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

孔子学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正确认读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炉火纯青、毕 恭毕敬、如痴如醉”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孔 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做事认真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堂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孔子的语言、动作、 神态来体会孔子不断进取的精神,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 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读词语。

2、回顾课文,说说孔子学琴经历了那些阶段? (随生说师相机板书)学会曲谱 掌握技巧 领会思想 体会作者二、品读人物,感悟思想 1、学习第 1 自然段 。

2、生自由读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品读赏析,讨论交流: (一)、出示学习提示 1: 孔子是怎样使自己的琴艺达到炉火纯青的超高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在旁边写 上批注。

1、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 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说完,又席地而坐,继续弹奏起来。

3、孔子摇摇头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作曲者的思想内容,这样弹奏怎么会使人感动呢?” 4、孔子又摇摇头,认真地回答:“不行啊,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说完,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5、从这些句子的学习中,你体会到孔子是怎样的人?板书: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等。

(二)出示学习提示 2:在整个练琴的过程中,师襄几次去看孔子学琴?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2~ 6 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师襄看孔子弹琴时的神情变化以及对孔子的评价,说一说 自己的感受。

1、句子一:他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 悦耳动听。

便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可以学一首新的曲子了。

” 2、句子二: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一曲弹完,好半天,师襄才醒悟过来。

3、句子三:他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

4、句子四:师襄一听,既惊异,又佩服。

他站起身来,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 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 5、指导分角色朗读。

6、演一演。

四、感悟写法 1、同学们,文章主要写孔子学琴,那为什么四次出现描写师襄听琴的神态、动 作、语言? 2、指名回答。

3、教师提示:这样描写是从侧面表现出孔子的虚心好学、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的优秀品质。

我们在以后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运用这种写法。

4、学习用侧面描写写几句话。

五、总结全文,说说收获。

1、师小结:回顾孔子学琴的时间的词语,可见孔子学琴学得时间很长。

孔子的 琴艺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纯熟,精湛,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我们今天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诵读名言,感情升华师:有几千弟子的孔子谦虚好学,不断进取,做事精益求精,他做事的态度 一定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共同分享他的思想精华。

(齐 读)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温故而知新。

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七、板书设计 12 孔子学琴不知又过了多少天 又过了些时候 过了几天 一晃十天过去了体会作者 领会感情 掌握技巧 学会曲谱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勤学苦练 不断进取第二课时(一)导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再一次 走进课文走近孔子,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这位伟人身上借鉴一些值得我们学习 的品质。

(二)精读品悟1、幻灯出示: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子用多长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在文中相应的地方作简单的笔记。

2、学生默读思考3、交流(在交流中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生 1:我认为孔子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这首曲子。

因为文中第二自然段 写着“一晃十天过去了……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师襄之所以可以踏着琴声 来到孔子窗前,说明孔子已经会弹这首曲子了,而且弹奏的节奏也还不错。

生 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

课文中第三自然 “过了几天”孔子仍然在弹这首 曲子,后来两次师襄去看孔子时,孔子也都在练习这首曲子,所以孔子学这首曲 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

生 3:我也这样认为:孔子学这首曲子的时间应该比十天长一些。

文中二至五自然段里有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一晃十天过去了”“过了几天”“又过了些时候”“不知又过了多少天”这些时间加起来也该有一个月了吧。

生 4:不对。

在第二自然段中明明写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在十天的时间里,连老师都说他会弹了,可见他是在十天的时间里学会了这首曲子。

生 5:十天就学会了,那以后的时间他是在玩吗?(教师见时机成熟)于是引导说:同学们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请同学们再 一次认真的读课文,请你在最能表明你观点的词语或句子处仔细琢磨,然后把你 想到的告诉大家。

以便更有力的说明自己的观点。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然后,找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交流自己的意见、理由或想法。

6、全班交流。

师:请两种不同意见的小组各先用一句话简单阐明自己的观点。

生 01:我们仍然坚持孔子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学会了曲子。

生 1:我们认为孔子学会这首曲子用了十多天甚至一个月的时间。

师:我们先请认为孔子十天学会曲子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好吗? 生 02:文中记录着师襄的话:“你已经练了整整十天,这首曲子也会弹了, 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 “整整十天”从整整一词可以看出师襄觉得这些时 间已经足够了已经不短了,这足以说明孔子用十天时间学会了这首曲子。

