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2017年化学中考考纲

(完整版)2017年化学中考考纲

2017年化学考纲一、考试范围和内容2017年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市统一考试化学学科范围涵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下册)要求的所有内容,以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内容。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了解化学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3)了解一些典型的化学史。

1.走进化学世界(1)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2)能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能正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

(4)能识别常见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及使用方法。

(5)了解药品的取用及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

2.我们周围的空气(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及“空气质量日报”内容。

(5)掌握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6)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

(7)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操作和收集方法)。

(8)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物质构成的奥秘(1)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简单、常见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4)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

(6)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7)了解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8)了解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含义。

了解离子的概念。

(9)掌握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离子符号。

(10)了解元素周期表。

4.自然界的水(1)了解水体污染及防治。

(2)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及鉴别方法。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常用净化水的方法。

(4)了解水的组成。

(5)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了解氧化物的概念。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7)了解化学式的概念,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8)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5.化学方程式(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6.碳和碳的氧化物(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3)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

(4)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6)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应用。

(7)了解二氧化碳与环境的关系。

7.燃料及其利用(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了解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能识别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了解化石燃料。

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5)了解清洁燃料及新能源。

(6)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与用途。

(二)九年级化学(下册)8.金属和金属材料(1)了解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特性。

(2)了解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

(3)了解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5)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

(6)了解铁的冶炼原理及化学变化过程。

(7)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某些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简单计算。

(8)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9.溶液(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概念。

(5)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能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

(6)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7)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10.酸和碱(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掌握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酸、碱的腐蚀性。

(3)了解浓硫酸的一些特殊性质。

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4)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pH值的含义和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

(6)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11.盐化肥(1)了解NaCl、Na2CO3、NaHCO3、CaCO3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CO32-、Cl-。

(4)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5)了解常用化肥的名称、作用和区分方法。

(6)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

12.化学与生活(1)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营养物质。

(2)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3)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点。

(5)了解三大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6)了解“白色污染”问题及环境保护。

13.化学实验与探究(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初步做到:①设计简单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简单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④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14.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及分值“科学”由物理、化学两科试题组成,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两科试题合卷,化学满分70分。

(三)试卷结构化学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20分。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7题,50分。

非选择题包含填空题(共4题)、实验与探究题(共2题)、计算题(共1题)。

(四)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三、题型示例(一)选择题【例1】(2014.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植物发生光合作用C.自行车日久出现生锈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答案】A【说明】容易题。

本题主要考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让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旨在提倡让学生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例2】(2015.9)下图是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答案】B【说明】中等难度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有关问题,同时通过与溶解度有关图像的识别,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例3】(2015.6)用CO2和NH3反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共涉及三种氧化物B.C、H、O、N均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C.尿素含氮高,是一种很好的氮肥D.尿素中含有CO分子【答案】C【说明】中等难度题。

本题利用CO2和NH3反应合成尿素的新信息,考查了氧化物、元素周期表、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及化学式的含义,综合性强。

主要考查学生在陌生情景中应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例4】(2015.11)用化学用语填空:(1)氖;(2)3个二氧化硫分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表示的结构示意图;(5)核电荷数为14的元素;【答案】(1)Ne (2)3SO2(3)Al (4)Na+(5)Si【说明】本题是关于化学用语书写的基础题。

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化学用语的能力。

【例5】(2013.14)经过研究发现,对任何气体而言,6.02×1023个分子具有下列定量关系:①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②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22.4升。

据此可知,32克二氧化硫的分子数为,含有的氧原子数为,在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其体积为升。

【答案】3.01×1023 6.02×1023 11.2【说明】本题提供标准状况下一定数目的气体分子与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计算该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所含微粒个数和气体体积。

旨在考查学生通过阅读题目信息获取知识,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建立质量、微粒数、体积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简单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与探究题【例6】(2014.1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和装置,请认真观察后回答有关问题。

(1)B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是。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同时检验二氧化碳。

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答案】(1)长颈漏斗(2)EA (3)bhidcj CO2+Ca(OH)2=CaCO3↓+H2O【说明】本题为综合性实验题,其中第(1)、(2)题较易,(3)第一空较难。

本题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检验为载体,考查仪器识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着重考查依据反应原理和气体性质选择并正确组装仪器,完成实验的能力。

【例7】(2015.16)Mg与NH4Cl溶液反应,除生成一种盐外,还有气泡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假设与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NH3+HCl=NH4Cl ②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3Cu+N2+3H2O【实验探究】(1)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酸化的溶液中,无沉淀产生,则该气体中无HCl。

(2)为了探究其他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①A中观察到,证明有NH3;②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证明有H2;③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盐,NH3和H2。

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答案】(1)AgNO3(2)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溶液由无色变红)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③干燥气体并吸收除去NH3。

【实验结论】Mg+2NH4Cl=MgCl2+2NH3↑+H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