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过程控制,明确管理职责,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相关文件,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单位(部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三条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管理工作机构和预算执行机构。
第四条本公司设立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其职责包括:(一)为确保目标实现确定所需配置资源。
(二)审议预算管理程序、措施和办法。
(三)审议预算方案、预算调整事项,确定预算目标的分解。
(四)协调解决预算管理中的冲突和重大问题。
(五)根据预算执行结果提出考核和奖惩意见。
(六)审议预算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以会议事方式议事,每年会议不少于三次,分别为审议年度预算方案和年度预算调整方案,以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其它事项。
第六条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协助组长工作,具体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财务、人劳、综合办等综合职能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
第七条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财务部门,其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预算管理办法、程序、措施。
(二)负责组织预算的编制、汇总、上报,预算批复的分解下达。
(三)负责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控制。
(四)负责组织预算执行进度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五)负责组织提出预算调整方案。
(六)负责协调解决预算编制、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七)其他。
第八条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一)负责编制、审核、汇总、上报归口管理范围内预算。
(二)负责归口管理范围内的业务流程再造、作业管理等归口管理。
(三)负责归口预算调整审核、预算执行控制、分析及考核。
(四)负责拟定归口管理内容考核办法。
(五)其他。
第九条预算单位(部门)的职责(一)编制本单位或部门预算。
(二)组织实施本单位或部门的预算,并对执行情况及结果负责。
(三)提出本单位(部门)预算调整方案(草案)。
(四)负责本单位(部门)预算目标分解下达、奖惩、预算执行分析。
(五)其他。
第十条各预算单位在人员配置上,要充分考虑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合理选配预算管理人员并配置所需资源,明确预算管理岗位职责。
第三章预算内容第十一条预算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
并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和项目重要性编制专项预算。
第十二条业务预算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各业务按照定额标准、业务量预算的开支及相关辅助或附加开支。
第十三条资本预算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算、信息化投资项目预算、多元化投资项目预算、其他投资项目预算等。
第十四条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一)资金预算。
主要包括因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而预计发生的现金流量及存量变动预算。
(二)损益预算。
主要包括预计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预算。
第十五条专项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力成本预算、研发费用预算、安全环保预算、捐赠预算、资产处置预算等。
第四章预算的编制条件第十六条预算编制依据(一)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市场环境。
(二)行业生产经营政策,以及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
(三)企业发展战略、经营规划、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
(四)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
(五)其他因素。
第十七条预算年度期间要与会计年度期间保持一致。
第十八条预算编制要根据预算项目特点和企业管理需要选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作业预算和概率预算等方法。
第十九条预算编制基础(一)业务预算依据预算年度下达计划编制,凡涉及计划管理的项目,在预算年度计划下达前可依据上年计划进行编制,待预算调整时再行调整。
(二)资本预算依据市公司投资委对投资项目的审议结果,按批准后的投资项目中的年度资金需求进行编制。
(三)财务预算依据国家有关财会政策及行业规定编制。
(四)职能管理费用预算依据当年工作计划安排、开展工作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编制。
第二十条预算定额标准指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落实各单位、部门或岗位经济责任,由行业或企业统一规定、涉及企业业务和管理事项的各类量、价、金额和比率标准。
(一)预算定额标准主要包括:实物数量、业务量或作业量;货币金额;工作时间以及比率等,其中,实物标准包括总量、耗用量、单位量(如百公里油耗、每万箱消耗量等);货币金额标准包括总额标准、单位标准(如业务招待费总额、会务费人次标准、人均办公费用、物资采购价格标准等)。
(二)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行业指令性计划、政策、制度以及行业数据;地方法规、规章、通知、经物价部门认可的公用或行政事业收费标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历史参考数据;合同协议价格、市场参考价格等。
(三)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的建立,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及对标管理相结合。
每年定期收集,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制订、发布和实施。
(四)预算定额标准的应用,作为预算目标的参考依据;用于预算编制与审核;用于预算执行与控制;用于预算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预算归口管理第二十一条预算归口管理负责本级及下级业务归口管理职责范围的预算管理工作。
即审核汇总所归口范围的开支预算上报公司预算办,按预算办转发的批复数据分解到下属各相关部门执行。
