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


诗人又要冒雨赶路, 雨湿衣衫、春寒料峭。 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 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指:指向远方。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 杏花村。
结构梳理
景 雨纷纷 清明
人 行人 诗人 牧童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写 清明 时节的天气特征,抒
朗读指导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 前两联要读出思乡之情;后两联要读出 思亲之意。
互动课堂
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孤身一人
他乡、外乡;家乡以 外的地方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作为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 作外乡的客人。
我会认
xiōnɡ
bèi


我会写
兄 独异 佳
整体感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在函谷关与华山 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元日
第一课时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 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 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 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 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元日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 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互动课堂
自行朗读古诗《元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 2.想一想: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特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 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指由暗转明的 朝阳。
千门万户曈曈日
屠苏:指屠苏酒。古代习俗,大年 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 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初升时光亮而温暖的太阳。
新桃,旧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 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灵 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现在则指春联。
读读古诗,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眼前出现 了怎样一幅画面?
在噼噼啪啪的 爆竹声中,旧的 一年过去了,新 的一年来到了。
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 “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 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 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 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 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 (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 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我会认
hún
断魂
jiǔ
喝酒

牧童
我会写
欲魂借酒 何牧
易写错

不要写成“攵”

巧记:左边谷右边欠 谷欠欲吃粮食。
mù 不要写成“欠”。

牧童 放养牲畜的儿童
整体感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
三、将下列搭配恰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爆竹声中 春风送暖 千门万户 总把新桃
曈曈日 一岁除 入屠苏 换旧符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

5日前后。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


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
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杜牧(803-825)字 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 人。人们把他与李商隐称 为“小李杜”。
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
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
饮屠,苏换酒新桃符开,门充迎分新表现出
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元日》是一首与( A A.春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有关的诗。
二、判断对错。
1.“桃符”的 “符”读fú ,不读hú。 (√)
2.“欲”的拼音是yǜ。( )
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 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 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魂:指心情惆怅。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 逝去亲人,伤心欲绝, 悲思愁绪。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排比 朗读指导
朗读《清明》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要 读出细雨纷纷而下的凄凉感;读后两句的 时候,要注意“借问”轻声读,“遥指” 重读,“杏花村”读得要清晰。
互动课堂
大声朗读古诗《清明》: 1.用“ ”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2.用“ ”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元日:农历正 月初一,即节。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我会认
tú sū
屠苏
我会写
换 旧符
整体感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朗读古诗 了解重点词语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说一说:《元日》一诗体现了哪些节日特点? 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 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结构梳理
爆竹 春风





曈曈 换上新的桃符

主题概括
“这是一首写 古代迎接新年

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
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 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 “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 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意: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 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译文: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 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