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计算机病毒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基础》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惠阳中山中学徐秀章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领域: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防治病毒的方法。

2.操作领域:
(1)能够利用互联网借助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有关信息、防治病毒的某些方法。

(2)懂得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

(3)学会下载、安装、升级杀毒软件。

3.情感领域和扩展目标:
(1)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负责任地、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提高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何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防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机病毒、后门、木马、肉鸡等名词术语。

四、教学策略设计:
1任务驱动: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经过努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教学目标。

2、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互联网,根据教学任务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另外,在教师设计的课件里已对每个步骤的操作过程录制成演示文稿,该文稿在局域网上共享,当学生操作过程遇到问题时,学生可自主浏览课件、自主学习操作。

3、分层教学:课件上设计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高手之路”栏目,让学生能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较深层的相关知识。

4课堂评价设计: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经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教材分析
本节结合信息安全简单介绍了一下病毒和病毒防治软件的使用,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病毒的日益变种、病毒对信息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各种病毒的变种越来越多,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和使用计算机良好
的习惯。

通过小组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团队的合作,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六、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计算机基本知识,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对计算机病毒的种类、因病毒对计算机造成的危害、如何防治病毒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信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而且学生来自各间不同环境的中学,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病毒”、“后门”、“肉鸡”为何物,也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一些病毒的种类、危害和杀毒软件的使用。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有必要加强对病毒的认识,在教师的带领、小组协作下发挥自主探索学习精神。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观看病毒发作的视频引入新课。

针对视频,让学生讨论并总结病毒发作时的现象有那些?针对此类现象有那些解决方法?
通过之前QQ和360之争,引出漏洞、肉鸡和后门等概念,提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学习对信息安全造成危害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对它的防治。

[教师广播] 广播课件:剖析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计算机病毒的特征;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展示某些典型病毒发作时的现象。

[师叙]:病毒种类很多,依托于网络传播得越快越广,对信息安全的危及也越来越大,但是它并不是不可防治的,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家里的计算机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它的作用就是拦截病毒、查杀病毒。

市场上杀毒软件有很多种,它们都各有所长。

老师的计算机上刚好安装了瑞星,请一位比较熟悉瑞星杀毒软件的同学演示给大家看,如何使用杀毒软件。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演示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师广播]:对杀毒软件中“工具—选项”中设置:定时任务、升级、实时监控等。

[师叙]:杀毒软件并不是万能的,使用杀毒软件只是其中一个手段,而且某些病毒很特别,需要一些专杀工具才能查杀。

对病毒的防治更需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利用其它途径阻断病毒传播。

[教师广播]:布置课堂任务
1、各小组选择主题(1. not-a-virus:AdWare.Win32.BHO.gtq 2. HEUR:Trojan.Win32.Generic 3.Trojan-Dropper.Win32.Agent.bkao 4. Trojan-Dropper.Win32.Small.edx 5. Trojan-Dropper.Win32.Agent.bjzk)
借助互联网,用等搜索引擎,了解病毒的由来、名称、特征、发作时有哪些现象、如何查杀、如何防治。

2、了解杀毒软件有那些。

3、启动本机杀毒软件,对本机硬盘的“E”分区进行病毒查杀,并对软件进行升级。

高手之路:
1、尝试从互联网上下载杀毒软件,并安装在“C”盘,设置其升级和定时任务、开启任务时进行病毒扫描等。

2、了解最新病毒动态;尝试收集更多的病毒资料及各自特点、对应的杀毒软件(或专杀工具)、“发作”时现象、防治方法,用文本文件存储,提供给其它同学作参考。

[学生活动]:
1、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教师巡视、辅导)
2、学生介绍他们自主学习成果、学习心得。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如何对计算机病毒
进行防治。

知道了漏洞、后门、肉鸡、木马等名词术语,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知道杀毒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和有信息安全的意识,那样才能更好地让自己的信息处于安全状态。

八、教学评价:
九、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体会以下: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任务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
力。

3、以小组协作的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并提升集体凝聚力。

4、利用新鲜事物作为课堂的实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5、本节课,重难点突出,着重于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建立信息安全的意
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6、存在着的不足:评价体系不够详细、课堂的资源准备不够充分。

十、教学流程图
附:作者简介
徐秀章,男,1981年生,2004年毕业于广东教育学院(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同年8月任教于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

在平时教学中,他根据本校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别比较大的特点,认为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方式。

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当中学习到知识,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他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小组互助式教学、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教材校本化等。

近几年,他任教的学校历经示范高中评估和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等,他都主动承担起本科组的授课任务,所讲授的《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和《网络域名及其管理》都获得听课专家的好评,评定为优秀等级。

平时,他除了带领本科组的教师开展好教学、教研和竞赛辅导工作外,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其中《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表在《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年第12期,《如何开展好信息奥赛辅导》发表在《中小学电脑报(NOI专刊)》2008年第5期。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