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学案一、学习要求1、学习使用对照和比较的写作方法;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3、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二、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由一点向纵深处开掘的方法;欣赏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对红柳的描写,体会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难点:品味流畅隽永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学习文章将深刻的思想蕴含在平平常常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将颂歌唱得平静,将悲歌唱得深沉的表达特点。
三、学时安排:2学时四、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课前尝试1、学法指导(1)上网或从图书馆资料中寻找关于红柳、阿里和作者的有关信息。
(2)课前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基调。
(3)划出课文中关于描写红柳的语句,并思考红柳的美体现在哪里。
2、尝试练习《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当代女作家_______的作品,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生存环境的呼唤。
文章顺着顺序,用的语言向读者叙述了一个30年前的故事,细致描绘了红柳的芳姿,展现了红柳的根所具有的,鞭挞了人类的野蛮和愚昧,讴歌了红柳这一高原精灵,呼唤人们。
(二)课堂探究1、探究问题(1)细读课文,根据要求找比喻句,并加以体会其作用。
(2)口述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3)朗读结尾部分,体悟情感。
2、知识链接红柳是高原上美丽的精灵。
生长在恶劣的环境里(背景)。
面对酷寒和缺氧“微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尤其是它强大根系所具备的伟大力量,能跟冰山相媲美。
作者为红柳高唱了一曲颂歌。
文章仅仅是赞美红柳吗?不,作者这样写为下文写砍伐红柳作伏笔,为红柳被人们毁灭的惨痛悲剧作张本,突出其悲剧效果。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当堂训练(1)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寂寥逶迤不可思议铁锹B.砂砾遒劲本末到置偶尔C.腾越弥久傲然不屈栖息D.镂空健硕餐风宿露堆聚(2)下列句子中的“猫”与例句中的“猫”意思相同的是()例句: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A.它一猫腰久钻到洞里去了。
B.敌军猫在山洞里不出来。
C.老虎的外形很像猫。
D.猫科动物大都脚有利爪,掌部有肉垫,行动很敏捷。
(3)课文在描写红柳时采用的顺序是什么?重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4、归纳总结本文运用大量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红柳的外形,刻画了红柳的精神,还把红柳的惨状凸现人们眼前。
读起来让人触目惊心,细想一想却让人无比伤心。
红柳是用无言抗议,向人们敲响警钟!而愚蠢的人们却浑然不知。
四个“对不对”、算账、浩浩荡荡、用炸药、掘净烧光等词都表现了人们的愚昧。
红柳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最惨痛的悲剧是人类。
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可悲的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人类这种愚蠢的行为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三)课后拓展口述30年前的那个故事。
要求:故事情节完整,语言简洁流畅。
第二学时(一)课前尝试1、学法指导(1)有感情朗读司务长的回答,思考如何看待文中司务长的所作所为。
(2)总结全文,体会文章主旨,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尝试练习文章的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二)课堂探究1、探究问题(1)红柳悲惨吗?哪些比喻句最能体现红柳的惨状?(2)人们愚昧吗?表现在哪里?可悲的就仅仅是红柳吗?(3)课文的结尾部分有什么作用?2、知识链接(1)作者所写的“红柳”不只是指“红柳”,而是通过“这一个”反映“这一类”。
联系我们的生存的环境,众所周知,东北北大荒黑土地的流失,内蒙古大草原过度的放牧,淮河流域水资源严重污染,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我国沙漠面积的逐渐扩大,掠夺性的开采矿产资源,毁灭性的砍伐,蛇、青蛙、猫头鹰、麻雀、穿山甲、鱼等动物被大量捕杀……让人类面临着危机和挑战。
请你能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举出生活中的“这一类”现象,并简单地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2)如果你在砍伐红柳现场或遇到类似的事情,你该怎么办?3、当堂训练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
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
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不是柴火。
它是活的,它有生命。
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
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
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帐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
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
老兵说,你了。
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
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1、对“离太阳最近的树”含义理解不当的是 ( )A.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因此“离太阳最近”。
B.暗示着它是高原上唯一绿色,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C.说明红柳生存环境恶劣,对红柳有赞赏心情。
D.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量。
2、划横线处应填词语为 ( )A.不可思议必昂然本末倒置B.不可想象定依然主次不分C.不可理解必须昂首是非不明D.不可捉摸可赫然颠倒黑白3、对“冰峰林立,雪原寂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交代红柳生长的环境,展示了故事发出的背景,也为全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B.从视觉上看,白茫茫一片无边无垠,给人以辽阔和雄壮的美感。
C.映衬红柳树铁一样的枝杆,使其更为醒目。
D.突出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赞扬其乐观主义精神。
4、对司务长和“我”算帐作用连用几个“对不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写活司务长说话时理直气壮的情态B.司务长有这样的想法情有可原,因为生存是人们第一需要C.是文章的妙笔,突出人们亲手毁灭红柳的悲,不仅在于破坏生态环境,更在于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可悲,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辞。
D.在平平常常的叙述中蕴含深刻思想,让人们在笑后回味这苦涩的眼泪和深深的无奈。
5、对作者写“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理解全面的一项是( )A.突出其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红柳树生长的不易B.暗示红柳树在高原雪域中的珍贵,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C.写出了红柳树的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D.既突出其生长环境的恶劣,暗示其珍贵,又写出了其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表现其顽强的生命力4、归纳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1)(2)(3)(三)课后拓展阅读下列一段文章后,请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题目自拟。
300字以上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一位老者在海边散步,他发现很多被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浅滩里,尽管近在咫尺,却回不了大海,过不了多久这些小鱼就会干死。
这时候,他看见了一个小孩正把小鱼扔进大海里,他忍不住说:“这里有千条小鱼,你是救不过来的。
”小孩说:“我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要救?有谁在乎呢?”小孩捡起一条小鱼说:“这条在乎。
”又捡起一条说:“这一条也在乎。
”又捡起一条说:“这一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小孩不停地捡着……(四)资料索引作家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现在,毕淑敏为国家一级作家。
内科主治医师。
北师大文学硕士。
关于红柳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
红柳遍地生根、开花、结果。
沙丘下的红柳,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很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
红柳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
春天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鹅黄的嫩芽,接着会长出一片片绿叶。
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能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
因此,藏族老百姓又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
据悉,红柳亦称柽柳,落叶小灌木,叶绿花红,枝叶可供药用,为沙漠盐碱地造林树种。
大芸是一种常用药材,药名叫肉苁蓉,属一年生寄生植物,茎叶黄褐色,花为紫褐色,茎可入药。
野生大芸遭受滥采乱挖之厄运,资源衰竭,人工种植适逢其时。
由于大芸必须寄生于红柳根部,所以人工种植红柳必须先行。
五、格言警句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