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2.渗入水:地下水起源主要是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叫渗入水。
3.饱和水汽含量: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随着气温升高而增大,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
4.流域:指分水线或分水岭以内河系集水面积的范围,在流域范围内的全部降水都顺着地表由高到低汇注于该河系之中。
5.河系:汇入某河干流的全部支流的总和称为河系。
6.流量[径流总量]:指单位时间[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7.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8.吸着水:强结合水,是最靠近颗粒表面受静电引力最大的的那部分水。
9.薄膜水:弱结合水,是外层受静电引力较小的水。
10.矿物水: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或晶格之间的水又叫化学结合水。
11.给水性: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12.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凝结作用:由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的过程。
13.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具有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的沉积单元或构造单元。
14.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
裂隙率:衡量裂隙多少的指标用Kr表示。
15.渗流:一种假想水流,即用假想水流模型去代替真实水流。
16.流线:是渗流场内某一瞬时的一条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均与此线相切。
17.迹线:是渗流场某一时间段内水质点的运动的轨迹。
18.稳定流:水在渗流场内运动各运动要素不随时间改变时叫稳定流。
19.非稳定流:运动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20.流网: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所组成的网络。
21.层流:在岩石空隙中渗透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运动。
22.紊流:水流质点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
23.容水性: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承压水的测压水面是一个(虚构)的面。
24.水力梯度:又叫水力坡度,是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25.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层透水性能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26.矿水:一种特殊形式的地下水,当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叫矿水。
27.地热异常:热流值或地温高于全球平均值。
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
28.红层:因为颜色主要为红色所以叫红层,包括泥岩页岩砂岩砾岩,其中泥岩占得比例较大,从成分来说以泥质硅质钙质为普遍。
29.洪积扇:由洪积物组成的从沟口向平原呈扇状展开的近半椎体的堆积物。
30.浓缩作用:地下水因蒸发失去水分造成盐类积累浓缩的作用。
31.补给[储存]资源:经常与外界交换的水量[保持与含水系统中的水量]。
32.地下径流模数:表示一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
33.溶率作用:是形成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作用,它是水和岩石相互作用时岩石中一部分物质溶于水中的作用。
34.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5.地下水均衡:某一时间段内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的收支状况,均衡是动态变化的内因,动态是均衡的外部表现。
36.地下径流模数:表示一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
37.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岩石能够保持住一定水量的性能。
38.总硬度:水中含钙离子镁离子的总量称为总硬度。
39.总矿化度:表示地下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表征水矿化程度的指标。
40.绝对湿度[相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41.地热增温率:指常年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时地温的增加值以°C/100m表示42.暂时硬度:指水加热沸腾后由于脱碳酸作用而水中析出的那部分钙镁离子含量43.永久硬度:水加热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叫水的永久硬度44.居留时间:指地下水自从补给进入含水层中至被排泄出含水层所经过的时间。
45.地热田:指某一地段地温较高并且具有开发价值的地热系统。
46.混合溶蚀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已经丧失其侵蚀性的饱和溶液,在岩层中混合后重新变成不饱和溶液从而对碳酸盐岩进行新的溶蚀作用这种现象叫混合溶蚀效应。
47.正水头:假如测压水位高于该点地形高程时则当钻孔打穿了隔水层顶板后水涌出地表,这种压力水头叫正水头。
48.负水头:如测压水位低于该点地形标高时,则当钻孔内的水不能喷出地表的水头49.均衡期:进行均衡计算的时间段可以是若干个月,年。
50.均衡区:进行水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地区,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51.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52.冻结层下水:埋葬在冻土以下的含水层中常保持液态随深度加大水温逐渐升高53.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多年冻土上部的融冻层中受气候影响,冬季冻结夏季融化。
54.矿水:一种特殊地下水,当其化学成分和气体含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才叫矿水。
55.洪流:是季节性雨水或融雪水从山区汇集的暂时性水流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前地带56.冲积物:是河流沉积的产物,在新生代各种成因类型的沉积中常是富水的。
