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 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中考物理 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2009年河南中考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简单机械和功
一、认识和利用杠杆
1、杠杆
(1)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影响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1l;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2l;
(方法提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2、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1l= F22l
3、三种杠杆及应用举例:
(1)省力杠杆:当1l>2l时,F1<F2。

例:扳手,撬棍,指甲刀。

(2)费力杠杆:当1l<2l时,F1>F2。

例:钓鱼杆,船桨。

(3)等臂杠杆:当1l=2l时,F1=F2。

例:天平
二、认识和利用滑轮
(忽略摩擦,=物+动滑轮)
2、滑轮组用力情况的判断
判断用力情况的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在数绳子时,不但要明确绳子是否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重力,还要看清滑轮组的组装方式,不能只看滑轮个数。

三、怎样才算做功
1、做功的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常见的几种看似做功而实际没有做功的情况:
(1)物体靠惯性通过了一段距离,如推出去的铅球,投掷出去的标枪。

(2)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有移动距离,如搬石头未搬动。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或指向反方向。

如:用手提着水桶水平运动,关闭发动机的汽车慢慢停下来。

2、功的大小
公式:W=F·s
F是做功的力的大小,s是物体在F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它不一定等于物体实际移动的距离。

例如:从斜面上划下的物体,重力G对物体做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斜面高h,而不是物体实际移动
的距离即斜面的长l ,所以重力做的功是:W=G ·h
(省力的机械多移动距离,费力的机械省距离,总之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使用机械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
四、做功的快慢
1、 功率的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物体完成的功。

3、 公式:W
P F v t
=
=• (特别提醒:运动公式P Fv =时要注意,当功率一定时,要增大牵引力需要减小速度)
五、机械效率
1、 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2、 公式: 100%W W =
⨯有用

3、 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1) 有用功是为了达到目的、完成任务面对物体做的功。

如:克服物重提升物体时,W 有用=Gh ,克服地面对物
体的摩擦使物体运动时,W 有用=fs 。

(2) 额外功是指对人们无用,但因为摩擦力和机械自重等存在,克服摩擦力和机械自重而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是:W W W 总有用额外=+,也就是人们使用机械时实际做的功。

W •总动=F s ,式中动F 是作用在机械上
的动力,s 是动力动F 通过的距离。

(4) 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增加有用功,减少额外功,增大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

机械能和内能
一、机械能
1、 机械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3、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转化可以发生在同一物体上,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物体间。

二、内能
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不可以为零,但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

3、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1)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2)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规律: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条件:存在温度差。

本质:内能的转移。

三、热量计算
1、 热量的定义: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

2、 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 吸0=cm(t-t );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 放0=cm(t-t )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放=mq
公式:c 为比热容,m 为质量,0t 为初温,t 为末温,q 为热值。

3、 热量单位:焦耳,符号:J
四、热值
1、 热值的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 热值的符号:q ,单位:/J kg 。

3、 物理意义:表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

4、 燃烧时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
1、 热机的定义: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汽油机
2、 热机的种类 内燃机 柴油机
外燃机
3、
电路和欧姆定律
一、正确理解电路
1、电路就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2)短路:也叫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形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是不允许的
分两种用电器短路: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3、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二、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
1、电流:电流好比水流,电压好比水压,可利用类比法理解电压与电流。

2、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本身。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
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越小,电阻越大;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4、滑动变阻器:
(1)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2)作用: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c、对电路有保护作用
(3)使用:
a、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b、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部分电路串联;
c、为了保护电路,在闭合开关前要使滑片处于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d、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必须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连接方法;
e、要明确滑动变阻器的控制对象。

当控制电压时,要边移动滑片边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时,要边移动滑片边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三、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 I
R =
四、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根据公式
U
R
I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求出电阻。

2、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若干导线。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多测几组电
压值和电流值,求出电阻值的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4、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好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数据,分别填入表格中。

(3)根据记录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

特别提醒:(1)进行实物连接时开关要断开;
(2)进行实物连接时,要让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电阻最大处;
(3)测量时要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