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引导和鼓励广大小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
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断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及充满活力的校园。
二、实施原则
1、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坚持育人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寓练于乐,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3、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校内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基地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有机结合。
密切配合家庭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形成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合力。
4、坚持安全性原则。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制定事故处理、应急措施,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提高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范围:
全校学生
四、实施时间:
9月1 日起施行。
五、实施目标与方法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
要以我校“教学质量年、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为契机,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恢复具有一定运动技能项目,推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长跑运动。
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
育活动时间
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精心安排,确定体现特色的2~3个项目,努力形成学校的体育品牌。
要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上、下午课间操时间30分钟。
在每周教学日中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安排一节课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
要拓展活动内容,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使学生在系统的锻炼中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养成习惯。
学校要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在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同时建立各类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组建班级代表队、校级代表队。
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学生体育活动,实现人人“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目标。
3、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每年举办一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乒乓球、棋类、跳绳、踢毽等单项比赛。
比赛成绩将作为各类评优条件之一。
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春、秋季体育运动会或体育节,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举行1一2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
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众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性,所设项目全校学生参与率要不低于30%。
4、充分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导向作用
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设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充分发挥《标
准》的杠杆、导向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以校为单位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良好率达70%以上,其中优秀率不低于15%。
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生、奖学金评选,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保证我校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成立XX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