老师打断:你能把你体会到的师襄话中的意思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

生 03:课文中写着:“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的 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 踏着琴声来到孔子 窗前说明孔子弹得已经不错了,节奏感很好了。

生 04: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着“他有多方面的特长”“还精通音乐”“尤其 弹得一手好琴”像这样一位人物,用十天学会一首曲子足够了。

生 05:我忽然想到, 孔子弹琴已经这样了不起还拜师襄为师学习弹琴,说明师襄的琴一定弹得更好,在当时应该算得上是位艺术家了吧。

所以他的话绝对可信。

孔子就是十天学会的曲子。

师: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现在想改主意的同学,你可以被他们几个统一过去了。

生 2 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别过去,听听我们的意见再说吧。

十天的收获在师襄和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孔子是学会了这首曲子,可是孔子自己却并不满足,大 家听听孔子的话:“我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呢!”孔子认为 自己十天下来了,弹得还不够好,还需继续努力。

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掌握弹奏技巧,不算真正的会弹这首曲子。

师:我们也特想听听你读一读孔子的话。

这位学生读孔子的话。

生 3:我来接着说。

后来孔子就继续练琴,过了几天,他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还不满足,还要弹出曲子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

他对自己的水平总也不满足。

所以孔子是用了更长的时间练习这首曲子的。

师:老师听了你们两方面的理由以后,有这样一种感觉:看来关于孔子练习 的时间长短已不再重要了,关键在于人们对“学会”的认识不同,是吗? 孔子对 自己提出一系列的要求,他做到了吗? 生:他做到了。

第三自然段中写着“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的像小 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真说明他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

我也练过琴, 一首曲子我练了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时,弹起来仍不免断断续续,偶尔用错手指。

如果我在回琴的时候能够做到手指运用自如,老师一定会给我一百分的。

生:孔子继续练琴时,他弹得更好了,弹出了曲子的思想感情“师襄再次来 到孔子的住处。

刚一进门,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一曲弹完,好 半天才醒悟过来。

”我觉得孔子此时已经弹得太好了,曲中的情感可以把人给迷 住,真是太了不起了!我真想听听这样的曲子! 师:很遗憾,老师课前并没有找到这首曲子。

大家想个办法,怎样才能让我 们领略一下如此迷人、如此激情洋溢的乐曲风采呢? 学生稍沉默了。

师:让我们认真地读课文吧,读出师襄的感受,从这些描写师襄感受的句子 中想象一下曲子的美妙,称赞一下孔子技艺的高超。

指导朗读这部分。

师襄听到让他如此陶醉的曲子以后,说了什么?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朗读了师襄的话。

师:同学们觉得师襄的话语气怎样?生:师襄语气里满是赞叹。

生: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孔子的佩服。

师: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次师襄的话。

学生再次朗读师襄的话 教师朗读孔子的话:“不行啊,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这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读后稍顿再问:“故事到此处你有何感想?” 生:我觉得孔子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生:我觉得从一首曲子体会作者是怎样的人,这是不太可能的。

虽然文中记 述孔子做到了,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所以孔子真了不起呀! 师:孔子确实做到了!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吧。

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然后自由发表意见。

诸如:“孔子太 了不起了!”“弹到这种程度太不容易了!”等等。

师:所以师襄称赞孔子的琴艺是—— 学生中不少人一起回答:“炉火纯青!” 师:你知道这个词语的含义吗? 生:我猜了一下,可能是说炉子里的火呈现青色吧。

生:我查了字典,没能查到它的解释。

生:我在成语词典中找到了它的含义。

相传道家炼丹,直到炉子里的火苗呈 现纯青色时,就算成功了。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孔子 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同学们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意识越来越强了,老师真为此高兴。

回到课 文,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小小的一件学琴的事就让后人们如此赞叹不 已。

那么,从今天孔子学琴这件事来看,他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呢?生:我认为孔子做事非常认真,他“毕恭毕敬的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 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 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生:我认为孔子非常谦虚,他本来弹琴非常好了,还要继续拜师学习。

生: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这样做正是 这句话的最好解释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