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12.30(修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1.12.30(修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王凤歌(修改于2011.12.30)实验一直流网络定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尔霍夫和迭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2、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3、学习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4、验证功率输出最大条件。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1、电工实验装置(DG011T、DY031T、DG053T)2、电阻箱四、实验要求1. 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 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 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时的“ +、-”极性。

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可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4.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 +、-”号的记录。

五、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

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I = 0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U = 02、迭加原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

独立电源称为激励,由它引起的支路电压、电流称为响应,则迭加原理可简述为:在任意线性网络中,多个激励同时作用时,总的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响应之和。

3、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1-1所示,其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U OC,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的入端等效电阻R0。

图1-14、 对于已知的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其入端等效电阻R 0可以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出。

下面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1) 由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可知SCOCI U R =0 因此,只要测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和短路电流I SC ,R 0就可得出,这种方法最简便。

但是,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例如有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内部的器件时),不能采用此法。

(2)测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以后,在端口处接一负载电阻R L ,然后再测出负载电阻的端电压U RL ,因L LOCRL R R R U U +=则入端等效电阻为L RLOCR U U R )1(0-= (3)令有源一端口网络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然后在端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 ,测得入口的电流I (如图1-2a 所示),则IUR =0 也可以在端口处接入给定电流源I ′,测得端口电压U ′(如图1-2b 所示),则I U R ''=图1-2a 图1-2b5、一个含有内阻r 0的电源给R L 供电,其功率为 L L L R R R E R I P ∙+=∙=202)(为求得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的最佳值,我们可以将功率P 对R L 求导, 并令其导数等于零,解得:2040020)()(2)(E R R R R R R R dR dP L L L L L ∙++-+= 0)(2040220=∙+-=E R R R R L L 于是解得R L = R 0 则得最大功率: 0200204)(R E R R R E P L L mas=∙+= 由此可知:负载电阻R L 从电源中获得最大功率条件是负载电阻R L 等于电源内阻R 0。

六、实验步骤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按图1-3接线,其中I 1、I 2、I 3是电流插口,K 、Z 是双刀双掷开关。

图1-3先将K 、Z 合向短路一边,调节稳压电源,使U S1=10V ,U S2=6V ,再把K 、Z 合向电源一边。

测得各支路电流、电压,将数据记录于表2-1中。

表1-12、 验证迭加原理实验电路如图1-4。

首先把Z 掷向短路线一边,K 掷向电源一边,测得各电流、电压记录于表1-2中。

图1-4实验电路如图1-5.再把K掷向短路线一边,Z掷向电源一边,测得各电流、电压记录于表1-2中。

图1-5两电源共同作用时的数据在实验内容1中取。

表1-23、测定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既伏安特性)U=f(I)。

按图1-6接线,改变电阻R L值,测量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数据填在表1-3内。

根据测量结果,求出对应于戴维南等效参数U OC、I SC。

其中R1=200Ω、R2=300Ω、R3=510Ω、U S=10V表1-3图1-6 4、利用实验原理介绍的方法求R 0=SCOCI U ,数据在实验内容3中取。

5、 将Uoc 和R 0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测量其外特性U=f (I )。

数据填入表1-4中。

图1-76、 最大功率输出条件的验证i. 根据1-4中数据计算并绘制功率随变化的曲线,既P = f (R L )。

ii. 观察P = f (R L )曲线,验证功率输出最大条件是否正确。

七、思考题1、叠加原理中E 1、E 2分别单独作用,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 1或E 2)置零(短接)?2、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八、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验证KCL 的正确性。

2.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 的正确性。

3.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

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4.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5、根据实验内容3和5的测量结果,在同一坐标纸上做它们的外特性曲线。

6、心得体会及其他。

EWB仿真实验(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2)、验证迭加原理(3)、 测定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既伏安特性)U=f (I )。

