债务内容的过程称为债务的履行一样,表现为以此达到目的消灭债权的性质。

清偿为实现债的目的的行为,是债消灭的最主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关于债的履行的法律性质,究竟为法律行为或事实行为,学说纷纭,近年来的多数意见认为,清偿是准法律行为。

2.清偿的主体
(1)清偿人
清偿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债务人或者其代理人,但也可以是第三人。

①债务人。

债务人负有清偿的义务,自属应为清偿之人。

②被授予清偿权限的人。

③第三人。

第三人清偿是指由第三人为消灭债务,以自己的名义向债权人为清偿。

第三人清偿原则上应当允许,但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限制第三人清偿:
a.债权人与债务人特别约定不得由第三人清偿的债务。

b.按照债的性质不得由第三人清偿的,这是指专属于债务人本人的给付,即给付着重于债务人的要素,以债务人的性质、人品、技能、熟练程度等为条件。

(2)清偿受领人
①受领权人
有权受领清偿之人,通常为债权人,但不限于债权人,还包括:
a.债权人的代理人。

b.破产财产的管理人。

c.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

d.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受领清偿的第三人。

②向非受领权人为清偿
对于债权人及有受领权人以外的人进行的清偿,原则上不发生清偿的效力。

在以下情形例外地承认其清偿为有效。

a.经债权人承认或受领人在受领后取得债权。

b.向债权的准占有人为清偿。

债务人对债权准占有人清偿发生效力应具备以下要件:第一,受领人须为债权准占有人;第二,清偿人实施清偿行为时须为善意;第三,清偿人实施清偿行为须无过失;第四,债务人须已经客观上向债权准占有人实施了清偿行为。

c.债权人获得利益。

对于无受领权人的清偿无效,但债权人因此获得利益时,在该限度内发生清偿效力,这是因为债权由此达到了目的。

3.代物清偿
(1)代物清偿的概念和性质
代物清偿,是指债务人以他种给付代替原定给付,债权人予以受领从而消灭债的履行行为。

代物清偿的性质,代物清偿的成立以债权人受领债务人的替代给付为条件,其要物性为学者所公认。

因此,代物清偿为独立的要物合同。

(2)代物清偿的要件
代物清偿的成立,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须有债权、债务存在;
②须以他种给付替代原定给付;
③须当事人间形成代物清偿的合意;
④须当事人按代物清偿的合意实际履行。

(3)代物清偿效力
①引起债的消灭。

代物清偿既为债的一种履行方式,自然发生债履行的法律效果,引起债的消灭。

②原定给付如为有偿给付,代物清偿人应对其给付承担权利瑕疵及质量瑕疵的担保责任。

原定给付如为无偿给付,代物清偿人不负瑕疵担保责任,仅对其加害给付承担过失责任。

4.清偿抵充
(1)清偿抵充的概念
清偿抵充,是指债务人对于同一债权人负担数项同种类债务,或负担同一项债务而约定
数次给付时,如果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全额债务,约定、决定该给付抵充某项债务的制度。

(2)清偿抵充的要件
①债务人对同一债权人负担数笔债务;
②须数笔债务的给付种类相同;
③须债务人所为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3)清偿抵充的确定方法
清偿抵充可分为三种类型:约定抵充、指定抵充和法定抵充。

确定抵充顺序的基本规则为: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的依指定,无指定的依法定。

①约定抵充
依契约自由原则,债务人可以与债权人约定抵充哪笔债务。

债务人也可以在未提出给付前与债权人约定各笔债务清偿的先后顺序。

②指定抵充
债务人在提出给付时有权指定抵充哪笔债务。

为避免债务人为抵充指定时滥用权利,《合同法解释(二)》第21条规定,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第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第二,利息;第三,主债务。

③法定抵充
在既无抵充约定,债务人在为给付时又未指定抵充哪笔债务时,应依法律规定的抵充次序确定抵充哪笔债务。

法定抵充顺序为:
a.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