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简介
莎士比亚生平:
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

14岁时家道中落,中途辍学帮助父亲料理家务。

18岁时取哈瑟维,次年生苏珊娜,此后又生一对龙凤胎——茱迪丝和哈姆奈特(11)1568年,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参加剧团。

二十五六岁时开始写剧本。

1613年,莎士比亚还乡,1616年4月23日去逝
创作分期
早期(1590——1600):历史剧、喜剧时期主要作品:喜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
中期(1601——1607):悲剧时期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喜剧《一报还一报》
后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历史剧《亨利八世》
《哈姆雷特》
1.Hamlet
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吗?
a.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

他对父王的评价
在大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
他对人的看法是:Hamlet, p.317
奥菲利娅对他的描述:p.332
b.脆弱
当哈姆雷特面对丹麦的现实时,他的人文主义者的理想破灭了。

他感到忧郁的同时,在面临一个重大责任时,感到无力,甚至想到了自杀。

例子:p.287,p.300,p.326
c.聪明、机智
装疯
排演戏中戏
看破护送者的诡计
d.矛盾、犹豫、顾虑重重
鬼魂是真是假的,它会不会骗人?
生存还是毁灭?
人文主义还是宗教?(要不要在克劳狄斯祈祷时杀死他?)
对待奥菲利娅的态度
e.行动力p.363,364
2.Hamlet的艺术特点
1.结构。

莎士比亚很注意情节的安排,他的戏剧常常包含几条平行或交错的情节。

a. 三条复仇的情节交织在一起。

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为主线
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为副线
三条线索繁简得当,相互联系,彼此衬托。

b.戏中戏(Mise en abyme)。

戏中戏或剧中剧,是当故事发展时叙述另一个故事的一种文学技巧。

法语称之为叙事内镜(Mise en abyme)。

(亦指纹章学里,将较小的盾牌纹章放在较大的盾牌上的纹章上的做法)。

戏中戏可以用于小说、短篇小说、剧本、电视、电影、诗、音乐,甚至哲学
2.次要情节推动主要情节发展,丰富剧情。

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雷特与奥菲利娅的爱情,写了哈姆雷特与霍拉旭之间的真诚友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斯吞对友谊的背叛。

波洛涅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等等。

3.Hamlet情节的丰富性还表现在它描绘的生活面广阔,从宫闱到家庭,从深闺到墓地,从军士守卫到民众造反等场面,一一展现。

莎士比亚突破古典戏剧的规矩,把喜剧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e.g.奥菲利娅落水淹死的悲惨场面之后
掘墓者的插科打诨p.379这种“崇高与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的混合在一起”,被认为是莎士比亚的特点之一。

4.语言华丽多变,多种风格杂糅,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

剧中有大段当事人沉痛的独白和以近似旁观者口吻发出的悠长咏叹,又有唇枪舌剑、刻薄辛辣的讽喻;既有滔滔不绝的雄文和富丽堂皇的华章,又有轻狂不羁的市井俚语和放荡无忌的插科打诨。

3、剧本的主题:借王子复仇的故事反映英国的社会现实,揭示当时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显示之间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2、三段重要台词“这是个混乱颠倒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导致古老的血族复仇故事变为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4.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人文主义这形象的基本特点,希望自己的国家像理想一样美好;
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有新的看法,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的转变;
他的悲剧产生的主观、客观原因。

4、哈姆雷特形象塑造的主要方法--
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造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独白或旁白在关键时刻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认识、自责和怀疑。

《奥瑟罗》
忌妒说和轻信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