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初中化学中考考纲自整版

2017初中化学中考考纲自整版

化学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新时期学校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课程作为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了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因此,学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时,应建立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准确把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充分发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从而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要坚持如下几个原则:(一)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并在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

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启蒙阶段化学的学习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文化,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落实“以学定教”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全面发展。

设置满足学生基础学力与必备品格发展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开展多样化的化学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

(四)能力为重。

结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要求及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用化学语言表达;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并在知识的形成、应用中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实践育人。

高度重视化学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等化学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学习价值,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

(六)多元评价。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要求,建立包含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的化学学业评价标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二、课程实施初中化学教学要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化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育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开设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化学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设计教学中,注意把握初中化学课程的功能和内容特点,做好四个层面的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章(单元)教学设计、节(课题)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时注意: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章(单元)、节(课题)的设置意图。

同时,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化学知识与技能基础、学习能动性以及以学习为目标的人际交流情况等,明确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2.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合理选择、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主题进行加工处理,组织和构建教学内容。

不盲目拔高教学要求,提高习题的难度。

3.重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整理和归纳知识、形成观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和决策。

4.注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设置能有效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内容,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

5.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对核心知识的讲解,通过实验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结合原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优化教学。

(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领会课程的教育价值,把握课程的内容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化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利用各种实际情境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充分接触和认识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初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特点,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等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4.重视化学理论性知识的教学与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发挥核心概念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作用化学理论性知识反映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是形成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必备的知识。

为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属性和规律,不仅需要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宏观性质,还需从微观水平上认识物质结构以及反应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化学符号加以表征,即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

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化学理论性知识教学和学科思维的培养,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主题整合、聚焦核心、问题导学、模型建构等策略来实施,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教学要求福建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其中,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标,知识内容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学习内容。

1.学习目标包含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

认知性学习目标分为A、B、C三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在相应学建议中说明。

学习目标按从低到高分水平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具体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标A: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B: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懂得C: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简单计算(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模仿操作、初步学习”到“独立操作、初步学会” 两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3)体验性学习目标包含“经历、体验、感受”到“认同、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再到“内化、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三个由低到高水平的要求。

体验性学习目标可在认知性学习和技能性学习内容的教学中有机渗透。

2.学习内容与教学建议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化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环节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科学探究意识。

三 、考试评 价(一)日常学业评价学业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

日常学业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在日常的学业评价中应注意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水平,选择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或建立学习档案等评价方式。

日常学业评价的要求可参照上述“教学要求”。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求1.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为指导,以本《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2.命题原则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

命题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思想性: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试题命制中,应注意弘扬正能量、引导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以及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2)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

(3)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着重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与方法,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化学问题和对学生后续学习或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4)时代性:关注初中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

(5)开放性: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做到试题形式、思维过程、答案标准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客观题比例,把握试卷的长度,留给学生充分思维和解答的时间。

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3.考试内容(1)对化学学习能力要求① 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实验现象、模型图表及自然界、社会、生产、生② 分析和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a.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b.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进行推理与判断的能力;c.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③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与要素,了解观察、实验等基本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有设计简单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