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送温暖工作总结此次口腔医学院开展了送保暖内衣的活动,活动期间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郭艳副书记亲临现场向10名受助学生亲手送去一份保暖内衣,此外,学生辅导员杨锋和吴文文两位老师也在现场与每一位同学就学习与生活展开一系列交谈。
晚上,两位辅导员老师还去了学生宿舍,就一些生活上的问题进行了交谈。
同学们纷纷感到来自口腔的温暖,并允诺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此次冬日阳光送温暖活动,口腔医学院的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社会中这部分群体的困难之处,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为他们提供他们的所需。
在慰问的过程大家感受到,其实这些困难大学生不仅缺少物质上的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安慰,有人可以陪他们玩,陪他们聊天,或者只是做一个倾听者。
对于他们来讲,精神上的满足远比物质更重要。
大家纷纷表示送温暖不能仅限于口头,应该落实到行动当中,也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定期定向的为困难以及特殊群体服务,使他们不仅仅能在节日中感受到来自学校以及社会的温暖,平日里也同样可以得到口腔学子的关心。
此次口腔医学院“冬日送温暖”活动圆满完成,但是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口腔将号召更多有爱心的同学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为更多的困难特殊人群提供帮助。
寒冬送温暖工作总结 [篇2]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大会和关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要求,在传统节日中体现党和政府关爱,在走访慰问中了解青少年基本需求,努力做到困难青少年得实惠、团员团干受教育、各界青年创和-谐,根据团市委《关于开展2011年上海共青团牵手行动--冬日阳光团员青年青春温暖集中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共青团上海市邮政公司从解决青年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节日期间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帮扶团青暖人心,凝聚团青创和-谐为主题的送温暖慰问活动,上海市邮政公司各级团组织积极参与,总共走访、慰问困难青年员工近180人,慰问金额达,以实际行动把市公司党委和团组织的关爱送到了员工家中。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做好2011年冬日阳光活动,公司团委在2011年1月初就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冬日阳光上海邮政团员青年青春温暖行动的通知》到各基层团组织,并拟定了帮扶团青暖人心,凝聚团青创和-谐为此次冬日阳光团员青年送温暖活动的主题,市公司团委要求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就送温暖工作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将此次冬日阳光活动作为节日前后的工作重点,必须做到走访慰问特困青年员工全覆盖。
各级团组织认真落实市公司团委的要求,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建立了以党政工团主要领导负总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级团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分级管理、分片包户、责任明确的实施办法,为送温暖活动做好了前期基础工作。
二、摸底排查,明确对象。
为确保节日期间送温暖工作落到实处,各基层团组织在1月初就对特困青年员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摸底排查,登记建档,将关注焦点重点投向五类特困青年。
一是建档困难青年;二是工资收入较低的困难青年;三是由于重大疾病、重大事故、意外灾害、子女教育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青年员工;四是生活上有一定困难的劳动模范和团干部;五是生活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
通过摸底排查,各基层团组织明确了帮困对象,为送温暖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依据。
三、领导带头,访贫问暖。
为了开展好此次冬日阳光送温暖活动,各基层党委、团委领导高度重视,不仅对送温暖工作作出具体指示,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予以阻止实施,同时亲自带队,深入基层一线慰问困难青年,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了解和关系他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情况,同时勉励他们鼓起勇气,战胜困难,这种种的举措确保了困难青年及家庭温暖过冬。
1、1月27日上午,天气寒冷,雪花飞舞,嘉定区邮政局团委在区局党委领导的带领下,先后上门走访慰问了城中路支局投递员许晴冰和新成路支局营业员武薇两名困难青年员工,送上新春祝福,勉励员工及家属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树立信心,战胜病痛,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一番安慰的话语,一份企业的关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真正做到了雪中送炭,温暖了困难员工及员工家属的心。
2、宝山区邮政局团委认真开展了冬日阳光团员青年青春温暖行动。
1月至2月上旬期间,区局团委对本单位18名困难青年进行了走访,送上慰问金及慰问品,询问了解生活困难情况,并予以帮助解决。
在送温暖给困难青年的同时,区局团委坚持深入社区,将温暖送至孤老及残障人士,送至学校师生,在冬日里燃起了浓浓暖意。
在开展本次困送温暖活动的过程中,区局通过团委对所有帮困对象转达了深切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3、闵行区邮政局以区局内困难青年(包括劳务工和外来务工青年)为主要帮扶主体,以走访慰问、迎春联谊、举办年夜饭和集体看春晚等多种手段为主要帮扶方式,从解决团员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手,为困难青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服务,共计慰问团员青年20名,慰问金额9700元,有效加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共创和-谐企业。