57.橫节理:与流线垂直的节理。
斜节理:与流动构造斜交的节理。
纵节理:与流线平行的节理。
58熔岩洞:巨厚熔岩流上部已冷凝中间继续流动,由于熔岩补充不足和逐渐冷缩,便形成熔岩坑道,有出口的为熔岩洞。
59.冰锥:因冰冻膨胀受压,地表水或地下水涌溢至地表或在地下冻结形成的锥形或丘形体。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渗流所占据的空间称为(渗流场)。
2.自然界中水的转化是通过(循环)来实现的。
中温热水的温度为(40-60)度。
3毛细水按照形成特点分为(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4.矿井地下水系统按照空间分布和作用方式分为(矿床地下水亚系统、人类工程亚系统)。
5.(天然)情况下,绝大多数地下水流服从达西定律。
6.在各项同性介质中,地下水沿着(垂直于等水头线)方向运动,流线与等水头线构成(正交网格)。
7.通过粘性土发生的渗透称为(越流)。
岩石的空隙可分为(孔隙、裂隙、溶穴)。
8. 地下水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9.根据地下水流量过程线,由降雨引起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分为(缓变性、突变型、滞后性)。
10.地热向地表传输的形式主要有(热流传导、热对流传导、热辐射传导)。
11.最常用的俩种研究岩溶水的方法和手段是(示踪试验、碳酸盐岩溶蚀速度的测定)。
12.与流面平行的节理称为(层节理)。
酸性侵蚀主要是铁置换了水中(氢离子)造成的。
13.三角洲的形态结构分为(三角洲平台、三角洲斜坡、原始三角洲)。
14.岩溶水介质的演化遵循(溶隙—溶道—溶道系统)的演化过程。
15.岩溶水的垂直剖面上不均一,索科洛夫将厚层缓倾斜灰岩地区划分为(包气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水位季节变动带)四个水动力带。
16.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断层泉)。
17.地下水含水系统按岩石空隙特征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8.上层滞水是指分布在(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
19.控制岩溶发育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是(水的流动性)。
20.水文循环按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21.地下水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凝结水、含水层间补给)。
22.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23.地下水主要的阴离子有(Clˉ,SO42ˉ、HCO3ˉ),阳离子有(Na﹢、K﹢、Ca2﹢、Mg2﹢)。
24.地下水用于供水水源有以下优点(普遍分布、时间调节性、水质好)。
25.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26.达西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KwI,各项代号含义为(渗流量、渗透系数、过水断面、水力坡度)。
27.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包括(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人类活动作用)。
28.水质点做有序的流动称(层流),服从达西定律。
即:V=KI。
29.饱水带中,任一特定均质土层,渗透系数K是(常数)。
30.地下水起源有(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埋藏水)。
31.包气带自上而下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毛细水带)。
32.一般情况下,含水裂隙随深度增大而(减少)。
滨海三角洲沉积一般属于(半咸水沉积)。
33.河流通过流水的动能进行(侵蚀)、搬运和(沉积),流速大时以(侵蚀)为主流速小时以(沉积)为主。
34.裂隙按照开裂程度分为(开裂隙、闭裂隙、隐裂隙),按照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华裂隙、应力释放裂隙、人工裂隙)。
35.断层构造带分为(构造岩带、断层影响带),(断层影响带)透水性强。
36.洪积物是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残积)、坡积物,碎屑成分(大小混杂),磨圆度及分选性(较差)。
37.岩溶水的运动特征是(层流和紊流并存、在压流和无压流并存、统一水流和孤立水流并存、明流与伏流并存)。
38.湖积物的分布通常呈(环带)状,滨岸较粗,以(砂、砾)为主,中心为细粒的(粉砂、粘土、淤泥)。
39.砂层和粘性土的孔隙度随着埋深的加大和时间的延续而(降低)。
40.裂隙组合形式有(网状组合裂隙、脉状组合裂隙、网脉状组合裂隙)。
41.岩石按照力学性质分为(弹脆性岩石、柔塑性岩石、中间过渡性岩石)。
42.典型的风化带自上而下分为(全风化带、半风化带、微风化带)。
43.岩溶水按照优势含水介质类型分为(溶孔溶隙水、管道流、溶孔溶隙-管道双重介质流)。
44.岩溶水按照埋藏条件分为(裸露型岩溶水、覆盖型岩溶水、埋藏型岩溶水)。
45.水文地质调查分为(普查、初步勘探、详细勘探)阶段。
46.矿区水文地质图分(综合水文地质图、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48.在重力作用下岩石能够保持住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
50.地下水化学分析的种类包括(简分析、全分析、专项分析)。
51.地下水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地下水均衡是地下水动态的(内在原因)。
52.对岩石的透水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空隙的大小)。
53.地下水的温度主要受(低温)控制。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有(O2、N2、CO2、H2S)。
54.稳定流条件下,流线与迹线(重合)。
淡水的总矿化度为(小于1)。
PH值5-7为(弱酸性水)。
55.若含水层的地下水处于超采的负均衡状态,导致地下水水位连年下降,为减缓水位下降速率,应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表水利用量或调整开采层次,开采深层地下水)。
56.巷道大涌水点,水量未稳定前应(每天)观测一次,如果发生突然涌水,应每隔(1-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长期观测点一般(5-10天)观测一次。
57.(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地下水最重要的补给来源。
58.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分为(蒸发型、径流型、蒸发-径流型)。
59.从空间分布来看,大气降水属于(面状)补给,地表水属于(线状、点状)补给。