第二十二条办公室负责归口审核管理职工住房补贴和车辆保险及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办公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书报费、诉讼费、涉外费、租赁费、通讯费用、网络通讯费、房屋修理、办公设施配备信息化建设项目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等。
第二十三条人事劳资科负责企业职工薪酬预算和工资计划管理,职工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离退休人员企业补贴发放计划以及与工资薪酬预算相关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及定员、定编、定岗、定薪等归口管理。
负责用工计划、用工定额核定及劳务费、劳务手续费、对外捐赠支出预算的审核、汇总、平衡;对福利项目和开支、教育经费、劳务费预算,企业年金、社会保险费、残疾人保障金、住房公积金、增量补贴等预算审核、汇总、平衡。
第二十四条安全监督保卫科负责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投资预算和日常安全保卫支出预算的归口管理,包括软件、硬件投入,以及安全保卫费用支出、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费用、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开支预算等,以及安全教育培训预算的审核、汇总。
第二十五条财务管理科归口负责聘请中介机构费、排污费、咨询费、保险费(车辆保险除外)、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资产损失处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财务费用计提等指标的审核、汇总。
第六章预算编制、审核与批准第二十六条预算编制采取“两上两下、上下结合”方式,实行“自下而上、分级编制、归口审核、综合平衡”办法。
简要流程:执行部门编制预算草案——归口部门审核汇总——预算办审核汇总——预算管理领导小组会议评审——预算办按评审意见上报(归口部门同步报上级归口管理部门)——上级预算办批复——公司预算办转归口部门分解——执行部门执行。
(一)草案编制。
每年末,根据上级公司下达年度经营目标和预算编制指导意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制预算草案。
各预算单位(部门)根据预算管理办公室下达的预算编制通知,编制上报本单位(部门)的年度预算(草案),并按规定时间上报预算管理归口单位(部门)审核确认。
(二)归口审核。
各预算归口管理单位(部门)对各预算单位(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审核后,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将审核结果向预算单位(部门)反馈,报分管领导审查同意后,同时汇总报预算管理会办公室初审平衡。
(三)汇总、上报。
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各预算单位(部门)及预算归口管理单位(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审核平衡后,将审核、汇总结果提报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评审。
(四)审核草案。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对预算草案审议通过,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审核意见形成年度预算方案上报。
(五)预算分解。
根据上级公司预算批复,预算管理办公室将预算指标正式分解、下达到各预算单位执行,同时将预算批复报归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各工作部门应建立并完善预算审核与批准程序。
(一)形成本级预算目标分解、预算编制、预算初审、汇总上报程序,规范管理流程。
(二)各预算单位(部门)应当在收到预算批复后15日内,将预算目标按责任单元、业务流程分解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
(三)建立内部预算目标考核责任制,各预算单位(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预算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考核,严格兑现,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二十八条预算审核内容:(一)预算是否符合年度预算目标、要求和原则,是否以预算期内预计发生的全部业务活动为基础编制预算。
(二)预算是否存在漏报、错报、重报。
(三)预算依据是否充分可靠。
(四)预算额度是否符合定额标准。
(五)其他。
第七章预算的控制、执行和分析第二十九条预算控制包括预算责任单位自我控制、归口管理部门控制和预算管理办公室控制。
预算管理办公室控制主要以资金控制为主,并执行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控制主要以业务控制为主,加强业务预算执行监控。
第三十条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系统相结合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预警机制,加强自我控制,实现控制目标。
第三十一条各预算单位(部门)应当根据预算管理需要,建立预算管理台帐(归口管理部门同时还要建立归口管理台账),监督各作业单位或单元预算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纠正预算不利差异。
第三十二条加强预算执行监督检查,预算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各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并按期进行通报。
各预算单位应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和策略,严格执行预算,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三十三条建立健全预算分析制度,各预算单位(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根据预算分析涉及的不同层面以及具体预算项目内容,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或离散率较大的项目,及时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形成预算分析报告。
(一)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应按季度于次季度初召开预算分析例会,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目标找差距,根据问题找原因,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偏差,及时解决预算中存在问题,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各预算单位(部门)应每月进行预算执行偏差分析,各预算归口管理单位(部门)至少应每季进行预算执行偏差分析。
第八章预算的调整第三十四条预算调整分为常规预算调整和特别预算调整。
(一)常规预算调整是指在年度中期进行的调整。
原则上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但是,由于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编制基础改变,或者继续执行原计划将会导致预算执行结果发生重大偏差需要调整的,每年可以调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