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天泻血排瘀纲要一、心天泻血穴位及主治与中医针灸穴位及主治参照 (3)二、常见病症调理1、内咳、干咳 (31)2、肩痛 (31)3、青春痘 (31)4、胳膊颈项痛 (31)5、肥胖 (31)6、低血压 (31)7、不孕症 (31)8、哮喘 (31)9、尿失禁 (32)10、痔疮 (32)11、美容(黄褐斑) (32)12、甲亢 (32)13、支气管炎 (32)14、急性胃疼(痉挛)急性消化不良 (32)15、口眼歪斜 (32)16、严重关节炎 (32)17、高血压 (32)18、股骨头坏死 (33)19、颈部肌肉痛 (33)20、肩周炎 (33)21、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自然流产 (33)22、胃溃疡、胃酸过多 (33)23、胃下垂 (33)24、各种胃痛、腹泻、便秘 (34)25、肩臂痛 (34)26、胸闷 (34)27、忧郁症 (34)28、痛经 (34)29、癫痫 (34)30、痛风性关节炎 (34)31、脑出血 (34)32、脑水肿 (35)33、脑梗塞 (35)34、过敏性瘙痒症、荨麻疹 (35)35、感冒初期声音嘶哑 (35)36、手发凉、多汗、手掌开裂 (35)37、免疫功能、抵抗力低下 (35)38脚汗多 (35)39号:失眠 (36)40、眩晕 (36)41、双腿酸软无力 (36)42、类风湿关节炎 (36)43、静脉曲张 (36)44、小叶增生 (36)45、白发、掉发 (36)46、骨髓炎 (36)47、脑溢血后遗症 (37)48、男性不孕证 (37)三、问题解答1、二号穴排瘀不好怎么办?2、二、三、六、七、八号穴特性有什么不同?3、针刺太痛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起水泡或出黄水?5、瘀血在哪里?一、心天泻血穴位及主治与中医针灸穴位及主治参照1号头痛穴:此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点(与两耳尖、鼻尖连线交叉点),也就是中医针灸的百会穴。
头痛的直接原因是瘀血堆积在1号穴位处,阻碍了颅内的血液循环,使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不管患多长时间的头痛均可治好(除脑肿瘤外)。
[1号头痛穴百会]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
1-17-9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
中医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痫。
2号胃脏穴:此穴位剑突下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外(脐上4cm),也就是中医针灸的中脘穴。
[2号胃脏穴中脘]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均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
主治: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多、胃下垂、食欲不振、胸闷、心跳过速等症。
中医主治:胃痛、呕吐、吞酸、食不消化。
3号根穴:此穴位于肚脐下到耻骨联合4/6处,相当于中医的关元穴。
[3号根穴关元]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
对2-3-6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黑暗的人变白而光泽。
再对8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主治:对腹泻、便秘、黑斑有疗效。
中医主治:虚劳体瘦、眩晕、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不孕、疝气、小便频、腹痛。
4号感冒穴:锁骨中上缘凹陷处也就是中医的天突穴。
[4号感冒穴天突]感冒初期对4-18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
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也可以用电热吹风给脖子的部位加热,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维持其温度。
主治:感冒、咳嗽。
中医主治:咳嗽、哮喘、胸痛、咽喉肿痛、暴喑、梅核气(西医慢性咽炎)、噎嗝。
5号心绞痛穴:此穴分为上5号和下5号穴。
上5号位于两乳头中间点下0.5cm处;下5号位于胸骨下端未凹陷处(心窝)。
[5号心绞痛穴膻(shan)中]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
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
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
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刺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醒过来。
对于心绞痛、低血压、气喘等疾病,现代医学技术视为不可治愈之症。
那是因为这些部位由于瘀血的存在,不能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而引起的。
可人们只注意对表面现象的治疗,而不去探索血液循环不畅的根源。
实际上这些症状对4-32-5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是有疗效的。
前面所列举的病症都因为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已经受损伤而引起的综合性疾病。
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充分理解了本教材的内容以后才能实施泻血治疗。
泻血的顺序就从2号-3号穴位开始,待到泻血效果良好时,再对6号穴位进行泻血,6号穴位也泻出血后再对8号穴位进行泻血。
然后可对4-32-5穴位进行泻血,最好要与保健配合治疗。
主治:心绞痛引起的心烦意乱。
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
对心梗引起的心绞痛最好不要做泻血。
6号高血压穴:此穴位于背部髋骨顶端上1cm处,第三腰椎旁开3.5cm处(腰大肌正中)。
肚脐向背部直线腰大肌上。
[6号高血压穴气海俞(shu)]此部位是高血压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压升高时,只要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血压就会马上降下来。
但为了防止复发,再继续按本教材上所讲的基准进行泻血,就可以保证高血压不再复发。
高血压穴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
服用人参,鹿茸,蜂蜜等补药后易上火的人,对高血压穴位进行泻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
主治:高血压的特效穴。
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是疏通血管之穴,也是下半身的开关穴。
7号肩臂痛穴:此穴位于背第1、2胸椎中点旁2cm处。
是身体到脖子、头部的开关穴。