(4)、利用(五、实验原理介绍的方法)求R 0, 1)由戴维南定律和诺顿定律可知:R 0 = Uoc Isc2)、测出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以后,在端口处接一负载电阻R L ,然后再测出负载电阻的端电压U RL ,因U RL = UocRo+RL• R L则入端等效电阻为)(0LRL RLOC R U U U R -=L RLOCR U U R )1(0-==(7.183/4.621-1)800=443.5Ω 3)、令有源一端口网络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然后在端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 ,测得入口的电流I ,则R 0 = UI=6/13.52=443.7Ω4)、上述内容测得的等效参数选电阻R 0构成戴维南等效电路,测量其外特性 U ′=f (I ′)。

实验二日光灯交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学习功率表的使用。

2、学习通过U、I、P的测量计算交流电路的参数。

3、学习如何提高功率因数。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电工实验装置:(DG032T,DY02T,DG053T)四、实验要求1、本实验用交流市电220V,务必注意用电和人身安全。

2、线路接线正确,日光灯不能启辉时,应检查启辉器及其接触是否良好。

1、各支路电流都要接入电流插座。

五、实验原理1、日光灯结构如图2-1所示,K闭合时,日光灯管不导电,全部电压加在启动器两触片之间,使启动器中氖气击穿,产生气体放电,此放电的一定热量使金属片受热膨胀与固定片接通,于是有电流通过日光灯管两端的灯丝和镇流器。

短时间后双金属片冷却收缩与固定片断开,电路中电流突然减小;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这时镇流器两端产生一定的感应电动势,使日光灯管两端电压产生400V至500V高压,灯管气体电离,产生放电,日光灯图2-1 日光灯结构图图2-2 日光灯电路模型图点燃发亮。

日光灯点燃后,灯管两端电压降为100V左右,这时由于镇流器的限流作用,灯管中电流不会过大。

同时并联在灯管两端的启动器,也因电压降低而不能放电,其触片保持断开状态。

日光灯点燃后,灯管相当于一个电阻R,镇流器可等效为一个小电阻R L和电感的串联,启动器断开,所以整个电路可等效为一R、L串联电路,其电路模型如图2-2所示。

六、实验步骤1、测量交流参数如图2-3 接线(先不接电容C)。

注意:功率表为智能型表,接线时可不考虑同名端。

图2-3 日光灯电路表2-12、提高功率因数并联电容C分别为1μf、3.2μf、13.2μf,令U=220V不变,将测试结果填入表2-2中。

表2-2七、预习思考题1. 参阅课外资料,了解日光灯的启辉原理2. 在日常生活中,当日光灯上缺少了启辉器时,人们常用一根导线将启辉器的两端短接一下,然后迅速断开,使日光灯点亮,或用一只启辉器去点亮多只同类型的日光灯,这是为什么?3. 为了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常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此时增加了一条电流支路,试问电路的总电流是增大还是减小,此时感性元件上的电流和功率是否改变?4. 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器法,而不用串联法?所并的电容器是否越大越好?八、实验报告1.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进行必要的误差分析。

2.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出电压、电流相量图,验证相量形式的基霍夫定律。

3.讨论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4.装接日光灯的心得体会及其他。

EWB仿真实验1、测量交流参数2、提高功率因数实验三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一、实验目的l、研究三相负载作星形联结时,在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线电压与相电压(或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2、比较三相供电方式中三线制和四线制的特点。

3、掌握三相交流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属性:验证性实验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电工实验装置:DG04T、DY012T、DG051T四、实验要求实验前些预习报告,凭预习报告参加实验。

熟悉三相负载星形联接方法。

实验中听从安排,正确使用仪表,记录测量数据,实验后根据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l、图3-1是星形联结三线制供电图。

当线路阻抗不计时,负载的线电压等于电源的线电压,若负载对称,则负载中性O′和电源中性点O之间的电压为零。

C图3-1其电压相量图如图3-2所示,此时负载的相电压对称,线电压U线和相电压U相满足U线=3U相的关系。

若负载不对称,负载中性点O′和电源中性点O之间的电压不再为零,负载端的各项电压也就不再对称,其数值可由计算得出,或者通过实验测出。

2、位形图是电压相量图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图形上的点与电路图上的点一一对应。

图3-2是对应于图3-1星形联接三相电路的位形图。

图中,U AB代表电路中从A点到B 点的电压相量,U A'B'代表电路中从A′点到O′点之间的电压相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