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研究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研究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以某小区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
化-生物接触氧化-过滤的处理工艺。

结果表明:出水CODCr、
B0D5、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9.3%、88.2%、66.7%、75%。

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符合《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 ( DB61/224-2011 )的一级排放标准。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沉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1] 、人口的递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2,3],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河道[4,5],
使城市的河道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得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文章根据国外成熟技术的借鉴和国内的研究实践,确定
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过滤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
物和设计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废水水质及来源某生活小区位于该市市郊,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500m3/d ,
污水主要来源于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放水,设计进水水质及出水标准见表1。

2废水工艺流程根据生活污水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采用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法为主体工艺进行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
1。

化粪池出来的污水经格栅拦截大颗粒杂质后,由泵提升
至调节池。

调节池出水进入水解酸化处理池和生物接触氧化
池,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大部分降解为CO2和H20,少部分转
化为活性污泥。

出水流入沉淀池,沉淀池上清液溢流进入中
间水池,沉淀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压滤处理。

中间水池出水
经泵提升进入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消毒池消毒,出水直接回用。

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
该污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见表2。

3.1格栅
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格栅,经格栅截流大块杂
物,去除较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2水解酸化池
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利用水中和填料上的兼氧菌,
将不融于水的、大分子的有机物变为可溶性,小分子的可生化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创造条件。

3.3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水进入生化接触氧化池进行生物氧化反应,有机污染
物作为养料被微生物吸收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3.4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出水进入沉淀池,在此进行混合液的
泥水分离,清水自流进入消毒池,沉淀污泥通过污泥泵进入污泥浓缩池浓缩消毒处置。

3.5中间水池沉淀池出水暂存中间水池,内设增压泵,提升进入过滤器。

3.6过滤器设计碳钢结构,采用石英砂组成的滤料层,去除沉淀池出水中没有彻底去除的微量悬浮物,出水水质满足回用要求。

3.7接触消毒池污水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消

池中与消毒液有效接触,使之完全去除。

3.8污泥浓缩池剩余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通过重力沉降、浓缩后进

机械压滤处理,干泥饼外运处置。

4工程运行效果
5效益分析
1)人员费用。

污水处理站配备管理人员 3 名,每人
每月以1200元计,则每吨水人员费用为:3X 1200/ (30X 480)=0.25 元/吨。

(2)电费。

水处理设备总运行功率为22.4kW,
0.0008 元/克=0.01 兀。

以上三项总费用为: 0.25+0.45+0.01=0.71 兀/吨。

6 结束语 实践表明,采用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 -过滤工艺处理 某小区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处理后,污水中的 CODCr 、BOD5、
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 89.3%、88.2%、66.7%、75%。

污 水中各污染物指标均可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
( DB61/224-2011 )的一级标准。

参考文献
[1]索艳丽,潘晶,陈永强 .生物 -生态组合系统处理分散 生活污水应用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5( 3): 376-380.
应用[J].广西轻工业,2009, 25 ( 7): 95-96. [3]高湘,王吉宁,金同轨,等 .絮凝 -气浮法在生活污水 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给水排水,2002, 28 (5): 29-31.
使用系数:K=0.8,则每日用电量为 22.4 X 24X
0.8=430.08kW?h ,
费为 0.45 兀/吨。

若单位电费以0.5元/ (kW?h )计,运行电 3)药剂费用。

按每吨水消耗二氧化氯 1g 计算,每吨水需要 4.23g 的30%工业盐酸和1.867g 的氯酸钠。

30%工业盐酸按照 800 元 /t 计算,氯酸钠按照 3900 元 /t 计算,
则产生1gCIO2的成本计算为:
1.867g X 0.0039 兀/g+4.23g X [2]黄赞洲,陈宗庆.A/O 工艺在
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的
[4]王青颖.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研究
方向[J].污染防治技术,2007 , 20 (5): 37-38.
[5]刘晓璐,牛宏斌,闫海,等.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
艺研究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3 , 29 (9): 184-190.
作者简介:侯海锋( 1982-),男,硕士,助理工程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