是肩臂痛的重要之穴,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可用此穴配合它治疗。
[7号肩臂疼穴魄户]此穴位对肩部肌肉胀疼症状有疗效。
对于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等症状,要对7-15-22号穴位进行治疗。
40岁或50岁肩臂痛,只要对7-43号穴位进行泻血就一定会治愈的。
8号肾肝穴:(肝解毒、肾排毒,6、7号穴往下一点点)此穴位于第11胸椎旁1.5cm处,女性乳罩背后带下,腰大肌顶端正中。
相当于中医针灸的魂门穴,是恢复肝肾功能的重要穴位。
[8号肾肝穴]此穴位是恢复肾脏及肝功能的穴位。
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的,脸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现象。
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消除这些现象的。
睡觉起来后腿脚、周身浮肿或突然增加体重的(一个月约2公斤以上),这是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确的泻血疗法,这些症状也会消失。
主治: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脸、肾上长很多小疙瘩,脚、腿周身浮肿或突然体重增加之症(一个月两kg以上)。
中医主治:胸胁痛、呕吐、背痛等。
9号癫痫穴:此穴位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0.5cm,头颈部接合点的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哑门穴。
是人体所有神经必经之路。
60%的癫痫病人与此部位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9号癫痫穴]此穴位是人体神经的必经之路,发生癫痫病的60%是因为此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
为了治疗癫痫病,首先要对2-3号穴位进行泻血,待出血后再对6号穴位进行泻血,出血很顺利时,对7-9-1号穴位进行泻血会有更好的疗效。
主治:癫痫、中风、头痛(配穴)。
中医主治:暴喑、舌强不语、癫痫、中风、头痛、项强。
10号胫卯穴:用力勾脚尖时,小腿下端的人字状下中点凹陷处,相当于中医的承山穴。
[10号胫卵穴]小腿上肌肉发硬成卵关疼痛时,要对胫卵穴进行泻血治疗,脚底硬茧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症要对6-10号穴位进行泻血,对脚底疼痛和脚气等症状要对6-10-31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主治:小腿病、脚底痛、脚气、脚多汗、脚底硬茧、粗糙干裂。
中医主治:腰腿疼痛、痔疾、便秘。
11号手腕痛穴:(可先做痛穴,尔后做2、3号穴)此穴位于手掌和小臂连接活动处正中点,相当于中医针灸的阳池穴。
[11号手腕痛穴]手脖子痛时泻血。
此穴位适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等症状。
主治:手腕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手指麻木、活动不灵、弯曲不利等症。
中医主治:腕痛、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12号关节炎穴:(加做6号穴)此穴位于膝关节膑骨上缘正中点上方凹陷处,相当于中医针灸鹤顶穴。
[12号,13号关节炎穴]此穴位是对膝盖退化关节炎,风痛,肌肉痛等症有特效的穴位。
为治疗这些症状,要对12-13-16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大家要知道,为缓解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等症带来的痛苦,经常服用镇痛之类药物是加速导致中风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主治: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寒痛、肌肉痛有特效。
中医主治: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
13号关节炎穴:(加做6号穴)此穴位于膝关节膑骨中心点与膝关节腘窝内侧中心点连接线中点处。
主治: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寒痛、肌肉痛有特效。
中医主治: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
14号痔疮穴:位于尾椎骨最下端(拔罐以不漏气为准),相当于中医针灸腰奇穴。
[14号痔疮穴]尾骨治疗痔疮时要对6-14-29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主治:痔疮、脱肛、前列腺问题、小便失禁、妇科炎症。
中医主治:便秘癫痫、失眠、头痛。
15号鸡皮疙瘩穴:(缺V A)此穴位于上臂、三角肌下缘处。
主治:手凉、手麻、手多汗、手干燥、小臂痛、胳膊无力、手臂小疙瘩有特效。
[15号鸡皮疙瘩穴]此穴位对手凉,胳膊上长出小疙瘩,鸡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疗效,对7-15-22号穴位的泻血可治疗这些症状,同时还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会变得有力气。
对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疗效。
16号关节炎穴:位于膝关节膑骨中点与膝关节腘窝中点外侧连接线中点。
[16号关节炎穴]可参照12-13号穴位。
主治: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寒痛、肌肉痛有特效。
中医主治:膝关节酸痛、腿足无力。
17号视力穴:位于头前部中正发际直上1cm处,相当于中医针灸的上星穴。
[17号视力穴]为了恢复视力,对1-17-20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眼皮发沉,下坠等症状也会消失。
主治:视力低下、眼干、老花、近视、眼睛疲劳。
中医主治:鼻渊、鼻出血、目痛、头痛、眩晕。
18号唾腺穴:位于下巴尖后正中凹陷处,相当于中医的上廉泉穴。
[18号唾腺穴]这个穴位对口干舌燥有疗效。
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状是由于肾脏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
患这种症状的人多数属于五脏功能低下,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
对这种症状的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循泻血疗法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疗,才有可能治愈。
一定要遵循1-3,6-8,4-18号的泻血顺序。
主治: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
中医主治:舌强、中风失语、语言不清。
19号的秃顶补助穴:1号穴旁开两侧各4cm处。
[19号秃顶补助穴]单独对此穴位进行泻血的情况是没有的。
对头疼、秃顶、脱发等症采用泻血进行治疗时,头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