四、积极宣传,创建和-谐。
冬日阳光送温暖活动期间,市公司团委在做好指导、协调工作的同时,加强宣传和报道,利用青年工作例会、《上海邮政报》等载体,有力拓展活动影响,有效宣传活动成果,掀起了市公司团委帮困送温暖活动的高-潮,使广大团员青年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促进了上海邮政这个大家庭的和-谐,推动上海邮政新一轮的发展。
不少困难团员青年也都纷纷表示,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邮政多做奉献来回报企业的关心和关爱。
通过开展此次冬日阳光送温暖活动,使青年员工感受到了邮政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发挥了团组织联系青年,帮助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解决了困难青年员工生产、生活问题,时刻将弱势群体冷暖记在心头,达到送温暖、解难题、促发展的目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广泛开展各类扶贫助困送温暖活动,更扎实、更细致作好送温暖工作,传递真情,传递爱心,把关爱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寒冬送温暖工作总结 [篇3]冬季送温暖活动总结一严冬来临,在校家庭困难学生的生活状况备受牵挂。
为充分体现学校党政及全体师生员工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关爱,帮助他们渡过一个“温暖、愉悦”的冬天,共同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学工处特在全校范围内倡议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
学校学工处于12月14日向各分院发放学生棉被等床上用品共200套。
再由各分院发放给经学校正式认定的家庭困难学生。
各分院在12月15日至12月18日期间分别在各宿舍楼,开展了冬季送温暖活动。
活动中各分院书记亲自带领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嘱咐学生注意冬季保暖,勉励受资助学生认真学习,克服困难,并倡导广大同学要充分发扬“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传统美德,以多种形式,从生活、学习、思想等多方面,主动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来自身边同学的关爱,体会到真挚、友爱的同学之情,通过互帮互助,促进同学们共同进步。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寒冬里最温暖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热情和爱心,在感受到外在温暖的同时,能够将爱的力量传递给其他人,让爱在校园中延续和传播,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冬季送温暖活动总结二201x年11月30日,我们平顶山慈愿净业社的佛友们跟随平顶山义工联冬日暖阳项目前往**村,将之前募集到的衣物以及爱心佛友们慷慨捐款购买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贫困家庭的手中。
早上7点半,参加此次冬日暖阳温暖活动的义工及爱心佛友们已经早早的站在文化宫东门口开始集合。
上午8点钟的时候,大家已经将之前活动募集的1200余件衣物全部装上货车,接着我们前往胜利街市场购买生活用品,一共购买了20袋大米,10桶食用油,以及50斤挂面,砂糖橘2箱,苹果2袋。
买完物品,我们又来到焦店立交桥处集合,一起吃了早饭,之后全速赶往鲁山。
大约40分钟之后到达鲁山,我们跟鲁山站义工张戈一起前往本次活动的目的地鲁山董周乡黄背洼村。
在董周乡政府略作停留之后,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黄背洼村。
由于此时已经11点,我本想找个地方先吃午饭然后再开活动。
可是义工们一致赞同先进行发放活动,然后再吃饭。
就这样,我们一路不停的赶往黄背洼村。
由于黄背洼村远在山区,路途非常崎岖,要走很长一段山路,坡陡路窄,路上不断的遇见大上坡还有大下坡,多处都是90°的急转弯。
途中有一位女司机走着走着开始害怕起来,实在不敢再往前开。
这时,正好车子里还有一位男司机,于是在更换司机之后,我们又开始前进。
到达黄背洼村的时候,已经快12点了。
大家没有犹豫开始跟村支书联系,开始一家一家的探访,然后挑选适合贫困家庭的衣物,再亲自送往贫困家庭的手中。
由于有黄背洼村的村支书做向导,发放活动非常顺利。
但是,由于黄背洼村在山坳里,住户非常分散,一户到下一户可能就需要10多分钟的路程,还是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没有大路可走。
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一路走访贫困家庭一路发放爱心物品。
一路上,还是遇到很多非常贫困的家庭,由于黄背洼村在山坳里,对外交通不便,所以那里的经济情况非常落后。
除了成片土坯房子外,还有很多已经漏顶和开裂的房屋。
看着让人着实心疼。
记得募捐过程中,有朋友问,说鲁山那边已经很富裕了,你们怎么还往那里捐呢?现在通过实地走访,我可以郑重的回答他:鲁山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较富裕,其余大部分地区还是非常非常贫困的,特别是山区,贫困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到了那里,给你的感觉,就是仿佛乘坐时光机器回到了60年前。
人们普遍穿着灰蓝色相间的粗布衣服,城市里早已难得一见的灰色中山装,在这里也比比皆是。
当然了,他们的中山装可不是为了怀旧复古,全部是已经破烂不堪的衣服。
衣服上破洞连连,有些明显大小不合适,一看就是别人早已不穿而给他们的。
棉衣在这个地方还是很缺的,我去的那天虽然天气晴朗,可是温度依然不高,我见到那里的村民还是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外加一件单衣外套,只有70多岁的老人才会穿着几层毛衣加单衣。
明显看得出,他们的衣服绝对不能防寒保暖。
另外,在送棉衣的过程中,我们亲自走进村民家里,很多家里连窗户都没有,风直往屋里灌,屋内和屋外的温度几乎没有差别。
床上是薄薄的褥子和被子(看上去跟夏凉被的厚度差不多),你想想看。
山区阴冷的冬夜,一个没有窗户四面透风的房子里,床上是薄溜溜的被褥,一个人睡在这样的屋子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很多村民由于怕冷,他们晚上睡觉都是穿着衣服睡的。
朋友们,你想象不到吧,如今的社会还有这样的家庭,还有这样的贫困。
走访中有两个家庭格外让人心酸。
一个家庭是老两口无儿无女,都70多岁,大爷身体常年有病,大娘腿脚不好,走路必须拄着拐杖才可以艰难的蹒跚前行。
老两口住在一个几乎是废墟的土房子里,房子不仅没有窗户,还多处裂缝,我估计屋外下大雨的话,屋内至少下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